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日本多自然河川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与工作体系【抢先版】

凌雯倩 何萍 王波 国际城市规划 2023-08-28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日本多自然河川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与工作体系》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日本自1990年代开始提出“多自然型河川”工程以来,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对中小河流、农村河道的治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多自然河川综合治理体系,对日本河流、乡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本文回顾了日本多自然河川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全流域、全流程的河川治理工作体系作了介绍,以期对我国乡村河湖水系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由于日本岛国的地理特征,其大多数河流坡度大、流程短、洪水量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出现大量水质污染问题。基于此,在逐步经历多自然型河川治理阶段、多自然河川治理阶段和多自然河川可持续综合管理阶段后,日本河川治理实现了从传统洪水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的两维目标向洪水管理、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的四维目标转变,从而达到现阶段河流与当地生活发展、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可持续多自然河川状态。

 

多自然河川建设是一项综合了河流治理、景观营造、生境保护等多学科,覆盖了从计划到管理全流程的复杂工作。基于此,日本河川计划科、河川工程科和河川管理科联合制定了全流程的多自然河川工作流程及保障机制,根据每一条河流的特性、整体的流域形象等进行总体谋划,形成从前期计划到后期管理维护的完善工作指导流程(图1)。

                           
图1  日本多自然河川工作流程与保障机制示意图
 
在河川前期调查阶段,制定尊重河流自然规律、保护河川多元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河川工作目标(图2)。 

图2  日本多自然河川工作前期调查示意图
 
在河川整体设计阶段,明确河川流域保护方案,制定河流整体的空间规划和河道设计。在重点河段设计阶段,结合河川前期调查,对重要的特色河段制定河川工作目标,从流域安全、景观修复与保护、生物对河道的使用、人对河道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河道设计、滨水护坡设计及周边滨水空间设计。在河川运营管理阶段,雇用当地的景观顾问来完善监测反馈机制,简化水质检测标准,吸引市民参与河流监测(图3),同时控制和引导人们的活动类型和频次,将河流维护纳入当地文化活动,并与当地企业合作互利(图4)。 
 

图3  当地学生在自然课堂中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左)、水质调查(右) 
 

图4  当地居民和志愿者参与河滩垃圾捡拾(左)和河滩植被调查(右)活动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河湖水系仍处于原生态未开发状态,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的最佳时机。同时,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下,如何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资源,并将河湖水系资源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动力和优势,也是当今我国乡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亟须关注的重点。日本的多自然河川综合治理可为我国乡村河湖水系治理提供以下几点借鉴:(1)强化全域全流程统筹,做好顶层系统谋划。在我国“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下,推动乡村河湖水系连通,以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水环境治理方案。同时整合水陆资源,做好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推动乡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格局。(2)拓宽合作朋友圈,吸引多方主体全流程参与。改变我国乡村水环境治理“权责不分、管理低效”的局面,建立乡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专项协调机构,以形成政府、社会机构、当地居民的沟通对话平台。(3)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水环境的可持续运营维护。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通过全域旅游、绿道旅游、绿色产业等形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同时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模式,例如可采用河段水权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从而助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反哺维护乡村水环境治理与维护。
 
作者:凌雯倩,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1164911429@qq.com
何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940304895@qq.com
王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33058949@qq.com
 
延伸阅读

让河流融于城市生活——圣安东尼奥滨河步道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瑞士图尔河再自然化的理念与措施

恢复性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心智健康影响的荟萃分析及规划启示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