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19/4-3)

沈静 颜文涛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10



个性特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心理因素空间性的视角
The Releva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for Urban Economic Growth: Making Space f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源自: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9(3): 514-565.

作者:Harry Garretsen, Janka I. Stoker, Dimitrios Soudis, et al.

推荐:沈静,中山大学。 shenjing@mail.sysu.edu.cn


文章以英国城市为样本,测试了个性特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评估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选取英国63个城市1981—2011年经济数据和2009—2011年所做的超过40万居民的个性特征和个体信息的在线调查数据,将居民个体特征归纳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亲和力和神经质等五大特征,对每一个城市居民的五大个性特征进行综合评分,并通过个性特征建立城市企业家创业文化得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二阶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分析城市的就业和产值增长率、五大个体特征,以及城市企业家创业文化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神经质、责任心和企业家创业文化等个性特质有助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其中责任心对区域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对区域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相关,企业家创业文化与产出和就业增长均有显著正相关。文章的理论意义在于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证明了地理上集聚人群的个性特征有助于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但指出对形成本地人格特质与经济结果之间递归关系的过程或机制还有待探讨。



视觉层面的城市韧性:对以实证主义定义的体验式景观进行空间分析
Urban Resilience at Eye Level: Spatial Analysis of Empirically Defined Experiential Landscapes

源自: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9, 187

作者:Karl Samuelsson, Johan Colding, Stephan Barthel

推荐:颜文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yanwt@tongji.edu.cn


创建韧性城市的过程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削弱社会—生态系统为市民创造福祉能力的前提下,从城市密集化发展中获取可持续效益。理解城市形态和幸福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构建韧性城市的关键,但除了密度,还需要结合其他变量来为人类感知和城市空间绘制更为丰富的图景。文章选取三个韧性原则来引导研究:慢变量、连接性和多样性。其中城市形态被概念化为慢变量;连接性包含系统要素之间相互的结构和强度;多样性是构建韧性的一个调节属性,通过创造缓冲和开放多元策略来分散风险。后两者不仅是韧性构建的重要要素,也是目前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以符合感知和行为的生态方式来测量城市环境和人类体验,分析不同关系之间的模式,以此来解构城市形态与幸福感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理解什么样的环境可以提供“视觉层面的韧性”,韧性原则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环境,并构成和影响人们的体验?经历城市化时如何建构城市环境才能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体验?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采用公众参与的GIS(PPGIS)获取并分析了地理编码体验数据(从780个受访者中获取1460条经验)和物理环境变量。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采用韧性原则来评估城市环境提供的“视线层面韧性”,创建了新的体验分类,基于独有的空间类型连接体验类别,用多样化和连接性来描述景观的经验构成。研究将体验划分为11类——7类正面和4类负面;将体验景观类型划分为8类——消极超连接(hyper-connected negative)、消极连接(connected negative)、积极连接(connected positive)、隐蔽城市生活(secluded urbanity)、隐蔽模糊(secluded ambiguous)、家庭友好(family-friendly)、城市沙漠(urban desert)、恢复性(restorative)。作者用轴线分析法图示了8种体验类型在斯德哥尔摩市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物理环境的变量如何随着不同的体验类型而变化;另外完成了居住、工作、空间整合、主要道路、自然区域、水体的空间类型分析,来评估物理景观和体验组成之间的关联。


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幸福感的景观体验是多样化的,存在于平衡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中,规划应避免极端的空间整合和空间密度,并保证城市空间可以接近自然。空间整合与体验的连接性密切相关,具有更高连通性的体验类型(消极超连接、消极连接和积极连接)比其他类型具有更高的空间整合性。体验多样性较高的类型(连接积极、隐蔽城市、隐蔽模糊和家庭友好)通常具有适度的空间整合和密度。不同类型的道路、自然区域和水体的可达性没有明显的一般模式。城市沙漠一般远离自然区域,恢复性离自然区域较近,且与单个物理变量的关系更密切。


文章还提出了三点问题以供讨论。(1)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数字技术的使用在获取数据信息时总有偏颇;其次研究设计是横向的,意味着无法得知城市环境中的体验如何影响个人的幸福感。虽然有很多关于身体因素对幸福感影响的纵向研究,但不同城市体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还是空白。(2)体验作为环境和幸福感的媒介。在斯德哥尔摩,拥有高度空间整合的地方,人们对繁忙或不安全的体验程度高得不成比例。规划需要对“越多越好”的连接性处理方式进行批判性评估,因为高连接性可能是以更易传播干扰为代价。如生态系统中划分结构可以增加稳定性,通过单个模块的隔离以减少扰动的影响。一个具有体验吸引力的城市应该努力避免过度连接的街道网络。同时,作者指出了密度作为城市空间体验和使用的代理指标的不足之处。(3)视觉层面的韧性:城市发展的启发式指引。研究发现体验在空间中分布的模式是一致的,问题在于支持韧性幸福感的环境本身是否也具有韧性?在支持幸福感的体验和支持生物圈的行为之间能找到协同作用吗?这些协同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空间的设计?


斯德哥尔摩的一些高密度社区呈现出多种积极的体验,而其他社区则存在拥挤和没有安全感等问题。一个具有多种体验吸引力的城市,应通过避免过度连接的街道(“前景网络”)或单一功能的高密度环境,为城市市民的积极体验类型多样性提供条件;还应该创造性地利用“背景网络”来培育隐蔽或自然丰富的混合功能空间和中等密度的空间。要达到视觉层面的韧性,需要改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强调空间、地方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城市视为一系列相互分隔的功能,这就需要规划不仅仅是关注密度而是多方努力。


相关阅读

期刊导航(2019/4-2)

期刊导航(2019/4-1)

期刊导航(2019/3-3)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