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历史重现?日美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背景的比较分析
○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
- 爱德华·卡尔
民智漫谈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发明显,并以寻求所谓的公平贸易为借口对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自然也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针对对象。
截止5月4日,美国已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而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战规模不断加大。
回望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美也爆发过更大范围的贸易战,最终结果是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本文从两次贸易战爆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原因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原因。
01 相同的国际背景——美国作为霸权国的反制
在正统的现实主义理论尤其是“霸权稳定论”中,霸权国的存在几乎是国际体系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
美国在一战之后构建起了华盛顿体系,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并在二战后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要塑造者和维持者,美国也从中获得了多个层面的收益。
爱德华·卡尔(Edw ard Carr)认为 ,“1918 年,在差不多一致赞同的情况下, 世界领导权已奉献给美国……但被拒绝了。”
但很快,美国也遭遇了“大国政治的悲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霸权的势微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各方面都凸现了出来 :
政治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从政治上限制了美国意图的实现,中东国家把石油当做武器的运用就是一个明确的标志;
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产标志着美国经济上绝对优势地位的丧失, 大国间经济竞争步入了新阶段;
军事上,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深陷泥淖,美苏战略核武器达到实质性平衡。
当衰落的霸权国遇上上升中并试图重构国际秩序的大国时,会发生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针锋相对。
20世纪下半叶,日本已经成为工业和科技大国,且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贸易顺差、对外投资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世界前茅,表现出赶超美国的趋势。
此时,日本开始寻求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而美国在意识到日本的强大之后,发起了对日本的贸易战。
中国的情况与之类似。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并通过联合国常任理事会、WTO、“一带一路”等逐步构建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不断拓展伙伴关系网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而这被美国解读为试图取代自己霸权地位的“温水煮青蛙”、“意大利香肠策略”策略。
对此,美国一方面通过退群等方式来转嫁霸权的成本,并重塑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另一方面,致力于维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让美国能够有机会再次崛起,“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这是美国在全球发起贸易战的政治起点。
02 相同的经济因素——贸易失衡下的政策保护
首先,日本和中国同为当时的“世界工厂”,独揽了世界一大部分的制造业,远高于进口量的大量出口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而美国需要和中国日本长期贸易,这样就会带来巨大的贸易不平衡,成为贸易战的源头之一。
其次,汇率也带来了贸易的不平衡。
按照美国的说法,日元在当时维持着低汇率,而实际购买力远高于其汇率。而如今,这套无端的指责落到人民币身上。虽然对于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通常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的偏差较大。但在美国人眼里,日本和中国都利用着国家政策稳定汇率,保持着高购买力和低汇率,以此获得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
在此情况下,美国的开放贸易政策获得的收益必然下降,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制裁中日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历史上,美国具有较为“悠久”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一旦对外经济地位下降,特别是贸易赤字不断恶化后,美国就会挑起贸易摩擦来转嫁其国内矛盾。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就遭遇到了国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的困境。 面对经济压力,美国政府试图动用贸易救济保护措施来保护美国国内弱势产业,把贸易战矛头指向了美国贸易逆差的主体——日本。
同样,现在的美国由于特朗普的国内政策(减税等)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同时高额的国际公共品提供成本也使美国想要转嫁成本给其它国家。
所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美国贸易战的对象。
03 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突破贸易战的信心?
可以说,美国在这场争端中大获全胜。现在,美国又把贸易战的枪口转向了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两次贸易战爆发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十分相似,但也有着关键不同,不能将日美贸易战的模式直接用来分析当前中美经贸关系。
由于日美关系的特殊性,日本的国际政策一直奉行“重视经济、坚持日美同盟和去军事化”的吉田原则,难以对美国实行有效的先发和反制措施。
例如,日本未能合理利用关贸总协定(GATT)机制的裁定与保障措施。最重要的是,由于日本在国际谈判中以不损害日美关系为底线,一旦美国触发或威胁触发贸易战法案,日本的表现为迅速妥协。
但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寻求的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希望维持的是”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双方需求的是平等互惠,而不是不断进行单方面妥协。
日本的妥协最终导致了贸易战的失败,中国在政策制定时应该借鉴日本应对贸易战的措施,并对日本的教训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在贸易战中不受到更大损失。
04 霸权主义——修昔底德陷阱真的难以避免吗?
和贸易战一道再次受到关注的,还有中美是否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争论。
当前,随着中美实力对比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不断增强,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都在不断进行博弈和妥协。
对于两国来说,讨论修昔底德陷阱的真实存在性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在两国关系迈入剧烈转型期的当下,两国的摩擦和冲突几乎不可避免。
贸易战本身是一场对双方短期经济的巨大打击,两国都需要谨慎思考,将贸易战的损失控制到最小。
最好的方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美完成了和平的霸权交接,需要的就是改革和技术革命。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才是决定两国发展未来的最大冲突点。谁能抓住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机会,或许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近期热文
丁一凡:贸易战能挽救美国的颓势吗?
李永:中美经贸协议,谁更乐见其成?
在美国“贸易战”中倒下的NAFTA,现在怎么样了?
中美贸易战中的典型舆论误导与认识偏差评析
巧舌如簧的赌徒?目光短浅的小贩?让我们走进特朗普的内心世界
从中美谈判到新的“贸易战”——全球经济或将面临“黑暗时刻”
“贸易战实际是美国阶级斗争的伪装形式”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