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娘子形象的历史演变

梁 燕 翟 璐 开明视点 2023-05-25

在我国民间文学中,《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四大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历演不衰,它的文化内涵也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娘子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谷神子所辑的《博异志》中的《李黄》篇。写陇西男子李黄在长安遇见一位白衣女子,此女子丧期刚满,欲购吉服,向李黄借钱。李黄将钱借给女子,并应邀来到女子家中,二人遂有云雨之欢。三日后男子回家,感觉身体不适,身体瘫化为水,只剩头颅,情状十分恐怖。家人寻找白衣女子住处,不见踪迹,唯有空园孤树。

明人洪楩所编的《清平山堂话本》收有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故事中白娘子的形象仍不出妖怪惑人害命的旧套:南宋时期临安男子奚宣赞游览西湖,路遇迷路少女白卯奴,将其送回家中,结识了白卯奴的母亲白衣妇人。白衣妇人一见奚宣赞便心生爱慕,与之同居半月后,欲摄取其心肝,幸被白卯奴所救。一年后奚宣赞再次被掳至白家,又被白卯奴搭救。所幸的是奚宣赞的叔父乃一道士,闻听后赶至白家,用法术将白衣妇人制服,白衣妇人化成白蛇,被镇于湖心石塔之下。话本中的白衣“娘娘”就是后来白娘子形象的雏形。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使白娘子的形象有了新的发展:多年修炼的白蛇精化成人形,她美貌多情,爱上杭州男子许宣,主动与他成婚。但她毕竟妖性十足,做出了很多令许宣感到非常怪异、惊惧的事情,如偷盗官府银库的银两、吓昏心怀歹意的药店老板、戏弄吓跑捉蛇先生、以杀人害命胁迫许宣就范于婚姻等等。许宣心生疑虑,求救于专事降妖的和尚法海,法海拿出自己的钵盂,教许宣回家收摄白娘子。许宣依法海所说,将钵盂自白娘子头上向下一罩,眼前登时没了白娘子的女人身形,只听得钵内传来白娘子怨尤的声息:“和你数载夫妻,好没一些儿人情!”法海赶到,口中念念有词,念毕便将钵盂轻轻揭起,“只见白娘子缩作七八寸长,如傀儡人像,双眸紧闭做一堆儿,伏在地下”。白蛇被镇于塔底,许宣拜法海为师,剃度出家。

  较之前两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主旨立意、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前者无非是讲妖孽大多以色惑人,渔色者终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者则讲述了一个美丽的蛇妖为着自己心仪的人间男子,追求、经营、守护、捍卫自己认定的爱情家园。为了这一点,她可以盗窃、说谎、恐吓、恶斗,甚至哀求,总之凡是这一领地的“入侵者”,她都毫不留情地予以回击。当许宣历经种种异常,充分意识到白娘子的异族身份时,巨大的恐惧使他的爱情荡然无存,他谦卑地请求白娘子“放过”自己。面对着爱情的绝境,白娘子的表现可谓“色厉内荏”:

白娘子圆睁怪眼,道:“小乙官,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我与你平生夫妇,共枕同衾许多恩爱,如今却信别人闲言语,教我夫妻不睦。我如今实对你说,若听我言语喜喜欢欢,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

尽管可以说此时的白娘子是“凶相毕露”,但读者分明读出了一个一厢情愿试图挽救绝望爱情的女性的可怜自尊和鲁莽手段!不仅如此,作为异类,她还要忍受人类窥视的种种尴尬。小说通过许宣姐夫的眼睛描绘了白娘子现出本相后令人恐怖的状貌:

李募事走到房前看时,里头黑了,半亮不亮。将舌头舔破纸窗,不张万事皆休,一张时,见一条吊桶来大的蟒蛇,睡在床上,伸头在天窗内乘凉,鳞甲内放出白光来,照得房内如同白日。吃了一惊,回身便走。

不可否认,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的形象既有妖性凶猛的一面,也有人性多情的一面。她初见许宣时的主动示爱,赠送娶亲银两的细腻体贴,两次三番赶到苏州、镇江、杭州的痴情追索,得知许宣前往金山寺时的不安预感……凡此种种,都让我们感到白娘子在爱情生活中所释放的情感热量和眩目激情,尤其是小说结尾处的精彩一笔,读来令人鼻酸:现了原形的白娘子,“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相形之下,那个白娘子的情感寄托处、真正人类的代表者——许宣的冷漠、世故、自私、猥琐反倒暴露了人性的种种弱点。

乾隆年间苏州弹词蓬勃发展,它的形式以明代七言民歌体为主,以说白为辅。这一时期有关《白蛇传》的弹词有四种不同的刊本,还有“东调”“宋调”之分。《新编东调雷峰塔白蛇传》在明代浙江弹词《雷峰塔》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山斗法”“断桥相会”“小青烧塔”等情节,在这里白娘子已经被歌咏成一个勤劳、善良、忠诚、勇敢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了。下引一段白娘子与丈夫、儿子离别前的情景:

(白娘子白)官人!(唱)奴还丢不下孩儿光一月,(白)他是襁褓无知哪里晓得!(唱)我做娘今日要归西……(白)我前日已经做就衣衫、鞋袜一岁至七岁呐,(唱)这两箱都是梦蛟衣。(白)官人啊!看你平日间,(唱)身上衣单不觉穿,腹中饭少不知饥,常常还有些儿童气,怎能够独掌这门闾?(白)如今以后,奴去了末,(唱)你须要远近佳偶成双对,细访裙钗娶一位妻。(许白)娘子,这是我不要的呐!天下妇人,哪里有娘子这般贤惠!(表)阿哟哟,夫妻抱定号啕哭,苦伤悲,挽手又牵衣,哪晓天性相关儿共女,梦蛟床上也哭啼啼……

“东调”弹词的态度很明确,它直接告诉观众,白娘子和许仙本是幸福的一对,造成白娘子一家妻离子散的罪魁祸首就是冷酷无情的法海,其鲜明的思想倾向不言而喻。

   最早把白娘子故事搬上戏曲舞台的,是明人陈六龙,但他所写的《雷峰记》已经失传。现存以白娘子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剧本,最早的应是清人黄图珌的看山阁刊本《雷峰塔》传奇。此剧基本按照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内容来构思,增加了诠释佛教“宿缘”思想的情节,敷衍了《慈音》《回湖》《埋蛇》《塔圆》等几出戏。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对白娘子是妖非人的界定毫不含糊:

戏场非状元不团圆,世之常情,偶一效而为之,我亦未能免俗,独于此剧断不可着何为?白娘,妖蛇也,生子而入衣冠之列,将置己身于何地耶?我谓观者必避其芜秽之气,不期一时酒社歌坛,缠头增价,实有不可解也!

  白蛇为妖,妖的儿子考中状元而与士大夫同列,这是持封建正统论的文人如黄图珌等所不能容忍的。为了突出白娘子的异族身份,此剧还增加了白蛇收伏青鱼等西湖一干水族,残暴惩罚渔民的情节,渲染了白蛇妖力十足的恐怖气氛,将其置于与人类对立的位置。基于这样的立场,作者当然也不会给白娘子与许宣的爱情一个圆满的结局。

  黄图珌的《雷峰塔》在传演过程中,不断得到艺人们的加工修改。现存一部乾隆年间的旧抄本《雷峰塔》传奇,即是由当时扬州著名的昆曲演员陈嘉言父女改编的。陈本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创造性地丰富了一条由《端阳》《求草》《水斗》《断桥》《指腹》《祭塔》等折组成的新的情节线,剧中特别增加了白蛇生子、白蛇之子许士麟祭塔、结婚的内容和白蛇升仙的美满结局,因而深受观众的欢迎。同时在白娘子形象的塑造上,减少了妖性,突出了她执着于爱情、温柔美好的一面。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精通音律又颇具较高文学修养的方成培对当时舞台演出的各种民间改本,重新进行整理加工,著成《雷峰塔》传奇(水竹居刊本)。它以白娘子被法海拿住,镇于雷峰塔下,许宣皈依佛门的结局,表现了美好事物惨遭毁灭的过程,揭示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白娘子的美丽多情、勇于牺牲和叛逆思想,在剧中树立了悲剧主人公的形象。当然《雷峰塔》也存在着明显不足。比如,剧本的开头、结尾,遥相呼应地进行宿命论的封建说教,把白蛇和许宣的一段姻缘和悲剧结局,说成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戏的最后,还让白蛇、青蛇一起向法海屈膝求,曾经对立的双方一齐列入仙班。如此牵强的剧情安排,实属艺术上的败笔。尽管如此,《雷峰塔》传奇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它不仅是清代昆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还直接在清乾隆、嘉庆以来的地方戏中生根开花。

田汉

  在当代各个剧种的改编本中,由田汉1952年改编的京剧《白蛇传》值得一提。它是在田汉的原作京剧《金钵记》(写于1943年)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金钵记》沿袭了前人旧本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吸收了弹词等民间文学的营养,其中有三处情节做了改动:一是增加了蛇精白娘子幼年曾受许仙搭救的前因,故而有白蛇下山找许仙报恩的一段故事。这为白娘子的主动示爱、坚贞不渝找到了情感依据;二是白娘子所盗的官府银两被改为是县官与倭寇相勾结的赃银(时值抗日战争期间,如此改法缘于当时民众高涨的反日情绪);三是将白蛇生子、其子状元及第和白蛇升仙的结局改为以青蛇打败法海、雷峰塔倒塌、白娘子被救出而告终。

  京剧《白蛇传》的情节相当精炼,全剧十六场。剧本突出了白娘子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强调了白娘子追求幸福的正义性、合理性,删掉了《盗银》《宝巾》《赠符》《捉蛇》《祭塔》等体现白娘子妖性的一些场次。在田汉的笔下,白蛇的形象不仅没有了骇人的妖性,而且被塑造成一个有情有义、敢恨敢爱的美好女性;她不仅具有人的优良品行,还是一个反抗强暴、与封建卫道士进行生死搏斗的战士。至此,白娘子的形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之,从古代到当代,从小说到弹词、再到戏曲等不同的传播载体,白蛇故事的流传领域日渐广阔。故事内容历经文人、艺人们多次的打磨和修润,由简约到丰富,由粗糙到细腻,从而更加饱满和完善。与此同时,白娘子的形象也从“妖”到“人”,从凶悍到温柔,从暴躁到理智,从愚蠢到聪颖,从贤惠到富于反抗的精神个性,越来越美丽、可爱。她的善良、坚贞与刚烈,体现了中华民族崇拜信仰、追求幸福自由的美好愿望,是民族文化在民间艺术形式上的忠实显现。鲁迅先生也评论说“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时至今日,白蛇故事和白娘子形象是那样的美丽、神秘和深入人心,它和她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如此的源远流长!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10年8期)

推荐阅读

茶叶进化史:由“荼”到“茶”

七夕特辑|古人定情都送啥

揭秘:第一届世界杯是什么样的?

储金霞:铁锤声声入画来

培根说,这种情绪有点接近于巫术,是蛊惑人心的

故剑情深:史上最浪漫的诏书

学外语有多难?鲁迅为您指点迷津

揭秘中国面条是如何传播到日本的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梦缘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