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有下划线的论文可以点击跳转阅读全文
建立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增长机制
刘振伟;4-8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各个重要阶段国家都适时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支农政策,政策、科技、投入是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新时代,建立健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筹资投劳的多元投入增长机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农村“三变”改革与集体经济增长:理论逻辑与实践启示
张应良;徐亚东;8-18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讨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需要具备五个理论条件:产权明晰、产权激励、拓宽市场、延长链条和维持特色,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实际情况与理论条件相违背。农村"三变"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就是改变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其与理论条件相符合。具体而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资产登记制度、股权量化和收益分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产品中地域特色的引入等措施,实现集体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除了要思考资源产权问题外,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市场化经营资源。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研究的视野。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模式与挑战
闵师;王晓兵;项诚;黄季焜;19-29
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在理论界和政策界受到普遍关注。尽管现有研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等关键问题展开了一些讨论,但对改革总体进程缺乏全面考察,而关于影响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进程的要素研究也还停留在个案分析层面。本文对我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历程和各地改革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基于全国九省156个村的调研数据,对我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进度省际间差异较大,部分地方性方案待规改;资产评估、成员界定、股权分配和产权制度安排等是村集体经营性政策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影响农村集体资产确权进展的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而较大的资产规模与传统的集权式村治减缓了确权进度。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纠纷的司法实践研究——基于681份裁判文书的整理
赵新龙;30-45
本文研究表明,司法机关对股份量化纠纷的总体立场比较消极,集体成员维权失败具有普遍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争议焦点是纠纷可诉性、成员资格认定、方案效力审查和股份量化依据等问题。从裁判理据看,集体成员自治原则是法院处理此类纠纷的核心理据,实际上并不能为案件处理提供有效的规则指引,对该原则的误读误用是司法立场出现认知偏差的主要根源。要解决司法对股份量化纠纷应否介入及如何介入的问题,必须遵循团体法逻辑重构其司法范式,即以团体法属性为股份量化改革的私法语境,以股份量化行为的法律性质为主要理据,重点是按照效力规则审查方案效力并据以裁判个案。
农村信用社发展制度性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45-57
本文运用2008—2015年陕西省107家农信社微观调查数据,从发展规模、财务可持续状况和"三农"金融服务状况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信社的发展现状,从农信社市场定位出发,深入剖析了农信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不足、过于注重产权组织形式改革等,从政府行为、市场竞争、监管制度与法律体系、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揭示了制约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性困境,根据这些问题,将农信社改革放在农村金融总体改革的框架下,提出了具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地方特色的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视角
周鸿卫;田璐;58-64
本文基于某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特征,从而判断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使用效果。研究发现,"熟人"和"关系"是农村信贷市场比较重要的资源;道德风险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形式;"相关交易成本"高;抵押并未发挥甄别借款人的作用,但能刺激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关系型贷款是一柄"双刃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未能有效平衡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这也为信贷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资本下乡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基于一个典型案例的调查与思考
陈晓燕;董江爱;65-72
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的同时,也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挑战。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调查,发现与农民有社会关联的资本下乡进展较为顺利,有助于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知识的回流,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但由于乡村治理能力弱化,拥有深厚社会基础的资本容易嵌入乡村治理结构内部,形成资本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农民面临多重风险,不利于资本下乡和村庄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有效发挥资本下乡振兴乡村的作用、实现资本和农民的合作与共赢,应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三个主体层面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资本下乡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羊群行为与后续效应研究
杨卫忠;73-84
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羊群行为产生机理、影响结果和后续效应,以获得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构建"羊群行为影响因素"到"羊群行为维度结构"到"羊群行为影响结果"再到"羊群行为后续效应"的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浙江省嘉兴市农户的纵向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流转不确定性和其他农户流转状况将导致农户贬低私人信息和模仿他人,从而出现羊群行为;(2)羊群行为导致农户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明显的认知心理变化,表现为最初流转信念、调整流转信念和修正流转信念之间关系强度出现动态变化;(3)"正确的"羊群行为有助于减少期望失验和流转后悔。政策建议包括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示范效应"引导理性决策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基于农村人口承载力的乡村振兴多维路径
宋伟;85-89
本文从农村人口承载力的视角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在农业农村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下降趋势下,依靠农业农村10%左右的GDP占比支撑总人口占比超过40%的农村居民实现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是异常困难的,乡村没有能力承担超过其人口承载能力的责任和功能。如果不能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乡村振兴的系列目标很难实现;要防止因为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在政策层面"农村一边倒"。要在城镇化大框架内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要素总量过剩但质量素质不高问题,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组织变革吸引优质要素注入、优化乡村要素结构,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另一方面应推动超出乡村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的存量要素转移和优化,将乡村闲置和低效生产要素转移到城市,挖掘提高农村存量要素的潜力和效率,逐步实现城乡产出、人口、要素的总量和结构均衡。
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武胜县代沟村为例
高春留;程励;程德强;90-97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面临着支柱性产业不足、乡村空心化、土地抛荒等诸多问题,合理有效的发展模式作为引导乡村发展、促进资源开发、提升乡村经济的有效方式,对于解决当下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乡村发展模式特点进行了梳理,认为"产村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并根据"产村景"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村景"一体化的AMD发展模型,将四川省武胜县代沟村视为一个紧密协作的乡村系统,从"产村景"的不同构成层面对乡村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可操作的规划方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价差驱动还是刚性需求:中国饲料粮进口激增的动因分析
赵金鑫;潘彪;田志宏;98-109
本文建立中国饲料粮进口三元边际的联立方程模型,将价格因素和国内需求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识别饲料粮进口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及其影响进口总量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饲料粮进口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外价差驱动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助推了价差的扩大,并对中国进口饲料粮的价格上涨形成示范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畜产品消费增长,引致的饲料粮需求是渐进增长的,并未构成当前饲料粮进口激增的动因。双边自贸区的建立通过降低进口价格和扩大贸易的产品范围引起了中国饲料粮进口总量增长,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有利于扩展饲料粮进口的广度、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消费者网购地理标志农产品意愿与行为的偏差分析
吴春雅;夏紫莹;罗伟平;110-120
本文利用555份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网购地理标志农产品意愿与行为偏差问题,发现消费者及其子群体消费意愿与行为相关度较低,除月可支配收入在4000~6000元的子群体外,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 5;不同子群体网购地理标志农产品意愿与行为悖离人数占比在30%~68%。研究表明,消费者总体及其子群体网购意愿及行为偏差较大,且此偏差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月可支配收入上群体差异显著。以正一致为参照组,此种偏差主要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可支配收入、了解程度、购买氛围、网购频率、对价格及产地的重视程度和是否关注产品信息影响。其中,仅年龄和对价格的重视程度会加深偏差程度,其他因素作用相反,且除个人特征外,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了解程度、购买氛围以及对价格的重视程度影响程度最大。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约束与战略选择
高海秀;王明利;石自忠;倪印锋;121-129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系统梳理中国牧草产业发展历史和特征、总结提炼发展成就、挖掘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牧草产业共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产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且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是也面临着产业重要性未受到充分认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市场体系不完善和扶持政策不精准等现实约束。因此,需要采取破除传统种养观念、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以及完善政策体系等重点措施以促进中国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戈壁农业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农业革命探索
陈克恭;师安隆;130-137
国土功能区划的优化布局问题是区域经济的研究主题。本文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方法,用中国哲学思维使数理逻辑与现实逻辑相融自洽,并通过对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分析,梳理了绿洲农业与戈壁农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的生态经济理念进行了逻辑推理与文化认同分析,以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
亚太地区小农发展与扶贫:国别经验、政策趋势与最新进展——“亚太地区‘小农与扶贫’国际会议”综述
李芸;夏英;138-144
本文基于201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小农与扶贫’国际会议"成果,综述代表性国家在小农发展与减贫上的最新进展、国别经验及今后减贫政策方略。相关国家在过去20多年里均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效,但各国差距较大;中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的贫困人口都大幅度减少,归功于包容性增长、农业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的实施,而菲律宾、老挝等国家减贫缓慢;同时中国在解决收入不平等、多维贫困上仍存在提升空间,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营养不良问题严重,菲律宾存在粮食通胀问题。建议相关国家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对小农扶持力度、营养干预和社会保障力度,推进21世纪议程的实现。
——END
本文转自中国知网。
相关阅读: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转】
会议综述 | 张应良 等:回顾40年农业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年《农业技术经济》优秀审稿专家+十佳论文【转】
2017年《农业经济问题》优秀审稿专家、十佳论文【转】
《农业技术经济》 2019年第5期 目录
《农村经济》2019年第4期目录【转】
《世界农业》 2019年第5期目录【转】
China Agri. Econ. Rev. 2019年第2期目录【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