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子差2分错失公办高中,他哭了:小学一直名列前茅,为什么初中越来越差?

大事君 教育大事 2023-12-18


8月5日,深圳市招考办公布了中考第二批补录标准,意味着今年中考基本尘埃落定。这两天,有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同事的中考故事。

同事因为儿子差2分而无缘公立高中,心情极差。某一天晚上,这位网友与同事相约吃饭,同事喝多了酒,哭着说:“现在社会卷得那么厉害,孩子连个高中都没机会上,将来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他想不明白,自己从没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和管理,为什么儿子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初中却越来越差?


小学成绩有欺骗性?


其实,上面这位家长的遭遇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有这样感受,感觉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上了初中怎么就越来越“渣”了呢?


知乎上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有2771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网友们的回答来看,这个所谓的“欺骗性”其实是一个误会,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没搞明小学与初中的学习特点。


小学学科少,识记类知识较多,考试和阅卷也相对宽松,基本上认真听课就能有好成绩;而初中科目增多,学习以理解为主,需要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学生如果思维模式没转变,成绩就会迅速下滑。可见,小学成绩不太具有参考性,很多家长没意识到中小学学习的区别,才产生了“欺骗性”的印象。


而且,网友们都觉得小学成绩对初高中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真正影响孩子未来的,其实是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专注力、宽阔的视野等,如果家长只是短视地压榨孩子,只会使其早早丧失学习兴趣,后期成绩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爸爸喜欢读书、写书法,爱跟他讨论各种有趣的知识,等他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培养好后,父母就没有操心过他的学习了,之后跟他聊得最多的是“如何保持心态的平稳”。


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的姚晔,以历史类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北大。很多人都说他是因为高中三年的“逆袭”,但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后,才知道所有“袭”都是有备而来的努力,早在十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姚晔的妈妈熊女士说,姚晔两岁起就开始看书,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很多知识,初中时,历史、地理、生物这些课程,已经相当于学了高中的课程了。而且她特别关注姚晔的心理状态,每天都会花10-20分钟,听他聊聊学校的事,发现问题就进行调整,让他心态保持平稳,静下心来学习。

姚晔则坦言,自己没什么学习秘诀,与其他同学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自己有很强的专注力,做任何事情都会一心一意,即使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屏蔽干扰,全身心投入学习。

“学习成绩更重要”占上风?


既然小学成绩没那么重要,那初高中的成绩应该很重要了吧?


近日,安徽阜阳的吕女士因为撕下儿子的满墙奖状而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学习成绩和过程哪个更重要”。

原来,男孩从初二开始成绩就下滑,中考只考了523分,没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查完成绩后吕女士崩溃痛哭,就气得撕下了儿子的奖状。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得知儿子的成绩后,也非常失望,认为不努力就去打工。男孩表示,523分是他初二以来最好成绩,对母亲撕奖状并不生气,也表示高中三年会努力。

对于吕女士的行为,很多网友觉得有点过激了,把孩子当成了考试工具人,而且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撕下的不仅是奖状,或许还有孩子的自尊。

也有网友表示,“社会选人的标准就是成绩”“高考不会看过程”“妈妈现在不对他残忍,以后走上社会会承受不住”……的确,以我们目前的社会价值取向来看,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更重要”更占上风。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认真学习,做到了竭尽全力,那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可以接受,况且有了好的学习过程,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父母们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很正常,但是家长也该清楚,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人中龙凤,而且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不能单看成绩,还要看品德、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如果单凭某次成绩,就否定一个孩子,未免有些武断。况且,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实现终身发展,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仅关注分数或者为了短时提分而“鸡娃”的做法,很难让孩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考试作为检测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孩子没考好,一定是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家长需要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探讨原因,而不是粗暴责备埋怨。但有不少父母喜欢用“挫折教育”,觉得批评打压,孩子才会长记性。但事实上,经常体验挫折,容易让孩子习惯挫败,没有安全感,滋生无助感、恐惧,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学习,孩子怎么能学得好?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人内心的潜能。人不可能被灌输,只可能被塑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父母也好,孩子也罢,都需要被唤醒,这样才能进步、相互成就。

在“背叛”中杀出自己的人生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除了关注成绩,其实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志趣,因为那才是他们想要的人生。


学霸周浩和杜青云的故事,或许能让家长避开一些错误。


2008年,周浩以660的高分挺入当年青海理科前五强,从小就对机械组装、手工实践感兴趣的他,本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一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你这样的分数不去清华北大,就是浪费!”周浩挣扎很久,最终选择妥协。

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他学得很不开心,痛苦又抑郁。2011年,他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弃北大,读技校。他从北大退了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世人眼里“疯了”的周浩,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泡在数控机床上,将老师教过的内容夜以继日地练习,直到炉火纯青。

后来,周浩多次获得数控专业的全国大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进,落户北京。谈及当初的选择,他说:毫不后悔,很庆幸。“我虽然在乎别人的看法,可如果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的一生就毁了。”


杜青云是周浩的学弟,经历过痛苦迷惘后,最终他也“背叛”了父母的期许和自己的十年寒窗。


杜青云顶着“神童”的光环,15岁考入北大。在填志愿、选专业这件事上,他也被父母左右。他尝试表达自己向往诗歌、文学,父母却反对,“又不赚钱,没多大用处”。反抗无果的杜青云,进了父母眼里光鲜亮丽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在这里,他与同学格格不入,引以为傲的成绩也显得平平无奇,学习更是毫无兴趣,后来还患上了中度抑郁症。看着自己的诊疗报告,他平静地走进教务处,在2019年的5月,为自己办了退学手续。

走过一回荆棘路,杜青云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坐在一群比自己小了三四岁的高三学生中,耐心沉淀了一年。这一次,他以718分被清华录取,他遵从了内心,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他拥有了很多兴趣相投的同学。

回望这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杜青云说:虽然结果很惨,付出代价很高,但对于重建自我这方面,一切都值得。”


很多父母特别喜欢给孩子做决定,声称“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在替孩子谋划人生的时候,是否清楚孩子的优劣势?是否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又是否征询过他们的意见?


或许,家长应该早一点和孩子聊聊生活和未来,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背叛”自己,还孤独辛苦地走那么多弯路。




END


来源:今日头条、知乎、极目新闻、王耳朵先生、微博等

编辑:庄心远


往期精彩



2022深圳高中最大赢家!这些学校实力抢镜!

2022-08-10

官宣!皇岗中学更名皇岗创新实验学校,今年改名的学校还有……

2022-08-10

这样的暑期实践太拉风了!深圳初二学生独自进藏,卖松茸赚生活费

2022-08-09


独家访谈


龚湘玲

尹昌龙

张梦曦

张雅琳

臧秀霞

黎新风

谢楚楚


扫二维码,添加小助理进群

最新教育资讯一手掌控

更有资深教育人士坐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