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前三首微课视频|知识点|导学案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08



课文朗读





温馨提示:因本文内容较多,后两首朗读明日更新,欢迎查阅!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十五从军征


微课视频:(第1课时)

因本课内容较多,后两篇《过零丁洋》、《山坡羊 潼关怀古》微课视频明日更新,请各位查阅!


知识点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重点)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重点)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




第二课时:




温馨提示:本课内容较多,PPT图文讲解只展示部分

需要本课完整PPT课件,可以用电脑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中下载:

http://www.lspjy.com/thread-1047411-1-1.html





课时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5.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6. 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能够有韵律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3.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其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二.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三.写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相关介绍——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3. 朗读诗歌,找出线索,分析诗题的含义。

 

 

4.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五.细读感悟

1.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2.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朗读送别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


 

4.诗人在句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惜别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新课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相关介绍——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赏析文本。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参考答案




(本文内容较多,建议点击收藏或者再看,方便下一次快速找到。)

第一单元、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辅导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4课《海燕》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学习扩写》微课视频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6课《变色龙》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7课《溜索》同步辅导课时导学

第8课《蒲柳人家》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审题立意》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朗读+微课视频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朗读+微课视频

第12课《词四首》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满江红》+写作《布局谋篇》微课视频

名著《〈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1-2)篇定风波朗读+微课

课外古诗词诵读(3-4)篇太常引朗读+微课

第四单元、

第13课《短文两篇》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朗读+微课视频

第15课《无言之美》朗读+微课视频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朗读+微课

第17课《屈原》(节选)微课视频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微课

第19课《枣儿》微课视频|知识点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五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微课视频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微课视频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