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地理”课更名为“地球科学”课?教育部最新答复
近日
教育部对人大代表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
部分建议作出了回复
包括如下建议:
将体育、美育校外培训纳入学科类培训管理
将中学“地理”课更名为“地球科学”课
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
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将体育、美育校外培训纳入学科类培训管理?
有人大代表建议:将体育、美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列入学科类培训管理,并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
对此,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617号建议的答复》一文中表示:体育、美育校外培训主要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需求,与数学、外语、语文等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显著不同。
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体育、美育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自主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机构。
同时,教育部一直联合相关部门加强体育、美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采取价格监测、资金监管等一系列举措,督促其坚持公益属性,避免过度逐利。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严格场地设置要求、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明确培训时间要求、加强价格监管等建议,教育部也逐一予以回应。
· 严格场地设置要求:目前,全国一半省份陆续出台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在标准中对体育、美育校外培训机构场地面积作出了明确要求,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提供了前提。同时,各地正在按照新标准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加快审核。
· 加强安全管理:关于建议中提到的“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等要符合规范要求,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2022年6月,教育部会同应急管理部联合出台了《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责任、场所设置、疏散条件、消防设施器材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在日常管理中,着力压实培训机构安全管理责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强化培训机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构门卫保安管理和安全巡逻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包括体育、美育培训机构在内的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 明确培训时间要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这些规定,明确了校外培训时间要求,旨在有效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确保其健康快乐成长。为落实文件要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常态化巡查,严防各类违规问题发生。
· 加强价格监管:2021年寒假期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部署各地开展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培训收费明码标价、收费项目与标准公开公示、使用规范合同文本,杜绝培训恶意涨价和超时段收费,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2022年4月起,教育部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在北京等10个城市持续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市场价格监测。
截至2022年7月的监测结果来看,全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将中学“地理”课更名为“地球科学”课?
可否将中学“地理”学科课程名称更名为“地球科学”?对此,教育部答复称,各方面对是否更名意见分歧比较大,有待于学术界深入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
9月26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82号(教育事业类247号)提案答复的函》,对委员提出的《关于将中学“地理”学科课程名称更名为“地球科学”的提案》作出答复。
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中学地理课程更名问题专业性强。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就这一问题书面征求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意见;并电话联系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教学专业委员会、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学类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
“多数专家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但涵盖了地球科学的基本内容,而且还涉及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发展等公民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改为‘地球科学’,会把人文地理排除在外。‘地理’课程名称有普遍的国际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尚不存在更名‘地球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可将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纳入中学地理课程之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趣。”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
同时,教育部表示,也有专家赞同提案中的建议,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更为宽泛些,不仅应涉及传统地理学,还应涵盖地质学、生态学、气候学、海洋科学等,改为“地球科学”更加贴切。
教育部认为,各方面对是否更名意见分歧比较大,有待于学术界深入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
上述提案中还提到,中学教育中地理学科被认为是“文科”,与高等教育中更偏向理科和工科的地球科学相关院系的人才培养要求存在脱节。
对此,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这与原先的高考中把地理与历史、思想政治纳入“文综”模式有直接关系。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提出学生根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进行选择,不再将地理与思想政治、历史捆绑在一起,将有助于改变这一认识。
修改义务教育法
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建议”,教育部答复,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答复表示,教育部已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重点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如怎样确定校外培训立法的定位,应该以什么层级、形式、程序开展立法等)进行深入研判,对一些关键点(如对校外培训从业人员、材料课程、培训收费的管理举措中,有哪些措施亟须上升到立法层面予以解决等)进行实验探索,目前已起草了校外培训监督管理条例初稿,正在加快推进。
教育部表示,在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教育部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
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指导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统筹,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各地各校普遍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2021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到到秋季学期末的92.2%;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研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健全质量评价,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各地各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
教育部还表示,实现“三个提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等课后服务保障制度,我们指导各地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要求,加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激励,推动各地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END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在线
编辑:陈乏术
往期精彩
2022-09-26
2022-09-25
2022-09-24
独家访谈
· 龚湘玲
· 尹昌龙
· 罗浩浩
· 黎新风
· 毛展煜
· 张雅琳
· 臧秀霞
· 谢楚楚
· 张梦曦
扫二维码,添加小助理进群
最新教育资讯一手掌控
更有资深教育人士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