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书事】陆毅演的苏轼,纪录片中的苏轼,还有咱民进会员笔下的苏轼,看看有啥不同?
电视剧《苏东坡》片段(陆毅饰演苏东坡,林心如饰演王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21mlw57k&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21k2qme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13220da6x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苏东坡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人,他的一生时时都有故事,处处都是情调,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在纪录片和电视剧之外,民进作家吴梅影女士写了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书《苏轼:一樽还酹江月》,读来另有一番风趣,一定不可错过哦!
吴梅影
作家、编辑、民进会员,现供职于集美大学。代表作有《诗经趣味》、《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等。
民进会员吴梅影所著《苏轼:一樽还酹江月》精彩赏读
花褪残红青杏小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东坡正摇头晃脑念着手中新墨,这是他适才为子由幼子所书。
朝云端茶进来,她穿着新做的一身衣裳:浅绯的衫儿,略深红的裙儿,为她大病初愈后的苍黄脸孔,增添了几许清新。
东坡看向自己青春正好的爱妾,微微点头称许。
朝云是十一岁上下、不到十二岁那年进入苏家的。
同样的这样一个清秋,西湖边上,正是十里桂花飘香的时节。
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
就在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赵顼)初登大位,血气方刚,二十上下年纪的他,决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奋力实现国家中兴,启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深受赏识,离开多年来韬光养晦之地方,直接擢拔进京,奉诏入朝,允准“越级进言”。
前年(1066年),苏轼已离开凤翔近两年,返回京城任职史馆。不料父亲苏洵去世,按祖制,他辞官回乡,守孝三年。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苏辙于故乡安葬父亲,苏轼并归葬妻子王弗之后,离开家乡眉山,前往京城汴京复职。是年,王安石一升而升,为参知政事(副丞相),大刀阔斧,推行新法,“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用资本削减垄断,美其名曰“钱平”;取之于富归之以贫,叫作“均输”;阻止农民向有钱人借取高利贷——借贷任务交由政府来完成,春耕时借款给农民,收成时归还,谓之“青苗”。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朝臣分为两派,水火不相容。王安石称,一为“流俗”,一为“通变”。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流俗”派全面受到清洗。
苏轼此时,三十二岁,任职史馆,官卑位低,但他依然给皇上上万言书反对青苗法:
“今陛下使农民举息而与商贾争利,岂理也哉?而怪其不成乎?……夫陛下苟诚心乎以为民,则虽或谤之而人不信;苟诚心乎为利,则虽自解释而人不服。……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今天下以为利,陛下以为义;天下以为贪,陛下以为廉,不胜其纷纭也。”他心如潮涌,甚至“警告”皇上,说:“……今陛下春秋鼎盛,天赐勇智,此万世一时也。而臣君不能济之以慎重,养之以敦朴。譬如乘轻车、驭骏马,贸然夜行,而仆夫又从后鞭之,岂不殆哉。臣愿陛下解辔袜马,以待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其未晚也。”“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
熙宁三年,司马光外放陕西;四年,苏轼恩师、朝廷重臣欧阳修辞去一切职务,退归林泉。
这年春天,苏轼主持开封府国子监,出了一道乡试题:《论独断》——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灭。事同而功异,何也?
王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苏轼遂请外放,通判杭州——算是平级调动,只不过,由中央到了地方。
莲叶亭亭。风过时,绿浪起伏;更远处,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清风袭来,新凉渐生,荷香怡人。
去年[熙宁四年(1071年)]晚冬,苏轼到达杭州;今年深秋,新出生儿子苏过满百日,苏轼于西湖边摆酒庆贺,顺便为新任太守陈襄接风。杭州众官员携其眷属,齐聚西湖边,共赏秋色。
苏轼高兴,不觉随口吟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众人齐声喝彩。
一群歌女上前献歌。中间一位年幼者,身着红衣,黄莺儿一般的清脆嗓音唱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呵呵”,东坡愣了一下,与妻子王闰之相视而笑。前年,王闰之刚嫁入苏家时节,晚春初夏,她带着堂姐王弗留下的孩儿苏迈,在眉州老宅园子里荡秋千玩耍:海棠盛放,杨柳新发,妻儿和乐,岁月静好。苏轼驻足,为眼前的生活和青春娟好的妻子而欢喜自足,他随口吟出此词《蝶恋花》。没想到今日,竟然由尚未及笄之小小歌女唱出,别是一番韵味。
评论摘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纵观所有的东坡传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影响大,但他有一些错漏,还有就是对王安石评价不客观,有违史实。另外,书画,林语堂讲得少。本书作者不取史传,而是采以小说的叙事,一是为了增加可读性;二是从《寒食帖》开始,多谈点东坡的书画成就。
寿勤泽(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吴梅影女士是我见过最为勤奋的作者之一。近年来,她勤于笔耕,成果迭出,她的新著《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出版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春夏之交,书业界口碑极佳的“春风图书势力榜”优秀图书评选中,这部图书获得了不少网民的点赞。《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书稿一交出,梅影女士马上就开始了以“宋四家”为对象的新作的创作,足见她的勤快。她的才思敏捷,她的坚韧执着,让人感叹!
作者自序摘编:一千多年过去了。老泉、子瞻、子由,依然鲜活着,在故事里,在翰墨间,在诗词文章中。我们来到三苏祠,一方面是为了缅怀与瞻望,一方面是想沾一点文气的吧?让这中华文脉的袅袅香烟,透过他们,传递给我们,氤氲不去。
号外 号外
届时,吴梅影将带着三本力作参加在8月22日下午4点—5点的专场签售活动(书展现场世纪A馆),与到场嘉宾和读者分享她的写作心路!
相关阅读
在北宋的星空下
寿勤泽
吴梅影女士是我见过最为勤奋的作者之一。近年来,她勤于笔耕,成果迭出,她的新著《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出版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春夏之交,书业界口碑极佳的“春风图书势力榜”优秀图书评选中,这部图书获得了不少网民的点赞。《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頫传》书稿一交出,梅影女士马上就开始了以“宋四家”为对象的新作的创作,足见她的勤快。她的才思敏捷,她的坚韧执着,让人感叹!
米芾在《西园雅集图记》一文中记述了北宋元祐文士集团的雅集活动,文曰:
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阁,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见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宝晋英光集》)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元祐二年(1087年)六月,苏轼与王诜、米芾、李公麟、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李之仪、参寥、蔡天启、郑嘉会、陈碧虚、王仲至、刘巨济等十六人聚集于王诜所居西园的一次雅集,李公麟以灵动洒脱的笔墨绘就了一幅《西园雅集图》,米芾写了上面这篇记叙文。米芾的文章具体描述了画上人物的形象:“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茧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等等,生动而直观地描述了这一堪比兰亭雅集的西园雅集图,千年之后,依然给人以品味不尽的历史余音。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型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宋代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高峰。从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倾向、价值追求,都呈现出与前代社会不同的特征,城乡教育兴旺发达,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书籍刊刻繁荣发展,世风与士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朝廷推行崇文重教国策的历史条件下,科举取士,重用儒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进士及第者为中心的士人群体,取代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以来的门阀士族,成为文官政治与文化创造的主体。北宋真正结束了长期以来士族地主垄断科举的局面,为广大寒门士子晋身仕途开辟了道路,催生了文士阶层的形成。两宋三百年间,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人生境遇都得到了提高,成为全社会尊崇的对象。宋代文化人队伍之庞大远远超过前代,学养之深厚也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读书破万卷”的学者型作家不断涌现,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等人,博览群书,兼善诸艺,在文学创作之外还撰著了经学、史学著作,显示了广博的知识修养。士大夫受到春秋战国士人那种以道自任和为帝王师精神的感奋,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与入世精神,在朝敢于犯颜纳谏,发表政见。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氏父子、黄庭坚等是体现北宋士风的楷模。以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而论,他们的身上反映了文士的典型品格。他们重操守、尚志节,以孟子宣扬的“圣人”为圭臬,把臻于“圣人”之精神境界作为现实人生的终极追求,特别注重“内圣之道”的修炼,塑造以道自任、虚静正定的人格,养成慕志尚气、重节崇义、砥砺品行的风气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苏轼、苏辙、黄庭坚、陈师道等于新旧党争之间坚持独立的人格操守,绝不依附权势。尽管屡遭政敌陷害与打击,仕途多舛,他们伟岸独立的人格理想和主体精神却毫不改变,苏轼兄弟一生关心时政、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昭然可见。
与此同时,他们又都有个体性的精神追求,都怀有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精心营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宋代士人人格追求的另一个导向。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他们身上,文化素养的深厚、思想情趣的高雅、精神气质的不凡、家国情怀的浓烈,证之于各类史料文献,昭然可见。这其中,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从诗、文、词,到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领域,他们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宋代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即以书法而论,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四位,被后世称为“宋四家”,他们挥毫泼墨,注重气韵滋养,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尚意之风和雅士风范,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我一直以来关注着每一部出版问世的描写宋四家的传记,虽然已有多部以宋四家为传主的人物传记刊刻行世,但在读到吴梅影女士的这部书稿后,感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梅影女士为了这几部作品的创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头扎进卷帙浩繁的宋代典籍之中,潜心收集各类文献资料,深入细致钻研材料,考证史实,订正错讹,还原他们的生活轨迹。她运用生动而传神的笔墨,以波诡云谲的大时代为背景,以主人公一生建树、经历为经,以诗词、文章、书法(特别着重笔墨于作者所长之书法研究)、绘画等为纬,栩栩如生地再现中华浩瀚艺术银河中、北宋星空下,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描绘出他们的神情笑貌,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精彩的宋代社会生活长卷。
这套宋四家“北宋星空下”系列人物传记小说拟命名为:《苏轼:一樽还酹江月》、《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米芾:淡墨秋山画远》、《蔡襄:千古万古清风》。几部作品将陆续问世,我很高兴地把它们推荐给读者。期待每一位读者从中享受到精神之旅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