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广场的群雕要搬莫子山去?
今年“两会”上
有政协委员建议
拆掉沈阳中山广场的群雕
搬到莫子山去
来
咱们聊一聊
叫过五个名字的
中山广场
也唠唠
究竟发生了什么
1913年,日本侵略者在此修建了中央广场。1919年,改称浪速广场(浪速是日本城市大阪的旧称,又是日本一艘巡洋舰的名号)。
上图是1928年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正在建设中,1927年4月动工,1929年4月完工。下图是1930年左右的旅馆。它由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建设和经营管理,主体建筑共七层,典型的欧式风格,也是沈阳最早的大型豪华高档宾馆,以接待日本关东军和“满铁”等军政要人为主。“九·一八”事变及1932年“四巨头会议”和满洲国的成立,均策划于此。
风云变幻,到了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驻守伪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土崩瓦解。
其后的一年间,苏军暂驻沈阳,中山广场上的饭店门口,悬挂苏联和民国国旗,门框上悬挂着列宁、斯大林、中山先生、蒋介石等人的画像,拱形装饰物上用中文和俄文写着“联合起来”。此时将广场称为“红场”,这个名字来源于莫斯科。
视频中,有部分中山广场的场景,90年前画面历历在目
1946年苏联撤出后,国民政府将日本侵略者炫耀胜利的纪念碑,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标语,并且全面清理了南满铁路附属地殖民化的地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将此更名为中山广场。
1948年11月2日,沈阳迎来解放。东北野战军战士冲入广场北侧的“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大楼。
1949年10月1日,建国大庆。当天,沈阳市民举着自制的小红旗驻足广场,歌声四处响起,人们久久不愿离开。入夜,广场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秧歌队、宣传车络绎不绝。第二天,全市各界50万人,再次聚集到中山广场举行庆祝大会,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
1956年, 沈阳市政府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
1968年,中山广场更名叫红旗广场,连中山路也改名为“红旗路”。同年,决定建立了这组塑像群,于1970年雕像完成。
文革期间,广场是红卫兵、红小兵经常聚集的地方,政治气氛浓郁
90年代的俯拍景象
1994年9月,沈阳第三届秧歌节在中山广场开幕,城市进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年代
2000年左右的某个春天,南市消防中队为中山广场群雕洗了个澡。每年雷锋纪念日的前一天,他们都会义务对中山广场群雕进行清洗。
2013年7月17日,一名工人顶着烈日,精心地为毛主席塑像修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十二运”在沈阳的召开。此时,中山广场已经迎来100周年。
2012年,详细讲述雕塑的创作历程
这组雕塑大有来头。1968当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任总指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创作,1970年竣工。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是毛主席身着大衣、右手挥手的塑像。整座塑像用玻璃钢浇铸,基座用红色花岗岩贴面。基座上刻有林彪的题词:“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由铸铜后再贴金(1971年“9.13”后被除掉)。
这组雕塑作品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田金铎先生领衔创作,其余主要的参与者包括陈绳正、庞乃轩、高宝田、丁伟年、赵攀吉、张玉礼、杨美英、宋文元等。
基座后部为“建党”群像。
左侧为“井冈山星火”(1927-1936)、“抗日烽火”(1937-1945)、“埋葬蒋家王朝”(1946-1949)3组群像。
右侧为“社会主义好”(1949-1957)、“三面红旗万岁”(1958-1965)、“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1966-1969)3组群像。
今年5月25日,参加2020年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接受新华网专访,就保护城市标志性大型经典雕塑提出建议,并具体提到了中山广场群雕:
——建国初期的中国现实主义大型组雕为世界所关注,影响深远,拥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受限于年代制作工艺材质所限,作品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钢等材质。在考察中发现,像《沈阳中山广场大型群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作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钢材质开裂及钢架已成粉末状,作品面临垮塌风险。
——建议对“中山广场雕塑群”,用铸铜材料一比一翻制,用永久性的材料恢复作品原貌,让其成为可以永久保存的艺术精品。
——将原来作品存放在沈阳莫子山国际雕塑公园室内雕塑博物馆永久保存,定期维护,让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沈阳热点消息
信息来源:铁西新联会
小编微信:yihucha0099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