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乘风破浪的女影,Femture未来的模样——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策展人罗珮嘉专访

凹凸镜DOC 凹凸镜DOC 2022-01-02


2020年的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将于10月16-25日举行。此前,凹凸镜DOC已经整理了纪录片部分的片单。第27届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纪录片片单


2020年是Women Make Wav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乘风破浪的第27个年头,我们在线对话WMWFF策展人罗珮嘉,讨论除了涉及本届必看影片、策展思路外,还谈到了如何选择内衣化妆品赞助商,以及台湾国小的性别平权办公室……


乘风破浪的女影,Femture未来的模样

——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策展人罗珮嘉专访


采访 米拉檬 Sunny 龙天音

编辑:张新伟



罗珮嘉

2020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策展人





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广电系,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电影史与视觉媒体研究所。曾任公共电视台小助理和社区大学电影学程讲师。现任台湾女性影像学会秘书长暨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策展人。长年关注性别、各国文化和艺术史。喜欢偶尔写写影评或书评 、疯狂旅游,或唱歌跳舞调剂身心。曾担任首尔女性影展、亚洲女性影展联盟、伦敦女性影展竞赛、德国科隆女性影展竞赛、柏林影展泰迪熊奖,以及金钟奖的评审。



在这个所有价值都会瞬间脆弱和变化的时代,女性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女影希望以「Not only making herstory, making the“Femture” (feminism + future)」 作为思考起点,启动人们想象世界以及女性主义未来的模样。此次影展主视觉以勾勒今年社会脉动与Femture 为概念,呈现未来系统的複杂性,并提供开放式的引言:「框框代表世界、族群、家庭与个人;手表串连过去—当代—未来;钟表承载因人相连的不同空间,呈现人们试图探索未来景致的样貌;而若有似无的女性样貌,是力求突破刻板印象的象征。」不论是用望远镜远望未来,或用放大镜检视当代,Femture都带著实验和邂逅的命题,而我们必须开启想象大门,才能畅行无阻于广大深奥的时间轴之间。——摘自《2020WMWFF  策展人的话Femture:未来的模样》


Q&A


莎韵西孟 《部落地图》台湾 纪录 国语、泰雅语


关于策展

凹凸镜DOC:影展在你全年的工作中占到多大比重? 可否介绍一下日常的工作?


罗珮嘉:作为策展人,我一整年的工作是从找经费开始的,这项任务可谓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前三个月我也需要看片,当然选片人和选片小组会花更多的精力看片讨论。之后,根据本年度经费状况,我们再决定活动规模、资源类型,以及推广场地。所以,虽然我也一直参与选片,但这只占我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


凹凸镜DOC:说到经费,WMWFF获取运营资金及赞助的渠道有哪些?如果遇到理念矛盾冲突的品牌赞助商,应如何平衡资金的需求和影展价值观?


罗珮嘉:我们每年都需要找赞助商,因为选择越不一样,越能够吸引观众。比如今年的一个合作品牌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护手霜,它必然是搭配乌克兰(跟苏维埃)的「焦点影人」单元;而马赛肥皂则赞助了「法国先锋派女导演特辑」。当然,WMWFF也有长期的合作伙伴,譬如台湾有很多酷儿主题的书店或产品,一直在支持影展的酷儿单元。


如果赞助商的价值观与WMWFF相冲突,我们是一定会拒绝的。其实很多的女性内衣品牌有意与我们合作,可是如果它的产品宣扬的是女人的胸部要又挺又美,以一种物化女性的姿态出现的话,我们基本上是不会与之合作的;但如果它的内衣追求健康运动,而非强调“事业线”或“大”,我们会做考虑,这也需要进一步平衡了解。再比方说化妆品,如果单纯是保养保湿,就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一个品牌的诉求是美白、防皱,这种刻意强化主流审美标准和刻板印象的,我们就不会合作。


此外,女性影像学会是NGO,45%的资金来自于公共部门。不管蓝绿哪边当选,我们都会申请经费,政府的资助分配得也蛮平均。加之台湾性平意识高涨,公共部门有性别主流化和性平运动的共同目标,也会相应补助一些能够推广女性意识的活动。


凹凸镜DOC:WMWFF的竞赛单元是针对台湾本地的女性创作者。可否总结一下今年入围该单元的影片质量和涉及议题?在选片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评价、衡量标准? 


罗珮嘉:本届「台湾竞赛」单元共收到100多部影片。初审阶段,我们通常会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做评审,例如电影界、性别界,以及有导演经验的人。女性影像学会的团队本身不参与评选,但会提前告知初审评委,不要只挑选与性别相关的电影。女性创作者可以拍摄各种社会议题,展现影像美学,记录生活面貌。而女影唯一重要的理念是,入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不应与目前倡议的性别理念背道而驰。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入围的影片更为多元,所以无论是长片短片,剧情纪录,或动画实验,全部放在一起衡量。剧情片在技术层面是否完美,导演的资历深浅都不是影展考量的标准。WMWFF希望培植出更多的新锐导演。此外,比例上也要多元,不会因为剧情片比较好卖,就多选这类片子进来。各种类型保留一定名额,但也要有灵活度。比方说,投递的100多件作品中,如果剧情片少很多,那么入围的比例也会稍微少一点。


凹凸镜DOC:除了征件外,WMWFF如何从其他的影展,包括其他女性影展来搜片呢?


罗珮嘉:我们会去两类影展——一种是像柏林、鹿特丹这样广泛性的影展;另外一种则是其他国家的女性影展。譬如,我们偶尔会去韩国和法国的女性影展。这两种电影节选出的女导演作品的性质不太一样,我们会一并参考。


同时,WMWFF也会根据每年的重点议题,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影片。譬如,我们会为酷儿单元大量搜索入围各酷儿影展的片子。再有,针对「焦点影人」单元,我们现在开始做经典修复影片的展映,需要跟很多国家的电影中心接洽,了解有哪些女导演的片子得到修复。


此外,WMWFF还会请客座老师或选片人来帮我们规划特定的单元,包含去年请大学教授筹划关于60年代女性复仇的「狂女起驾・复仇来袭 亚洲篇」单元。之前还请过德国女性影展的选片人,帮我们规划女性移民的专题……每年的影展大概有八九个单元,就会有将近八九个不同的选片来源。


2019WMWFF 「狂女起驾・复仇来袭 亚洲篇」单元 海报



凹凸镜DOC:片源的地理属性是否会影响影片的内容和关注点?


罗珮嘉:西方国家有比我们先进的地方,比如性别平等、女性议题、情欲观点、性解放等,但另一些方面亚洲也不见得弱势太多。比如台湾和韩国算是非常父权的,可是这两个地方的女性运动现在也非常强大。反而现在亚洲在讨论的东西,有时也没有输给欧美太多,像是同志婚权、多元成家,台湾比很多欧美国家都还先进。有很多比较保守的天主教国家,很多方面还不及我们亚洲走得靠前。


凹凸镜DOC:一般观众去影展都要自己提前做功课,选片子,但WMWFF却在开票前做了一次推介会,系统性地介绍了入围影片。如此认真地“带货”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选片指南:影展主厨的私房片单 线下推介会 侧拍


罗珮嘉:其实台湾很多的影展都会做选片指南这样的推介会,包括金马、北影(台北电影节)、雄影(高雄电影节)。 我不知道我的前辈大概做了多久,自我07年进入女影工作起,一直都有这个传统。


当然我们基本上不会去爆雷(剧透),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把电影美学和电影史的概念轮廓介绍给观众。如果我不介绍焦点影人琪拉・穆拉托娃的背景及其影史地位,大家就只会关注剧情和风格,这样就失去了电影史层面的意义。所以选片子最重要的是挑对检视的角度,而不仅限于剧情分析和写影评。它有点像上电影系的课,老师要你从很多角度观看一部电影,给出阅读方式的引导,之后同学可以去做个人的发挥和巧思。


关于2020 WMWFF


凹凸镜DOC:本届影展竞赛单元有没有挖掘到新鲜的内容?


罗珮嘉:这一次有几部影片我觉得蛮特别的,讨论议题包括台湾的新移民、新住民、女性义工、跨性别身份认同,甚至是身障女性的性需求,以及原住民女性如何记录台湾原住民历史迹痕等 。这些作品让我感觉到,女性本身虽然并不算少数民族,可是在女性范畴内,还有更边缘、更少数的女性,她们在本届影展都得以被看见。尤其是纪录片,充满了能量。


凹凸镜DOC:今年的影展有没有“不看悔终生”的片子呢?


罗珮嘉:那要数乌克兰的焦点影人琪拉・穆拉托娃的影片,因为她真的是一位非常重量级的导演。

琪拉・穆拉托娃(1934-2018) 苏维埃/乌克兰电影史中最具开创性及影响力的重量级女导演。从影长达半个多世纪,创作时程横跨苏联解体前后,在艰辛的环境中仍创作不懈,以二十二部电影的创作轨迹开闢出独一无二的传奇生涯。


穆拉托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拍片。当时她就已经非常前卫,敢于挑战社会体制,电影美学的风格也很棒。我们和乌克兰国家电影中心谈的时候,花了很大的力气。然而疫情期间,乌克兰电影中心破产了,没有办法继续经营,我们好不容易才稳固了这个单元。如果他们的状况没有好转,也许未来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很难再看到她的作品了。


凹凸镜DOC:可否介绍一下本次和历届影展,大陆投递项目的情况? 


罗珮嘉:参展部分有一部蛮重要的影片,是宋方导演的《平静》。我们的选片人在柏林影展看到后很喜欢,所以就选进来了。

宋方 《平静》 中国大陆 剧情 中文、英语、日语 DCP

2020 柏林影展「论坛」单元CICAE艺术电影奖

 

目前来讲,台湾之外的征件部分每年会收到将近3000个项目。虽然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女导演投件,但比例相对还是少的。


凹凸镜DOC:今年针对动荡的疫情ING,影展特别设置了「(非)刻意入侵」和「记忆未来式」两个单元。你认为人们观察与记录真实世界的方式是否有所变化?


罗珮嘉:我看到全球导演的创作方式越来越丰富。以前如果要讨论事件的当刻、未来,拍摄形式都会比较中规中矩,或选择纪录片。但今年我看到了惊悚片,以及追求形式美学的、更为抽象的作品。导演通过各式各样的电影美学状态在讨论事件和议题,这是我以前比较少见到的。


我刻意没有收揽跟疫情相关的影片,因为世界已经在很直接地面对这一问题。可是,我要在更为潜意识的层面,讨论不同种的危机。疫情的确是一种入侵,可是入侵有很多不同的层面,除了生病或者死亡,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侵入,以及商业模式对大自然的入侵等等。


「记忆未来式」也是借由疫情引导动机,来讨论人类需要的创伤疗愈。于是,我们收录了涉及韩国的世越号、日本核岛等重大事件的作品。WMWFF更希望借由此次大规模的思考,从哲学观点去看待人类面对创伤或入侵的心理状态,而非拘泥于单一案例或时间点。


关于台湾女性电影创作者


凹凸镜DOC:在台湾,纪录片相比其他类型电影的创作,女性的参与度是否更高?


罗珮嘉:在台湾,一个女导演拍完处女作后,平均需要7年才能拍出第二部作品。纪录片相对剧情片和其他在旁的市场来讲,比例会高一点。其实也由于在台湾拍摄剧情片,导演会更难获得所需的补助经费。 于是,大部分的导演可能会先拍纪录片。 


凹凸镜DOC:如果要在大陆办一场“WMWFF-台湾纪录片展”,你们会挑选哪些影片向大陆观众推荐呢?


罗珮嘉:我想黄惠侦的《日常对话》观众应该都有看过。另一部推荐的纪录片是贺照缇导演的《未来无恙》。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两位女孩的成长与蜕变,讨论家庭暴力、同性婚姻和贫富差距等议题。


除此之外,入围今年影展的《逃跑的人》、《游移之身》和《一伴》分别讲述了逃跑的移民、跨性别者和身障者的性需求。


洪辰嫣《一伴》台湾 纪录  国语


台湾的很多生活状态,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大陆连接,但其他方面,例如义工移民的状况就不太一样了,而这正是当今台湾社会讨论的重点议题。


另一方面,很多新住民也开始做导演。像《逃跑的人》就不单纯在谈新移民,这个群体中也有艺术家,他在逃跑的过程中继续着绘画创作。这几年的纪录片较以往纯粹谈新移民的作品相比,提供了另外一条故事线,展现了看不到的那一面。我认为以上几部影片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让观众更深层地了解台湾独有的风貌。


关于社会


凹凸镜DOC:之前WMWFF(和女性影像学会)也曾组织参与过很多专题活动,例如“被种下的色情种子-2010情色影展暨性别暴力国际研讨会”,“2011心归属.新移民/移工专题影展”,“2014「远离恐惧 拥抱青春」性侵害防治影展等”。除每年的常规影展外,学会如何安排其他的活动呢?


罗珮嘉:其实女性影展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我也要管理女性影像学会的其他事务。目前我们正在与妇女救助基金合作举办《阿嬷家女性人权影展——差异与歧视》。学会也会发行出版书籍、DVD,组织讲座。


《阿嬷家女性人权影展——差异与歧视》的片单


WMWFF已经举办至第27届,女性影像学会在台湾也已有一定的分量,所以邀约合作的案子非常多。


对于更加年轻的一些女性影展来说,起步阶段可能要慢慢来,从提倡女性艺术文化开始。时机成熟后,可以更多地讨论议题。而且不用太在意结果,那不是我们能掌控或预知到的。影展是很好的场域,大家聊了才会知道,原来有这些状况存在,慢慢地才能看到影像带给人的力量。


凹凸镜DOC:我们都知道台湾已经进入“后同婚”时代,从影展单设「酷儿反身像」单元可以看出这一议题的重要性。除同性恋平权外,还有哪些是2020年的台湾女性间热议的话题呢?正在发生的“女性微型革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罗珮嘉:台湾对于同婚的讨论已经比较充分,热潮过后现在反而稍趋缓和。而跨性别是一个更难以控制的问题 。很多人慢慢可以接受同志的情感关系,但针对有没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这件事,台湾还是走得蛮后面的。


在酷儿领域,跨性别的讨论不算少,但酷儿(Queer)本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现在有一个流派是不给自己贴标签,因为身份认同是流动的,可以移转。


此外,韩国和台湾的网络女性主义(net-feminism)发展比较快。人们借由网络科技去传播女性相关议题,这算是女性微型革命的代表性活动。 


台湾的女性主义已经成为日常讨论的话题。像女影20岁出头的实习生以及她们的同龄人,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女性主义、性平运动。


我现在常常去国小演讲,发现五六年级的小学生都能说出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含义,这在我上国小的年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由此可见,教育圈其实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些努力已经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种子。现在每个学校也都有性平办公室,到处都在讲性别比例原则,设置不分性别的厕所……这些举措在很多国家已很常见。

延伸阅读:

1 【女影】台湾国际女性影展25週年「每一年都是一次打掉重练」 ——专访女性影展策展人罗珮嘉、节目经理陈慧颖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765

2 【专访】始终保有热情,台湾女性影展推手——罗珮嘉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filmandmusic/interviews/a2047/pegga-lo-interview/

3 位于台北大稻埕的阿嬷家,收录了台湾59位“慰安妇”阿嬷们经过苦难淬炼后的生命故事,是台湾首座以“慰安妇”人权运动为基础,集结当代女性人权议题展示及妇女培力的多功能社会教育基地。https://www.amamuseum.org.tw/

4 联合国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述 https://www.un.org/chinese/esa/women/mainstreaming.htm

策展人的话

Femture:未来的模样

 

2020 年,世界被迫停下脚步,口罩下的脸孔仿佛疏离,线上电影替代了实体影展,种族暴力与体制不公的抗争接连发生……错综複杂的种种挑战,不断翻转我们对于世界现状、甚至是未来的想象。人类以为未来是全面「过程化」的一种常态,但大自然却以微小到看不见的力量,轻易击溃社会自认坚固又缜密的制度。但是,假使我们能线性掌控倏然出现的一切,那又如何邂逅所有新奇与未知,以及出人意表的惊喜?

 

于是这些关乎偶然机缘和意外交会,甚至是灾难记忆中的学习,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今年特别规划「(非)刻意入侵」和「记忆未来式」单元,分别从事件的当刻和未来,反思人类的当代处境,并藉由影像带出一连串叩问,以回应全人类经历的集体伤害 : 集体记忆要如何启动疗伤程序?是否能从记忆的向度延伸出未来的途径?

 

细观其中,一场疫情亦牵动著性别,新闻大举报导女性领导人的防疫功绩,并行的是家暴事件的层出不穷,以及女性承揽家事分工负担倍增问题。我们以为随著性平意识的逐渐普及,后父权旗帜悄然升起的同时,女性理当走向舒服自由的道路。但相对兴起的「厌女文化」,让我们无不吃惊于新父权阴影的快速繁殖。而N号房那般诡异幽微的数位性暴力案件,亦让我们惊觉自己不只是过客/ 旁观者,都还变成科技日常下的潜在受害者。

 

所以,在这个所有价值都会瞬间脆弱和变化的时代,女性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因此,女影希望以「Not only making herstory, making the“Femture” (feminism + future)」 作为思考起点,启动人们想象世界以及女性主义未来的模样。此次影展主视觉以勾勒今年社会脉动与Femture 为概念,呈现未来系统的複杂性,并提供开放式的引言:「框框代表世界、族群、家庭与个人;手表串连过去—当代—未来;钟表承载因人相连的不同空间,呈现人们试图探索未来景致的样貌;而若有似无的女性样貌,是力求突破刻板印象的象征。」不论是用望远镜远望未来,或用放大镜检视当代,Femture都带著实验和邂逅的命题,而我们必须开启想象大门,才能畅行无阻于广大深奥的时间轴之间。

 

呼应前述的实验性,我们再反向走入过往,以垂钓历史的姿势打捞当刻,由此从电影开启对未来的想望。我们搜罗「早期法国先锋派女导演」作品,找寻石墙运动前酷儿电影尚未被定位的闪耀身影, 由此探索过去女导演所看见的想象式未来。并选择经历大风大浪,以叛逆精神持续冲撞与创作的「苏维埃/乌克兰女导演琪拉・穆拉托娃」作为焦点影人。跟随她行过历史进步的虚像,以影像拓印出一篇篇末世诗篇,带领我们抵达根本的荒芜境地,在荒芜中寻找未来的寄托。

 

除了上述单元,聚焦女性议题的「她的失败美学」更是特别精彩,很多新型态的女性担忧和勇敢,等着观众去体会。而年年茁壮的「台湾竞赛」单元,让女影深信培植新锐女导演,已是越显坚定的使命。在这些多元丰沛的电影能量里,女影专属的台湾Femture 得以展现。

 

以上图片选自台湾女性影像协会、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及阿嬷家官网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