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喜猷:一只妙笔,千瓣莲花

2017-10-20 《民主》杂志编辑 开明视点


人物名片


景喜猷

1963年3月生于长春市,祖籍贵州安龙。号师南,别署无惊斋。现为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理事,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省民进书画社社长,民进长春开明画院院长,吉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春书法家协会主席,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多次赴韩国、法国、泰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澳门地区进行书法交流访问并举办展览。被评为“中国观网·网民首选吉林十大文化影响力名人”。

出版作品有《景喜猷楷书习字帖》、《当代著名书画家全集景喜猷书法卷》、《景喜猷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作品欣赏


四时有爱皆春日 一事能狂是少年(草书对联)

往事兴怀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楷书对联)

奇花繁茂诗如画 古木萧疏画似诗(楷书对联)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和(草书对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草书对联)

九天云雨壮龙韬 万里风云生骥足(楷书对联)


摘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楷书团扇)


录王羲之《积雪凝寒帖》语(楷书)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行草)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草书)

王湾《次北固山下》(草书)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草书)


元遗山《辛亥寒食》(草书)  

江山如画(篆书)

革故鼎新(篆书)

 秦观、韩愈诗两首 (楷书)


米芾拜石(楷书) 

 

“心香·景喜猷书法展”绽放长春 

2017年9月2日,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进吉林省委员会、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吉林省民进书画社、长春书法家协会、吉林省工艺美术馆承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做支持单位的《心香·景喜猷书法展》在吉林省工艺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作为景喜猷从艺的首次个展,展出其近年来潜心创作的书作百余件。其书体全面、形式多样,既有列列之阵的长屏巨幛,也有丝丝入微的雅静小品;其所作大草奔腾激越,点画于腾挪摇摆中顾盼生情;而章草则于含蓄蕴藉的厚重中不失灵动;而那些端严齐整颇吃功力的篆、隶、正诸书体,在景喜猷笔下正所谓里手当行游刃有余,该展览在整体风格上都很好的把握了法度与性灵、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景喜猷出身书香世家,祖上四代翰林,因此他的墨韵中贵胄之气秉承了先人的血脉。师从书法大家周昔非先生,周老爷子曾不止一次地说小景冰雪聪明且人特真。现为吉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春书法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委员、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景喜猷对于其个人艺术生涯的首次展览非常谦虚,一再言明这次书法展准备匆忙,但一百三十余件墨宝,其中不乏巨制鸿篇,带给人空前的视觉冲击力,如此精品却若谷虚怀,唯功力与品格方能如此。真草隶篆,视觉盛宴,无论是金文篆书还是汉隶章草,从传统的研究中一路走来,继承、发展、保留、创新、法古不泥古,在书写行走的时光里,充分体现“扬弃”的哲理。对书法爱到骨子里,几十年的书家心思,涤洗岁月,滤去纸上俗尘,如此酒香陈酿,足以一醉一生。

 

喜猷兄

金仁顺 

我一直觉得书法是很玄妙的东西。

一方宣纸铺展开来,生宣熟宣,新纸老纸,既坦白从宽,又讳莫如深。

一方宣纸铺展开来,宁静着、沉默着、蕴藉着。

以笔蘸墨,面对一张白纸,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42 36415 42 15290 0 0 2574 0 0:00:14 0:00:05 0:00:09 3030pan>

想想就很有腔调。 

我认识喜猷兄的时候,还在吉林艺术学院读书。喜猷兄那会儿不到30岁,素白脸,穿浅色衣服,对初识的朋友抱拳作揖,在一群络腮胡子扎马尾辫的画家书法家堆里,仿佛一股清流。他的工作单位听上去也不着烟火气,吉林省博物院(时称吉林省博物馆)。

有人介绍喜猷兄,著名青年书法家,师从周昔非先生,字写得极漂亮。他拿自己的“著名”开了几句玩笑,那些夸奖和附赞仿佛披上身的外衣,让他不自在。而他是很在乎“自在”的。

喜猷兄很知道自己是谁。他的自觉意识恐怕在少年时代即已形成,他的内心世界里面,有着敏锐精准的GPS导航,在形势和际遇的变化中不断定位自己。而他的发动机当然就是他的书法。他不同时期的三个家,从60平米过渡到260平米,每一处房子的相同处,都是一张大案几,四周各种字帖和宣纸摞叠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笔墨纸砚就是喜猷兄的清修之所。他的觉悟一直在路上,白纸黑字。每个字都是他自己。

喜猷在写字这件事情上头,严肃紧张,他的楷书一直最受推崇,能把楷书写好的人,必定是在书法上重规矩,讲传承,打根基的书法家。喜猷很年轻的时候,就把楷书写得端庄美好,很多求字的人,都会跟他特意补充,要楷书。而喜猷的楷书写得出色,还跟他的美学标准有关系,他对形态美好、格调高雅的东西有偏爱。这些本性和特质,把喜猷牢牢地卯在非美好不可为的定位点上。

但喜猷毕竟是个自在的人,一旦他从笔墨纸砚里面钻出来,他就走向了严肃紧张的另外一面——生动活泼。

喜猷爱笑爱闹爱自嘲,天生有豪侠气质。兴之所至,呼朋引伴,济济一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快乐纯度极高,燃点极低,世人世事,在他眼里皆是好景致,值得歌之咏之,舞之蹈之。

喜猷是如此自在、忘形的一个人,很多人会因为他这外面的“自在”,而忽略了他内部的“自在。”他的两个“自在”其实是相辅相承的,有内“自在”的寂静,才需要外“自在”的狂放;而外“自在”热闹繁华后,他会遁入内“自在”中省思冥想。 

喜猷是少年心性。

我们认识没多久,有次闲聊,他说起音乐,说起钢琴,一副心向往之的表情。那年他快30岁了,在我的感觉里面,手指早已僵化,而钢琴是多么典雅、曲高和寡的乐器,非童子功不可为。几个月以后,他给我们表演他刚弹熟的《致爱丽丝》。他当然是业余爱好,但能流畅地把曲子弹下来,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惊到我们了。而他曲不醉人人自醉的快乐放飞,更让我们感慨。

40岁左右的时候,他故伎重演,这次是打架子鼓。

50岁的时候,他跟我说要好好写写诗。我打击他,不好好写字,写什么诗啊?人到中年,哪还有闲功夫旁逸斜出?他没说什么,但近两年,他的诗开始偶尔露峥嵘,时不时地,迸出妙语佳句。

是我俗了。一时忘了他是怎么样一个人,别人的中年回顾,是苍苍横翠微;喜猷不是。他的中年,仍旧爱上层楼,赋新词,忘忧愁。 

我们认识10年以后,喜猷兄调入长春书画院当院长,前书画院院长许占志先生是德高望重却始终童心未泯的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院跟我们编辑部门对门,许先生常常踱着方步,哼着“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走进我们编辑部。

喜猷来了没多久,被大他20岁的许先生称为“景爷”。这个名字一经叫起,迅速传播,当年连周昔非老爷子,有时候都以“景爷”称呼自己的弟子,引得笑声一片。

细究起来,“景爷”这个称呼,虽是玩笑话来的,倒也贴切得很。

喜猷兄年轻时,已经有爷的派头儿了。爷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气度风华。景爷洒脱。他的洒脱是老式的,贵族气十足的,拖着长长的历史绵延而来。喜猷兄祖籍贵州安龙,世代书香,为官到京城,又随溥仪的末世辗转到长春。

景家的传承里面,有两条线,红与黑。红的是血缘,黑的是墨迹。红线埋伏在血液里,墨迹则从家风里来,笔下纸上,一条竖线写下来——写下来,写下去,直到今天。

很简单,也很不简单,有多简单就有多不简单。

这根线历经数代,有时候淡泊自觉,有时候饱满丰沛,有时候踌躇满志,有时候气定神闲,也有时候,穷途末路,划出长长的枯笔,墨虽枯,笔意却未断,延续到喜猷这一代,墨色逢春,重又蓄积起来——笔走龙蛇,风云再起。

因为有传承,所以不慌乱。红与黑两根线潜伏在生命里,成为家族坐标,把持人生方向,书法根须既缭绕,又曼妙,妙趣横生,锁住了心性,再也不会空洞。 

喜猷兄是个矛盾的人。

比方说,喜猷兄有慢性。天大的事情到他这里,也变成不慌不忙。别人急得跳脚,他照样闲庭信步。绝大部分时间,他不愠不怒,不争不抢,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激动,而一旦什么事情真让他激动了,他的激动立马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很容易演变成壮怀激烈,力拔山兮气盖世。

再比方说,喜猷兄有名士气质,豁达从容,慷慨激昂,不拘小节,“爷”气十足。但他同时又食人间烟火,对家人朋友及同事疾苦,感同身受。周昔非先生重病时,喜猷带着嫂子,在病房照顾,一住就是近一年。事无巨细,倾力而为。

在书法追求上,喜猷兄也是如此。一方面,他极重传统。不规矩无以成方圆。近些年来,书画都是热门,凡热门,必有资本乱象和杂质介入。难免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沽名钓誉,把自己的胡写乱画装饰成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喜猷兄对此深恶痛绝,对抗这种浊流,只能正本清源;但另一方面,他也坚决反对打着传统的旗号固步自封。从帖中起步,但不能止步于帖。有旧才有新,而只有新,才能更好的守住旧。 

我和喜猷兄是二十多年的朋友,十多年的同事。他是写字的,我是码字的,都是字,但大不同。这么多年朋友同事下来,我仍旧不懂书法。虽然不懂,但喜猷兄的变化却显而易见。

他保持了楷书的端庄美好,字正腔圆,进而在行草上笔走龙蛇,搅弄风云,他摆放开刚写的千字文,整面墙垂下来,宛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更多幅的大字,一联接一联并排摆开,让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饱满丰盈,挥洒自如;更想起王羲之,“纸者,阵也”,阵势奇伟,气象恢弘。而每一个字,都是喜猷兄本尊的笔墨变身——

一支妙笔,千瓣莲花。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名家评价

1
注重“化”传统为创造

范迪安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景喜猷显然走的是传统出新之路,他的书法基于传统的研究,但他未曾忘记研究上的创造,很好地把握住了传统与创新的这一学术课题,在走进传统的书林墨海之时,他注重“化”传统为创造,这个“化”,既是“消化”的化,把传统书体的体意精华“化”为自己的学养和能力,也是“融化”的化,把传统书法各种体格的本质特征融合贯通,从不同的视角通向书法的精深世界,同时,他还把握住“转化”的化,在书写中努力把传统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走向书写的表现。

 在将传统书体进行转化方面,景喜猷的特点是在把握具体书体的意态之后融入自己的情态,这在他的章草书风上体现得特别明确,在书写过程中贯穿了饱满的精气神,笔线提按十分稳定,又注重精微的变化,传达出中国传统的文人书法气息,在章草体格的高古意境中显现出当代学者书家的气质,颇有“君子临风的涵养与典雅。

在看上去谨严的书写样式中,景喜猷的性情也是盎然毫端的,这在他的草书中尤为明显。他的草书取法多家,通会大义,运笔舒展,气韵流畅,在笔线的长短以及墨色的浓淡中展现出临池的从容和充沛的感性,抑扬顿挫都旨在抒发自己纯粹的表现兴味,这种书写的自由是他娴熟掌握了书法‘规矩’之后达到的自如境界,也是自我心境的升华。从工整细丽的蝇头小楷,到浓墨健劲的隶体篆书,从回还往复的章草,到豪放恣意的大草,景喜猷宽阔的书路绽放出多彩的芬芳。

有了对传统的深度理解和研究上的深厚积累,就有了超越的底气;有了对书法创作持恒的追求,就会有更多展现自我情怀的信心。景喜猷正处于创作的旺盛之年,足让人可期他在书法艺术上不断精进,再攀高峰。 

2
景喜猷的书法是人工天巧的合一

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著名书法篆刻家、景喜猷同门师兄):自然的生态、文化的生态、书法的生态,都在遵从着大造的意志或者自身的发展逻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喜猷兄的书法是人工天巧的合一,他那一手漂亮的书法一如康昆仑那一手绝妙的琵琶,是不杂胡音的。

前卫、新潮的姿态,常常代表着进步,炫眼夺目,花枝招展;而静观审慎的态度未必不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甚至慌张的时代,后者也许表现出了更大的智慧。


3
书法笔迹流露的是一片安宁的禅心

曹星原(著名社会学美术史家):景喜猷的书法中最令我击节而叹的地方是他直逼唐代楷书的境界,不但兼收魏晋南北朝以降各家楷法之长,更是一变唐楷的端庄凝重而为正平遒俊、清丽婀娜、朴简谨严、有法有度。特别是每一个字展现出的精工秀雅,形瘦实腴内敛气质。这些书法笔迹流露的是一片清空安宁的禅心。

面对他的字,我们似乎面对的是参禅过程而不是看书法:通过体悟他的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似乎能感受到他的运笔铺毫、意到笔随,润峭相济。他不是在写字,不是在表现他的字的艺术性,而是通过点画、疏密、虚实构成一个屏息呼气的生命静态运动的韵律。特别是他的书法夸张了笔画之间的空隙,强调了笔不到而意已到的神通贯穿境界。面对景喜猷,长谈他的习书历程,我突然感到我们不是在谈书,而是在参禅悟道。



推荐阅读

徐圭逊:艺术的根源是崇尚生活

为孩子选乐器怎么选?北师大附小胡老师告诉您

盛小云:李安导演心中完美的“王佳芝”

“江南一条腿”是指咱民进的谁?看了他的精彩演出就知道了

讲述一位“最美声乐教师”的故事赵丽宏:梦究竟是什么?人生的另一条轨道,还是生命的另一个舞台?

“雪国精灵”来啦,炎炎夏日有他送您空灵静谧

超赞!文昌开明书画院书画作品

开明画院院长唐勇力作品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