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圻院士/王洋团队:双受体n型半导体聚合物的直接芳基化聚合
该研究发现在相同的DArP条件下,得到的三种聚合物数均分子质量(Mn)具有很大差异。作者将其归因于三种氢化受体的α-C-H键反应活性不同。即C-H键的酸性越强,则其反应性就越高。而C-H键的酸性又与H原子上的电荷数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Mulliken类型的电荷数(DFT-B3LYP/6-31G (d)),该研究使用的三种氢化单体的C-H键酸性程度排序为: DPP>IID>BT(图2a-c)。这与实验中实际观察到的反应活性(分子量大小顺序)相一致。另一方面,噻吩α-C-H键与β-C-H键电荷数相差较大(~0.17 vs ~0.14)。这一点也可以支持说明为什么这类DArP聚合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此外,该研究还计算了过去文献中报道的反应活性较高的一些氢化单体的Mulliken类型电荷数,比如四氟代苯、四氟代噻吩乙烯基噻吩、二噻唑-噻吩并吡咯二酮衍生物(图2g-i)。这些氢化单体都展现了较高的H原子电荷数(0.18~0.20),进一步支持说明了为什么它们具有很高的C-H键反应活性。
此外,作者还研究了三种聚合物的光学、电化学和电荷传输性能。通过从溶液到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比可以发现(图3a-d),聚合物PNDI-BT与另外两种聚合物在薄膜中的聚集方式不同,PNDI-DPP和PNDI-IID采用J-聚集,而PNDI-BT则采用H-聚集的方式(图3e)。一般认为吸收光谱的红移意味着激发态体系能量的降低而蓝移则表明激发态体系能量的提升。根据两个分子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时,体系能量的计算公式(V=μ1μ2(1-cos2θ)/(4πε0r3) )得知,当两个分子相互作用的夹角接近90度(H-聚集)时,体系能量上升;而夹角接近0度(J-聚集)时,体系能量降低(图3f-g)。所以H-聚集对应着紫外吸收光谱中的蓝移;而J-聚集则对应着红移。由此,采用H-聚集的PNDI-BT在固态聚集时会有较大面积的π堆积(较大面积的轨道重叠),从而有利于电荷在其中跳跃传递。另外,三种聚合物均具有较深的LUMO(~-3.7 eV)和HOMO能级(~-5.7到-5.8 eV),这对制备单极性n型晶体管很有利(图3h-i)。通过制备顶栅底接触有机晶体管来评估三者的电荷传输特性表明,PNDI-BT在单极n型有机晶体管中表现出最高的电子迁移率,这主要得益于其相对平面的主链骨架构象、H-聚集以及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较大的离域程度,导致其LUMO能级轨道具有较大的重叠。
综上,作者展示了双受体n型半导体聚合物的直接芳基化聚合策略。所得到的双受体聚合物能够显示出较高的数均分子质量(10~30 kDa)和相对较窄的多分散性指数(~2)。此外,作者将三种n型聚合物在相同DArP条件下数均分子量的较大差异,归因于氢化受体单元的α-C-H酸度不同,并通过计算氢原子上的电荷值来进一步研究这一点。作者还全面研究了氢化受体单体对光学、电化学性质和电荷输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三种双受体聚合物中,PNDI-BT在单极n型晶体管中表现出最高的电子迁移率。这主要是由于其相对平面的主链、强H-聚集和较大的LUMO轨道重叠等。本研究为简便高效合成高性能n型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该文被选为Science China Chemistry 2023年第2期封面文章。复旦大学材料系2020级硕士生赵应晗和李文豪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为刘云圻院士、赵岩青年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王洋青年研究员。
详见:Ying-Han Zhao, Wenhao Li, Tao Shen, Yan Zhao*, Yunqi Liu*, Yang Wang*. The Marriage of Dual-Acceptor Strategy and C-H Activation Polymerization: Naphthalene Diimide-Based n-Type Polymers with Adjustable Molar Mass and Decent Performance. Sci. China Chem., 2022, doi: 10.1007/s11426-022-1367-7.
【扩展阅读】
刘云圻院士团队综述:异靛蓝型共轭聚合物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合理设计、绿色合成和前沿应用
长春应化所王利祥/邵世洋团队:新型硼/硫共振结构的窄谱带有机/高分子荧光材料
厦门大学詹东平—韩联欢研究团队:基于空间分离半导体腐蚀原电池和光电效应加速腐蚀反应动力学的高效无污染电化学纳米压印技术
苏州大学朱晨教授课题组:无催化剂和添加剂的分子间烯烃自由基双芳基化反应
韩国科学技术院Bumjoon J. Kim团队:绿色工艺制备NDI基高迁移率n型有机电解质栅控晶体管
青岛大学刘亚辉、薄志山教授:空间位阻诱导的高性能平面型非稠环电子受体
迟力峰院士团队实现了具有持续光电导和光开关特性的高性能有机光晶体管
董焕丽研究员课题组:F原子注入平衡有机半导体电子结构并展现双极性场效应转移特性
胡文平课题组:双功能表面活性剂提升二维有机分子晶体场效应晶体管性能
天津大学李立强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半导体,实现光与热的同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