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大师们
点击标题下「开明视点」可快速关注
齐白石(1864—1957),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这位画坛巨擘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没有学历。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曾在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脱下军装后,沈从文曾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但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因在《晨报》等报刊上发表小说,得到徐志摩、郁达夫等“新月派”作家的赏识,被推荐到上海的中国公学教国文,逐渐走向大学讲台。
刘半农(1891—1934),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1905年,17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到手的大好前程,毅然从学校退学。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正式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
金克木(1912—2000),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
金克木只读过一年中学,就因家贫而辍学。20世纪30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
华罗庚(1910—1985),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1922年,12岁的华罗庚从县城的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欲聘四位大师,有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第四位导师聘请谁呢?教授吴宓推荐:“陈寅恪可担此任。”校长曹云祥不知陈寅恪,便问梁启超:“陈寅恪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不是博士,又没著作,这就难了!”梁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所有著作加一起,不及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曹云祥遂聘陈寅恪为第四位导师。
1909年,陈寅恪自复旦公学毕业取得高中学历后,进行了长达16年的西洋游学之旅,读过柏林大学、苏黎士大学,也读过哈佛大学、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在这些著名学府,他皆以天才闻名,但从未获得过一个学位。
梁漱溟(1893—1988),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报考北京大学,但未被录取。他发奋道:“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
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访问归来,出任北大校长。梁漱溟拿着自己的论文《穷元决疑论》登门求教。蔡元培告知:“我在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让梁漱溟没有想到的是,蔡元培提出请他到北大任教并担任印度哲学一门课程。那时,梁漱溟年仅24岁,没有任何学历,只是司法部的一个小秘书。蔡元培当即拍板将其延聘到北大担任教职。梁漱溟虽然年轻,所授之课在北大却是独一无二的,也颇受学生欢迎,听课者多达二百多人,由小教室换为大教室,学生中有冯友兰、朱自清等后来名动一时的学者。不久他被聘为教授。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被称为“一代通儒”的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中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达1700万言之多。钱穆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巴金(1904—2005),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在“文化大革命”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没有读大学。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只有中学学历,曾自撰的墓志铭中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鲁迅(1881—1936),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曾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几所大学任教。
鲁迅的学历相当于只有中专文凭的大专肄业生。1902年3月鲁迅以第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南京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日本官费留学,1904年9月鲁迅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弃医从文”,中途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