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I)配合物因其廉价易得、结构多样、光物理性能独特等特点,有望替代被广泛使用的铱、铂等贵金属磷光配合物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近年来,基于“卡宾-货币金属(I)-芳胺”(CMA)构型的二配位铜(I)配合物因具有显著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较高发光量子效率和较短的激发态寿命,被认为是新一代理想的廉价金属发光配合物。尽管CMA铜(I)配合物及其OLED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手性CMA铜(I)配合物鲜有报道,其圆偏振发光(CPL)机制的研究依旧匮乏,相应的圆偏振OLED也尚未报道。图1. 该工作报道的面手性CMA铜(I)配合物的结构式、前线轨道分布、电子-空穴分析及晶体结构
针对这些局限,武汉大学龚少龙团队通过在咔唑配体上引入面手性[2.2]环蕃单元,设计合成了首例具有面手性的CMA铜(I)配合物,对其CPL和TADF发光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实现了高效的电致圆偏振发光。两组对映异构体在溶液中均呈现出明显的圆二色(CD)信号和CPL信号,其发光不对称因子可达+6.2×10−4。有趣的是,在咔唑配体上引入氰基会改变铜(I)配合物的磁跃迁偶极矩空间分布,进而影响其CPL特性。此外,作者还发现该铜(I)配合物具有极短的TADF寿命(88 ns),其辐射跃迁速率和反向系间窜越速率分别高达8.7×106 s−1和1.5×108 s−1。图2. 面手性CMA铜(I)配合物的CD、CPL光谱及磁跃迁偶极矩的空间分布
鉴于该铜(I)配合物优异的光学特性,作者构筑了首例基于手性CMA铜(I)配合物的圆偏振OLED,实现了高效的电致圆偏振发光性能:外量子效率高达13.2%,电致发光不对称因子可达−5.9 ×10−4。此外,得益于该配合物高效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其器件呈现出极低的效率滚降(7.7%@10000 nits)。图3. 基于面手性CMA铜(I)配合物的圆偏振OLED器件结构、器件性能以及电致圆偏振发光光谱和发光不对称因子
综上所述,该工作首次报道了面手性铜(I)配合物,通过光物理研究与理论模拟计算相结合,深入探究了其TADF特性和CPL发光机制,并构筑了圆偏振OLED,成功实现了高效的电致圆偏振发光。该研究不仅表明铜(I)配合物在构筑高效、廉价的圆偏振OLED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且为构建手性廉价金属发光配合物提供了新的设计策略。该研究近期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论文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应翱,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龚少龙教授。详细内容见:Ao Ying, Lisi Zhan, Yao Tan, Xiaosong Cao, Chuluo Yang, Shaolong Gong. Copper(I) Complexes with Planar Chirality Realize Efficient Circularly Polarized Electroluminescence. Sci. China Chem., 2023, doi: 10.1007/s11426-023-1635-5.【扩展阅读】
2023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3年上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最新影响因子9.6
圆偏振发光研究前沿
郑州大学臧双全课题组实现混合阳离子手性钙钛矿的暖白圆偏振发射
南京大学成义祥课题组:光-电双刺激调控四元胆甾相液晶中非手性染料的圆偏振发光性质
武汉大学杨楚罗/龚少龙团队:砜基桥连杂螺烯结构同时实现窄峰宽紫外热活化延迟荧光、圆偏振发光和有机室温磷光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手性螺芴TADF材料的圆偏振发光性能与构效关系研究
唐本忠院士团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如何影响AIEgens在固液相的发光行为
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团队:通过多路径传递策略实现全色可记忆圆偏振发光手性聚合物薄膜的构建
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课题组:轴向配体诱导的自适应构象单原子纳米酶在碱性介质中增强化学发光
同济大学刘国锋课题组:激发依赖发光的Au(I)-BSA纳米粒子用于细胞多彩成像
暨南大学周小平课题组:发光金属有机笼在稀溶液中的自发聚集及其时间依赖发光增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