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会史故事| 民进老一辈与绍兴的故事
一
在中国知识界,很少有人不知道马叙伦的名字。但他和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一样,祖籍都是绍兴,却鲜为人知。二
在民进老一辈领导人中间,除了马叙伦之外,周建人是担任领导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和绍兴关系最密切的一位领导人。他在1919年举家离开绍兴搬往北京以前,在故乡生活了31年。当1888年11月12日(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九)周建人出世之时,正是“汝南周”这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家族处于“颓运方至,变故渐多”的时候,周建人的少年时代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从1892年周建人刚懂事算起,到1907年成年为止,他一家先后去世了包括父亲和祖父在内的10位亲人,以至于到了借贷无门,走投无路的境地。困苦的家庭环境和一场接一场的不幸遭遇,锻炼了周建人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能力。他从5岁开始就学着帮母亲糊银锭,这种艰苦的童年生活,在周建人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印记,当他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以后,仍然过着简洁朴素的生活。他在北京的住宅内除了书刊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几乎没有一件奢侈的摆设。三
柯灵,是又一位与绍兴关系十分密切的民进老前辈。柯灵原名高季琳,学名隆任,绍兴县斗门镇人。1909年出生在一个以幕僚为职业的家庭。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母亲守节寡居,抚育遗孤,备尝艰辛。他的幼年是在母亲的严格庭训下度过的。稍后,他入斗门镇上的辨志小学念书。四
在民进屈指可数的发起人中间,有两位中国杰出的女性都和绍兴人发生了密切关系,成为绍兴人的“媳妇”,这就是许广平大姐和雷洁琼大姐。在中国,许广平的名字是和鲁迅连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真可以用“以沫相濡,肝胆相照”来形容。许广平从大量鲁迅的著作中,早已了解了绍兴的历史,对于自己的“婆家”可说是神驰已久。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鲁迅生前未能携许广平一起回故乡探亲。鲁迅去世后,许广平日夜都向往着到绍兴去。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在未到上海以前就憧憬着绍兴。到住在上海的20年间,每年都有几回讲起它,积而久之,觉得这一个旅行已是自己的心愿,或者可以说是精神的负债,总好像有不安的情绪在疚歉,待要清偿……”(许广平《第一次到了鲁迅先生的故乡》)1948年春天,许广平终于下决心实现她的宿愿,她和周建人等一行七人从上海转杭州、萧山进入绍兴。临行前,饱经风霜的广平大姐兴奋得睡不着觉,绍兴对她来说实在太具诱惑力了。这次绍兴之行,满足了她的许多宿愿。她坐上乌篷船,饱览了鉴湖的风光,然后又谒禹陵,上府山,下东湖,登快阁,“恍如去到另一个世界”。尽管山河依旧,但解放前夕的绍兴,经济萧条,满目疮痍,她因而寄希望于将来:希望将来有人注意,考虑把绍兴改成教育文化区,在这里造就学者、大中小学人材,一定能在安定生活下专心求学,一定会有好成绩贡献给社会。那时人杰地灵,在合力开发之下,无形之中把绍兴推进一步,使现在的残破朽腐化为神奇,合于现实需要,那才是人类显示力量,变换环境的真正好榜样……近半个世纪来的事实已经证明:广平大姐的眼光和见解是何等的深远。五
在绍兴上虞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有一所名闻全国的名牌中学,这就是1919年由爱国富商陈春澜捐资20万元,由当地名绅王佐任董事会长,由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左派领袖经亨颐先生为校长的春晖中学。1923年,学校正式开学,早期聘请的老师多为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学者名流如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刘叔琴、匡互生、范寿康等。何香凝、蔡元培、黄炎培、陈望道、舒新城、李叔同、吴觉农、俞平伯、杨贤江、王任叔等曾来校授课讲学,张闻天、柳亚子、刘大白、胡愈之等曾来校考察指导,赢得“北南开,南春晖”的称誉。夏丏尊与叶圣陶、胡愈之等在春晖中学
叶至善夫妇的1986年绍兴之行,不仅是为了追寻父辈当年的足迹,也为了开拓绍兴的民进工作,在叶至善先生的直接过问下,春晖中学——这所素有民主传统的名校终于有了民进的种子。叶至善(左)与父亲叶圣陶(右)
除了上述七位民进先辈外,担任民进中央领导同志中,或因视察的机缘,或在参观的途中,也有多位同志来过绍兴。他们中间有:赵朴初、陈舜礼、葛志成、叶至善等,虽然来去匆匆,但都在绍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即使其中的片言只语,也称得上是“吉光片羽,犹可珍也”。1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1995年3期,内容有删改)
推荐阅读
会史故事| 马叙伦与《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会史故事| “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
会史故事| 雷老鼓励我坚持义演
会史故事| 冰心对民进的“一片冰心”
会史故事 | 林汉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工作
会史故事 | “民进三老”与“民进三宝”
会史故事 | 寻觅民进先辈的足迹
会史故事| 雷洁琼与赵朴初:高情厚谊六十年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