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转】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层论坛7月24日在京举行。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题,共包括1个主报告和17个专题报告。主报告分析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提出背景;论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提出了落实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以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7个分报告涵盖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对农村发展进程、脱贫攻坚、农业支持政策、新型经营主体、乡村治理、绿色农业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状况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主报告聚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主题,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什么是“优先发展”、“优先发展”什么、怎么落实“优先发展”三个方面来理解;强调落实农村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以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目标,构建一个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向农民赋权为主线,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政府干预有度,极大激发要素、市场和主体向农业农村流动的,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应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1+5+8”新型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即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为基础,以科技人才保障机制、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新型乡村治理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组织领导机制五大体制机制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三产融合政策、农村公共服务政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农村金融政策、社会资本与农民利益联结政策八大政策为基本落脚点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历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对农村发展状况进行量化评价。2019年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测评”延续了前3年的评价方法并根据新形势做了相应的改进,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5个维度、25个指标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测评结果显示:农村发展水平在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继续稳步提高,农村发展的主要贡献来自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地区明显领先,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差距缩小,生态环境成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农村发展水平在省份之间继续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分布特征,省份间农村发展差距继续缩小。
根据测评结果,专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应继续深化对农村综合发展内涵的认识,从经济、社会、生活、生态、城乡融合等不同维度出发促进农村各领域全面发展,加快以农村道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及农业机械化等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保障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重点提高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在农村综合发展水平提升中的作用,特别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扭转许多地区生态环境维度分指数负增长的局面。第二,继续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重点提高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消除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预防生态环境维度地区差距的扩大。第三,着力消除广西、甘肃、黑龙江为代表的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省份所面临的维度间发展失衡问题。
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三农”研究(第三辑)》一书,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2018年度的系列研究成果。全书共收录21篇文章,多个视角围绕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中央决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温源)
——END
以上文字内容转自光明日报客户端。
社科院农发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