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张伟课题组:基于温度响应性超分子组装体圆偏振发光的原位调控
圆偏振发光(CPL)的动态调控在高级信息存储以及数据加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超分子组装领域,人们已经研究了多种策略来设计高效且可调节的CPL智能材料,例如将刺激响应性单元和荧光单元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共组装。然而,通过这种策略对CPL信号进行原位调控仍然是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多层次手性精准构筑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诸多进展(J. Am. Chem. Soc. 2023, 145, 16474;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3218; Angew.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1077;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5686;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14848;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12259;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4430;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8566;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9669;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5129; Sci. China Chem. 2023, 66, 1169; Sci. China Chem. 2021, 64, 2105; Chem. Sci. 2023, 14, 5116; Chem. Sci. 2023, 14, 1673; Chem. Sci. 2022, 13, 13623等)。最近,张伟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由聚集诱导发光(AIE)基团(Z)-4-(1-cyano-2-phenylvinyl)benzoic acid (CPSB)、手性linker谷氨酸和热响应性链段聚乙二醇(PEG)组成的手性两亲性分子CPSB-GLU-PEG350(CGP)。通过调节CGP的手性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发现了具有原位温度响应性的手性超分子结构变化,并成功实现了CPL信号的原位温度开关和全色系发射(图1)。
作者对CGP分子在DMSO/H2O混合溶剂中的超分子组装行为和圆偏振发光性能进行了探究。如图2所示,CGP组装体的荧光发射强度在3~50 ℃内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减弱,其CPL信号也体现出相似的趋势,但在50 ℃时几乎完全消失,实现了CPL信号的热开关。进一步地,这种原位温度响应性可以在至少三个升温-降温的循环过程中保持基本的CPL信号几乎不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图3)表明,在温度变化组装过程中,AIE和PEG单元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此外,通过将非手性染料分子与CGP共组装,作者扩展了温度响应CPL组装系统的颜色范围,并证实了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圆偏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C-FRET)现象,这成功拓展了这一原位调控的CPL组装体的应用范围(图4)。
另外,作者在这一组装系统中实现了CPL的“非接触”式辐射能量转移,相对于共组装系统体现出更灵活的CPL信号温度调控策略(图5)。此工作提出了一种通过外部温度刺激原位控制CPL信号的新方法,为构建新型的动态智能光学活性材料提供了一种简便且通用的策略。
以上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01206, 92356305和22301208)的经费支持。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潘孟涵和张弓博士后,通讯作者为苏州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张伟教授、张弓博士后和李洁爱高级工程师。详细内容见:Menghan Pan, Gong Zhang*, Haotian Ma, Xiaoxiao Cheng, Jieai Li*, Wei Zhang*. In situ thermo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for switch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Sci. China Chem., 2024, DOI: 10.1007/s11426-024-2000-3.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扩展阅读】
上海理工大学岳兵兵课题组综述:超分子凝胶的圆偏振光调控及应用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综述:用于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含B-N键螺旋手性多重共振材料的光色可调圆偏振电致发光
四川大学游劲松/宾正杨教授团队:“七元中环锁”分子设计策略构筑高性能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Jong Seung Kim院士、孙耀教授、杨文超教授合著综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点亮植物
厦门大学黄维院士、李林教授课题组:基于新型荧光抑制剂探针的胶质瘤MAO-A组学分析与超分辨成像
武汉大学龚少龙教授、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基于三价金激基复合物的高效率多色OLED
青岛科大刘玉超/闫寿科团队和北化工任忠杰团队:通过主客体激发态络合物实现热活化延迟荧光用于高效深蓝光窄带溶液加工型OLEDs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芳香性调控策略“点亮”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实现超窄谱发光
深圳大学於秀君/李霄鹏教授综述:基于三联吡啶的发光金属超分子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何自开课题组:通过连续氯化反应触发对称性破缺构建空间共轭型手性发光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课题组:轴向配体诱导的自适应构象单原子纳米酶在碱性介质中增强化学发光
北京师范大学闫东鹏课题组实现主客体金属有机框架动态多色长余辉和冷暖白光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