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大邹勃&杨新一团队综述:高压调控金属/共价–有机框架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5-01-08

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和杨新一教授详细介绍了高压调控金属/共价–有机框架(MOFs/COFs)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反常压缩、光致发光变色、荧光增强和压强处理“截获”高荧光态。这些成果不仅拓展了MOFs/COFs研究领域,还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MOFs/COFs材料提供全新的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超高的孔隙度和灵活的结构设计,在催化、药物传递、非线性光学、气体储存和分离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MOFs通过金属-配体间的配位键和COFs通过纯有机单体间的共价键经过自组装形成一维链状、二维层状和三维网状拓扑结构,使一个配位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发光中心,能够产生电荷/能量转移等相关发光,赋予其多维荧光功能。在MOFs/COFs中,微小的结构变化通常会导致较大光学性质的改变。因此,明确结构与发光的构效关系是优化其光学性质的关键科学问题。压强作为独立于温度和化学组分的热力学参量,可以有效地缩短原子间距离、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而调控MOFs/COFs的光学性质。

最近,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和杨新一教授详细介绍了高压调控MOFs/COFs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反常压缩、光致发光变色和荧光增强。更重要的是,通过压强处理工程和氢键协同效应能够提高MOFs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此外,作者提出并建立了结构与光学性质间的构效关系。最后,总结了目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压强处理后MOFs/COFs的非晶结构难以解析,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压强处理后样品的实际应用研究较少等。作者提出可以通过高压中子散射及对分布函数等测试手段进一步分析压强处理后样品的结构演变;有关压强处理后样品的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大腔体压机获得大量样品进而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本工作不仅拓展了MOFs/COFs研究领域,也为设计和开发更多高性能的MOFs/COFs材料提供全新的策略。


论文作者为吉林大学王艺璇和杨云峰,通讯作者为杨新一教授和邹勃教授。详见:Wang Y, Yang Y, Yang X, Zou B. Pressure effects on metal/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Sci China Chem, 2024, 67: 2890-2903.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邹勃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现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兼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2002年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2005年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高压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共发表包括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在内的SCI论文400篇,被SCI论文引用18000余次,H因子为68。

杨新一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长期从事液体环境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高温技术开发、高压原位光学测量和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及高压物性研究;提出了利用压强处理工程和氢键协同效应实现MOFs荧光增强,通过量子尺寸效应“截获”纳米材料高压新相,为设计和制备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期刊上,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液体环境系统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扩展阅读】

2024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3年下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福建物构所陈忠宁团队:蓝光发射的0D Bi3+掺杂锌基卤化物用于高分辨率远程测温

清华寇会忠等通过Hofmann型框架操纵客体响应的自旋转变实现了可切换荧光

李凯课题组提出一种金属微扰模块化构筑高效TADF铸币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中科院化学所赵永生等多位专家合著综述:发光钙钛矿材料设计制备与器件

张浩可/唐本忠揭示非共轭结构在构建发光材料上的优势:空间电荷转移vs价键电荷转移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李猛等:给体调控的轴手性TADF对映体实现多色圆偏振电致发光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芳香性调控策略“点亮”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实现超窄谱发光

北京化工大学郭金宝课题组:氢键型荧光光开关构筑的双重响应圆偏振发光胆甾相液晶弹性体

Jong Seung Kim院士、孙耀教授、杨文超教授合著综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点亮植物

四川大学游劲松/宾正杨教授团队:“七元中环锁”分子设计策略构筑高性能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综述:用于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化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