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杀一个量化祭天?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2-10-24

这是寻瑕记第179篇文章

量化又双叒叕出圈了。


上一次出圈,还是在我写《量化机构拥护监管倡议书》的时候,最近,11家量化私募机构真的发起了一份《量化机构投资者保护倡议书》,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服务实体经济、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大旗扬了起来。


这期间,市场对量化的妖魔化还在持续。


打开任何一个买方机构群或者游资交易群,大量关于量化的片面解读随着盘面的波动反复横跳:

“天天过山车,月月轮动,肯定是量化干的”

“量化交易最毁坏行情的地方是没有情绪,无条件止损”

“这些量化机构打着“技术中性”的旗号,实质是大规模坐庄”

“空仓不交易,饿死机器人”

“量化滚出A股”

言之凿凿,仿佛量化是公元2021年才横空出世的产物,仿佛在量化的超额收益横扫千军之前,韭菜就真的可以不亏钱一样。


从前慢,白衣飘飘如徐翔,只识一字断魂斩,量化AI无情刀,龙虎榜上风萧萧。


市场大跌了,成交缩量了,游资爆仓了,主观扑街了,公募回撤了,人菜瘾大了,一切的一切,总要找个背锅侠,那就甩给量化吧。


某大佬曾有一篇“动手术”的演讲实录,其中提到国人认知世界的两根支柱,其中之一是类比论。


类比论,就是把一个并不熟悉的事物,以非常粗略而不精确的方法进行类比。


一部分市场观点认为量化=联合收割机,强化趋势助涨助跌,但很多时候量化只是提前结好一张布满价格的网,等待韭菜管不住手的时候扑上来,快速消除错误定价和情绪化表达。


或认为量化打板策略与游资在上涨时是队友,在下跌时是对手,极大的影响了传统游资的盈利模式,但实际上,量化打板策略因为容量和技术门槛的原因,在整体量化规模中占比极小,而结构化行情下,各路场内资金的存量博弈本来就会助推股票的波动。


另一个,则是阴谋论,市场上曾经被扣过“带(cao)节(zong)奏”这个帽子的,有GJD、有北向资金,有游资敢死队,现在轮到量化了,因为量化看起来神秘、复杂、技术门槛高,模型不可解释,遇到市场风吹草动,只能出来背锅。


与此同时,眼红量化吃肉,唱衰量化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全国限电影响量化机构的硬件算力”,把hf逼成了“皮卡丘管理人”,还笑称“接受同行用电申请”。


“前量化私募交易员,简单讲讲行业内幕”,把某量化大佬直接炸出来“现在量化要是还这么做交易,公司早倒闭了”


“史记-假机构列传”把ZT宋庄、HX上分、ZS深南,列为今A股短线量化交易的三个庞然大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短线江湖,但实际上,即便上述陈述为真,以短线高频为主的真量化策略,规模都大不了。


“百亿私募被管理层强平”,结果鸣石因为代持股东和核心管理层撕逼,差点坐实了这个谣言。


说到鸣石这个瓜,资管圈的吃瓜群众从“1.0的大股东架空策略负责人”吃到“2.0自曝股权代持同归于尽”,还没等到更不得了的猛料被抖落出来,直接快进到“3.0积极处理分歧各自认怂”和“4.0八君子联合声明”。


按照剧情的发展,所有外部认购暂停并进入自查模式,鸣石已设置临时开放,并为应对巨额赎回预留100亿资金,全线产品目标将降至1/3仓位。但因股权代持可能引致的牌照整改处罚,以及代销合作全面停摆,恐怕在所难免。


要说抢公章,窃符救赵的信陵君抢得,北大方正李友抢得,比特大陆吴忌寒抢得,当当网李国庆抢得,百亿私募的在册大股东请求出战,也不足为奇。


要说私募分家,撇开LQ和FH这种2015年的陈年旧事,前就有2019年RT和YF分道扬镳,最近两年,主观多头的TY、YY、QS,XW,分别都有核心基金经理或还在管产品的基金经理出走。


这就好像一家饭馆,掌勺的大师傅没有股份,管钱的老板不会烧菜,最后往往是大师傅另起炉灶,老板鸡飞蛋打。


说到底,都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曾经都是西溪水岸敲过代码,松花江畔吃过火锅,纽约州送过饭的铁瓷,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就要红着脸?


那么,当我们在进行管理人研究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雪球社区的Mario在自己的基金清盘的时候,曾经回顾过投资的几重境界:

Lv1是自己投资自己的钱

Lv2是给别人当研究员

Lv3是管别人现成的钱

Lv4是发展一个基金

Lv5是发展一个基金公司

Lv6是重新回到起点,自己管自己的钱

如果说Lv1到Lv3都是在不同程度上考验管理人的投资能力,Lv4和Lv5则更全面的考验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到了Lv6,就是“阅尽繁华”后的波澜不惊,而最近市场上不断发生的狗血剧情告诉我们:


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基金规模和团结队伍的能力,可能是完全不挂钩的三件事。


对于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而言,也有打怪升级的几个阶段:

Lv1是管理创始人和亲朋好友的钱

Lv2是接种子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的钱

Lv3是接MoM和机构直投的钱

Lv4是券商和期货等机构的代销

Lv5是银行代销白名单,走向全市场

近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既可以有一人而独大的机构如LR,也可以有两人对赌的拉锯如LJ,还可以有三人成团的组合如HF,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治理结构,经过不断的市场洗礼、迭代和自我革新,留下来的,责权利制衡的,都是合理的。


在某种程度上,私募管理人的研究,在没有完整交易数据的情况下,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接近玄学的事情。


问投资理念,就是价值辅以成长,自上而下辅以自下而上(当然最近有管理人公然给自己贴交易型的标签了,可喜可贺)。


问模型,就是天天挖因子月月要迭代,问风格择时就是模型判断不做主观判断,问持股就是超分散集中度贼低,问人工智能就是不会过拟合。


问团队,就是没有核心人员流失,问离职,就是走的都不是核心。


问回撤,就是市场波动大(主观),市场波动小(量化),基差开了又合(中性),反正不会是选股的问题,更不可能是模型的问题。


问亏损,就是建仓时机不佳+行情不配合+长期持有。


各个渠道的产品负责人,和各家管理人的市场负责人,在不断的试探和自适应中,互相训练出一套蓝猫百问百答的模型,得到一些看似正确却南辕北辙的答案。


到最后,主观多头的研究转化成“你是否足够相信基金经理这个人”,如果足够相信他的判断和能力,无论是选股还是择时,都会深度绑定不离不弃。


你做公募,我投专户,你发私募,我上代销,你公奔私,我锚定第一轮,你封盘了,我助你收官之战。


到最后,量化私募的研究转化成“曲线好才是真的好”,好曲线总是斜45度角向上扬,超额又稳又靓,拿出来就想“交个朋友”;不好的曲线,各有各的千奇百怪。


资管行业没有躺赢,曲线上的每一步,点滴超额都算数。


2019-2020两年大牛市,公募大幅跑赢私募,千亿公募基金经理批量诞生,众多私募管理人攀上百亿私募宝座,背后可能只是大资金抱团和无脑莽龙头的β的胜利。


2021年,光光一个中证500指数,就养活了整个量化私募行业、券商期货和财富管理类体系。卖雪球的,滚IC的,发指增的,大家都在500的点位新高、估值新低和结构性行情中,找到了光明的前途。


身处内卷之国的我们,太擅长把一件事,从起步直接干到末路。乘风破浪的量化,从终局思维出发,也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小浪花。


看多了管理人的起起伏伏,α与β的鱼目混珠,常常觉得投资人虽然是手握资金用脚投票的甲方,在信息不对称的天然鸿沟面前,是多么弱小而无助。


投资人对管理人的信任与否,只能用认购和赎回的真金白银来表达。


当投资人决定交出筹码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把和市场交易的权利,应对波动的能力,面对诱惑的定力,自我鞭策的驱动力,完完全全的交给了管理人。

 

不负所托,全凭信义。

 

PS:强烈呼吁鲍师傅回归,管理人研究没你不行。


>>>>

猜你想看

量化机构拥护监管倡议书

基金经理没有告诉你的事


(加入快乐星球,把握时代贝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