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 怎样解释中国的乡村发展?——从钻石模型、流乡村到乡村增长机器『U派下午茶No.20』

UPI编辑部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地方尝试围绕产业发展来激活乡村活力。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向乡村蔓延,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的一种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路径和手段,逐渐在乡村蓬勃发展,且现实表明其潜力巨大。它重新焕发了一些乡村的活力,逐渐兴起了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数字乡村。一批又一批嗅到商机、掌握关键技术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就业。比如,网上冲浪达人可能听说过的“宇宙中心”山东曹县,就是一个典型的受益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县城,拿目前已实现淘宝村全覆盖的曹县大集镇来说,在过去十年间,8000返乡者、5000外乡人主要受电商驱动来此创业、就业,常住人口增长了近1万,年龄结构也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当代活生生的自下而上推动的城镇化案例。


作为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基本都会好奇:电商究竟如何推动了大集镇乡村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会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其地方政府、创业草根、市场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在理论层面能找到恰当的解释吗?


2023年4月7日的第20期U派下午茶,我们邀请到我刊编委、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曹县副县长罗震东老师。罗老师以其作为通信作者发表于2023年第1期的文章《乡村增长机器:电子商务推动城镇化的微观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曹县大集镇为例》为出发点,以“怎样解释中国的乡村发展?——从钻石模型、流乡村到乡村增长机器”为题详解了八年来对当代乡村发展机制的认知转变和研究历程,并对文章重点做了深度解读。此外,我们邀请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为我刊编委的张京祥老师和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王林申老师,与罗老师展开对话。


罗老师首先为参加下午茶的朋友们介绍了研究缘起。从最早费孝通先生所讲的江村,到后来的浙江村、河南村,再到现在的淘宝村、网红村等,中国关于“村”的概念非常多。但仔细思考,其实这些概念都是描述性的,它们之间是否有一些理论的路径和脉络?这些乡村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罗老师及其团队尝试为中国的乡村建构属于自己的概念理论,甚至规划方法。


罗老师围绕山东曹县大集镇展开了多年的研究。他先简单介绍了大集镇这一欠发达地区近15年左右的发展和致富过程,进而提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发展过程,该如何解释?从最初宏观地将之看作电商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新型城镇化,到运用“流空间”理论进行解释,到尝试超越描述,建构乡村增长机器理论来解释其微观作用机制,罗老师梳理了其对这一发展过程的认知变化。接下来,他对比城市增长机器理论进一步阐释了乡村增长机器理论的框架和构成逻辑,并运用该理论详细分解了大集镇三个阶段的增长过程。


在总结中罗老师指出,乡村增长机器运行过程中对城市增长机器弊端的回避,是乡村地域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乡村增长也引致了更为复杂的城镇化挑战,如淘宝村的空心化问题、乡村的城镇化规划问题等,需要我们予以关注。最后,罗老师以三点体会结束了演讲:(1)探索越多困境就会越大,而破解困境的过程就是在孕育创新;(2)怎样解释中国的乡村发展,我们仅仅迈出了一小步,更大的进步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走向前沿、走向深处;(3)超越描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有可能建构属于中国城乡规划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主讲环节结束后,两位嘉宾就罗老师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点评和补充,并提出了疑问。


张京祥老师认为,罗老师将原本源于西方城市的增长机器理论用于中国乡村,是一个很有意义、创新的研究视角,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做了新的拓展。张老师指出,电子商务进驻乡村,极大程度改变了乡村的生产组织、空间形态、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致使乡村发生了深刻且全面的变迁。中国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有其独特的一面,其跃迁很可能是非线性的(无需重走城市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且不会是简单地重复西方路径(特别是现在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找到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商驱动的乡村振兴虽然不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全部答案,但为乡村的非线性变迁、非西方路径打开了一扇门。罗老师构建的乡村增长机器理论框架中,增长联盟的主体是“村民”,这是非常重要的启示。此外,张老师也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淘宝村的发展是资本和生产驱动的乡村增长,本质上是逐利的,如何才能走向乡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第二,文章中揭示的乡村增长联盟如何才能转变成新时代的、兼顾公平的、规范的乡村治理体系?第三,文章详细解读了乡村的增长机器,对外部各种制度(激励性或约束性)没有更多讨论,但其实乡村的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发展需求,它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王林申老师首先表示,罗老师的成果分享非常深刻,贯通性的讲解十分透彻,对于从事电商相关的规划实践的人员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然后,王老师从增长的角度提出了三点感受:(1)大集镇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虚拟的中心”,所做的很多事情对现实空间需求较小,而能在虚拟空间实现跨村镇、跨市、跨省的支配;(2)小商品生产型淘宝村的集聚,符合传染型空间扩散模型,带动了更大区域的增长;(3)随着淘宝村的产业聚集,农村电商会有扩展和转移,只要对物理空间产生需求,淘宝村就会“逆向”辐射,形成从淘宝村到淘宝镇,再到淘宝县的辐射机制,且辐射过程中会有“门槛”。对于增长联盟,王老师也分享了几个调研中的印象,如大集镇基层政府的干部懂互联网,懂服装生产,更能够回应老百姓的切身需求;相比其他乡镇,大集镇的基层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切;等等。之后,王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其一,如果土地没有增量而是要做减法,反增长联盟会不会比较快速地出现且壮大起来?其二,电商这种新技术在增长联盟和反增长联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罗老师逐一、细致地回答了张老师和王老师的提问。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在线观众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包括:互联网的发展会对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的乡村的空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倡议一个长效机制,保证一些新组织、新想法、新生产方式的非正式制度合法化?在全国范围内散点的“淘宝村”“淘宝镇”,除了虚拟的销售链之外,它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或其他形式的流如何融入所在县、城市乃至大都市圈的区域发展网络当中?目前是否已经有淘宝村或镇在尝试进行全面治理?等等。


针对所提问题,罗老师均耐心、高效地予以解答,使大家获益良多,此次下午茶活动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由《国际城市规划》编辑王枫主持。


番外篇
值得一提的是,罗震东老师和张京祥老师在讲座后马不停蹄地赶赴了另外一场活动——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主办的“二十大代表谈乡村振兴”。该活动主讲人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孙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平。孙庄村目前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而孙书记作为其电商创业带头人,带领全体村民实现村庄发展的三次转型升级,在村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加工基地,形成了完善的“互联网+服装”产业体系。孙书记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孙庄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历程,探讨了淘宝村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切实意义。鉴于该活动演讲主题与本次下午茶非常契合,特经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同意后将演讲视频一并发出,期冀帮助大家更一手、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商活动带给乡村的影响和变化。UPI 

延伸阅读

城市形态认知与设计的思维比较和联动『U派下午茶No.19』

工业遗产临时性利用『U派下午茶No.18』
15分钟生活圈的三个尺度和规划趋势『U派下午茶No.17』


文案、剪辑 | 王   枫

排版 | 顾春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