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圭逊:艺术的根源是崇尚生活
徐圭逊 字伯言,师石斋、融弘堂主人。早年问津金陵陈大羽教授,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书法、篆刻、绘画专业,师从王镛教授。现为民进苏州市委会副主委、民进中央开明画院执行院长、苏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瓷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锁文化博物馆馆长、苏州市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作品曾获全国首届楹联赛一等金奖,2012年获全国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佳作奖。出版作品:《徐圭逊书法作品集》、《徐圭逊作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徐圭逊作品集》、《“砚田寸耕”——徐圭逊作品集》。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徐圭逊作品个展,2015年10月在苏州美术馆举办“砚田寸耕”徐圭逊作品个展,2016年参加“北京·北京”4人作品北京·龙口展览,2017年9月24日,在香港举办“砚田寸耕”——徐圭逊书画作品。
作品欣赏
望月怀远
凤煮茶道
百步洪二首
灵鹫山
岳阳楼记
题梅诗
绵世振家
兰亭序
诗茶禅道
鸿运当头
书有事无
积善骨泽
名家评论
胡抗美(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徐圭逊书法以“温而厉,威而不猛……气质浑然,中和气象”来形容并不为过,不仅集聚了苏杭人温文尔雅的灵质,又见北方碑碣的端正朴厚,博雅而嗜古,走的是一条“中和美”的艺术道路。
言恭达(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臧克家说:“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圭逊是个聪慧的人,他“追寻幻光”,都将“幻光”看成理想的光明点。他不沉湎于唐吉柯德式的梦幻,却正视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二十多年来他走出了一条“艺商同步”的新路,一种书斋文质兼修与社会服务兼备的双向设计“经营人生”的最佳选择。 他一手承接了马叙伦故居的缮修工程,贡献了一千多万元让民进中央开明画院有了新的固定院址……我以为,这种社会公益意识在年青一代艺术家身上的滋长是新时期文化春天里的新景象。这是圭逊在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的追寻中,艺商互动、互补与互进的成功范例。
朱晓进(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
观其法书,最深的感受就是他作品的入古出新,有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满眼未有雕琢的痕迹,品味出险绝与淡然;我们在分享他的艺术作品和古朴格调的同时,又本乎江南意蕴中无时不在的灵动和交融的意境。通篇气韵流动着古今之变的胸臆、旁通无滞、率真平实的雅致。
徐圭逊:有生活才有艺术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艺术工作者,对我来说生活很简约很平淡,人生其实简单就是健康的标准,平淡低调地过好每一天生活是我的追求,除了艺术书法之外别无所求。今年喜逢国庆68周年、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和喜迎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在民进组织的重视关心下,“砚田寸耕”——徐圭逊书画展,已于2017年9月24日在香港荣宝斋举行,此展览加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广泛交流学习和合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数十年来,东西往来、南北互通、同心同行、优势合融、砚田寸耕、翰墨之因缘。
自2015年个展至今,又在生活中积累创作了数百件书画作品,时间过得如梦幻般一样,在酷暑高温达20多天之久,仍笔耕不辍,可喜的是今年9月接连安排了我三个展览,徐州、长治、香港,内心依然忐忑。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总而言之:“艺术来源生活”,树高千丈扎根大地,河流万里情系源头。我很难望古人之项背,仅仅以一颗酷爱水墨精神的“游艺”之心还远远不够,在砚田默然耕耘的同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情怀。苏州自古为文化繁荣之地,一方水土养育的吴门画派从此孕育,而无数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均聚于此,古人的高原襟抱与宽博之文化品格,还是离不开他们那种宁静无畏的生活,所以要用百倍的生活需要用心用力融合学习和创造艺术,为此,书法艺术是艺术之精华,唯有不断地感悟生活读书学习才能使人生完美,如此追求文人生活风采,依旧令我向往。
几十年来,一直不辍耕耘,古人云:“不耕砚田无乐事”,自己在工作之余,浸淫在翰藻诗文之中,简约的生活,还须用心用力去做,自知任重道远,还当砥砺前行,才能参悟到真正的人生真谛,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沉静于经典的艺术之中,耐心低调地生活参悟古人生活人格之境界。“九万里逍遥,恐怕逃不掉后人同样漠视的眼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回想夫子“朝闻夕死”的仁慈教诲,生活与艺术之通达,才能有曲径通幽之处。造化出自我之心灵,古人说:“书法乃是玄妙之技艺,非通人而不能为之。”因此,古人生活如此平淡情怀,有着通达之境界,我将自知以此树为学习之目的,“生活滋养孕育文化艺术,经典锋杪含情己陟大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继续攀登。哲人说过:“艺术家的范畴能蔓延到人类所意识到的一切,而艺术的根源是崇尚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