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7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经济”;;“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目录


关于“三农”政策调查研究的认识与思考......陈萌山(4)


农业发展

市场化导向下的中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新风险及应对举措......普蓂喆,钟钰(10)

加快稻谷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思考......王士春,肖小勇,李崇光(19)


组织与制度

分类推进是实现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基本理念......姜红利(2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的法权关系界定......吴昭军(37)


农村发展

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吴海涛,陈强(47)

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研究: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郭劲光,俎邵静,邓韬(56)

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城镇职保的试点经验分析——以上海、苏州、威海和成都为例......陈传波,阎竣,李睿(66)


其他

小农户存在的价值审视与定位......姜安印,陈卫强(73)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创业的演变轨迹及未来展望......庄晋财,尹金承,庄子悦(83)

权利不对等条件下的“农超对接”收益分配......杨洁(93)

政策网络、行动者互动与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例......严金海(103)

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及治理对策分析......胡求光,沈伟腾,陈琦(113)


国外农经

国外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政策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谭砚文,马国群,岳瑞雪(123)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效果——兼对2018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动向的观察......赵将,张蕙杰,段志煌(134)




1

关于“三农”政策调查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陈萌山(中国农业科学院)


内容提要:开展“三农”政策研究,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三农”研究的思想源泉,是 “三农”政策形成的重要过程。要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深入农业生产和农业治理第一线。采用典型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对真实事物、真实问题进行完整观察与系统思考。从点上突破,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进行分析。坚持深入基层、接地气、实事求是、吃苦耐 劳的基本原则,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关键词:“三农”政策;调查研究;调查方式

 

2

市场化导向下的中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新风险及应对举措

普蓂喆,钟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内容提要:2014年以来的收储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来一些新风险和新问 题。“运动式”去库存冲击了市场、打击了加工企业用粮积极性;仓容即将大规模闲置,带来国有资产处置难题;国有收储与市场需求错位,无法对市场优质粮源形成有效补充;轮换机制僵化,增加财政负担与市场风险;企业动态储备机制仍不完善,政府与私人储备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粮食走私打击不力,抵消了改革效果。下一步改革应更注重统筹协调和细节设计,聚 焦收储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以渐进式去库存、开展跨省异地收储合作、鼓励优质粮源市场化收储、放活轮换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收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打击粮食走私力度,保护国内市场、强化改革效果。关键词: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新风险

 

3

加快稻谷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王士春,肖小勇,李崇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2004年以来,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历了保供给为主、保增收为主、试探性市场化改革和实质性市场化改革四个阶段。2018 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迈出实质性市场化改革步伐,主要措施包括大幅降低托市价格、缩短托市收购期限、提高托市收购质量、优化托市收购启动及停止的条件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突出表现在稻谷市场扭曲程度减弱,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仍面临政策不协调、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农民售粮成本上升、种粮收入减少等现象出现。为推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本文从继续调减稻谷托市价格水平、建立完善稻农收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关键词: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

 

4

分类推进是实现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基本理念

姜红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适宜的对象是集体经营性财产,不宜作为农村集体 产权改革的统一路径。统一的产权运行路径,难以兼顾集体财产的资源保障与财产增值功能,无法有效平衡公平与效益价值。将集体财产划分为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种类型,并对不同财产构建侧重点不同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机制是农民集体所有权实现的基本理念。 这一分类 推进理念既与国家强制性变迁方向一致,也是由农民集体所有权客体的复杂性所决定。集体资源性财产要完善承包经营制度,集体经营性财产要探索产权量化、统一经营的组织结构,集体非经营性财产则要构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关键词:农民集体所有权;分类推进;集体经营性财产;集体资源性财产;集体非经营性财产

 

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的法权关系界定

吴昭军(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目的性的制度设计,其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是为了实现公有制 的政治目的。界定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权关系,应重点考量两个要素:立足现 行法律中关于二者角色和功能的规定;隔断破产风险,保障集体土地公有制不被危及。农民集体为集体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法定的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二者之间形成法定信托关系。除依法不得转让的财产(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林地使用权等)之外的集体财产均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关系下具有独立性,能够隔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可能带来的破产风险。信托的目的性有利于实现集体财产为农民集体所共同分享、使用、收益的目的,制约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异化与角色扭曲。关键词: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集体所有权;信托

 

6

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

吴海涛,陈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精准扶贫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运行可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因二者在权利内涵、机制运行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导致二者在标准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和资金衔接等方面存在严重衔接阻碍。为加快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反贫困系统的整体效应,从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权益出发,着力构建一套以代表贫困 农民真实利益需求的利益代表机制、规范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协调机 制以及合法高效的权益保障机制为中心的有效衔接机制,并从加快反贫困领域统一高层次立法工作、完善扶贫资金的统筹机制、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扶贫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衔接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等配套机制改革方面完善制度衔接体系。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农村低保制度;衔接机制

 

7

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研究: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

郭劲光,俎邵静(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邓韬(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提要: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扶贫效率最大化。然而,现阶段扶贫工作进入发展相对迟缓的阶段性形态,经济增长与减贫相关性减弱、返贫现象突出、扶贫资源边际效益递减、涓滴效应式微、整体呈现“内卷化”态势。“内卷化”是阐释扶贫资源配置 低效问题的较好选择,揭示扶贫资源配置低效问题源于刚性扶贫制度、科层式纵向传递机制、条块化横向分配机制和非均衡乡村社会结构共同作用而形成。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入柔性扶贫理念、重塑乡村社会结构、变革资源传递机制、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引入市场机制等治理对策, 以实质性地提高扶贫效率,为破解资源配置低效困局提供解决之策。关键词:资源配置效率;精英俘获;边际效益递减;柔性扶贫

 

8

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城镇职保的试点经验分析

——以上海、苏州、威海和成都为例

陈传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阎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李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支撑,其建立完善有助于增进新型职业农民 的身份认同,缓解其后顾之忧。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保的比例偏低(约10%),并多以灵活就业方式参保。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保,一些地方对部分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 社保补贴,但各地在补贴对象与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普遍存在财政压力大、政策落地难、补贴政策不尽公平合理等问题。亟待中央统一补贴标准、分担补贴成本、探索以单位就业身份参保缴费等。关键词:职业农民;社会保障;职保对接;试点

 

9

小农户存在的价值审视与定位

姜安印,陈卫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新时代小农户存在的价值应当予以重新审视与定位。长期以来,学界普遍以“小 农户”指代“小农”,用“小农生产”指代以“小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方式。本文基于现有研究, 从历史、社会和当代三重视域审视小农户存在的价值,进而寻求小农户长期存在的客观依据及现 实合理性,探索不同类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混合型发展路径。如何培育和提升小农户自身能力,为小农户提供系统的人力资本服务,增强小农户支撑现代农业技术承接和转化的能力,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小农户;价值审视;定位;混合型发展路径

 

10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创业的演变轨迹及未来展望

庄晋财,尹金承(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庄子悦(南京信息工程学院雷丁学院)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起点的中国乡村创业,经历了“脱农”、“离 村”、“回乡”的复杂演进过程,不断探索中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理念的振兴 道路。从实践来看,以农业为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草根参与,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注重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未来乡村创业发展的趋势。关键词:改革开放;乡村创业;乡村振兴

 

11

权利不对等条件下的“农超对接”收益分配

杨洁(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创新模式之一。当前关于“农超对接”模式研究主要基于合作成员权利对等的假设,但现实成员因拥有资源或所处地位不同,权利不对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合作成员的参与贡献度和联盟结构地位差异两个角度研究“农超对接”中的权利不对等情形,并通过考虑权重权利指数的修正Shapley值和限制结盟结构的Average Tree Solution(A-T解)给出权利不对等下的相应收益分配策略。研究表明,“农超对接”中各参与成员的获利能力不仅取决于它对合作收益的边际贡献程度,同时也取决于成员所在合作联盟结构及其所处的具体位置。此研究可解释现实“农超对接”合作收益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也为深入探讨农产品流通中参与成员综合地位差异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农超对接;收益分配;权利不对等;限制结盟;合作博弈

 

12

政策网络、行动者互动与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

——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例

严金海(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内容提要:本文应用政策网络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例,从政策执行过程角度探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关系形成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1)新增耕地指标省域内市场化交易机制为形成健全的增减挂钩政策执行网络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激励;挂钩指标收益分配包括县-乡之 间的初次分配以及乡-村之间的二次分配两个阶段。(2)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占据网络中心位 置的县级政府在与上级国土部门的互动中取得指标收益分配的决策主导权,根据政策环境灵活调整指标收益在县-乡之间的分成比例;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村集体(和农民)在权力不对等的 乡镇-村庄互动中仅获得固定标准的拆旧补偿,难以实现对土地收益的按比例共享。(3)总之,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关系内生决定于政策网络运行过程之中,是多维多面的结构关系约束之下政策执行主体之间多重互动的产物。关键词:政策网络;行动者互动;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收益分配;政策过程

 

13

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及治理对策分析

胡求光,沈伟腾,陈琦(宁波大学商学院)


内容提要: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关键词: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政府机制;社会机制;三位一体

 

14

国外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政策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谭砚文,马国群,岳瑞雪(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政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国价格 支持政策的实施背景、政策内容、政策效果和演变趋势。 研究表明,为解决农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收入过低等问题,部分国家以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为参考标准,制定并实施了最低支持价格政策,对于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导致了粮食生产过剩和市场价格扭曲等问题,为避免市场扭曲并保证农民收益,各国逐渐将最低支持价格政策转变为直接收入补贴,辅之以限产休耕、农业保险和绿色发展等配套措施。我国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吸取世界各国经验,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进行改革时,应实施“脱钩化”和“半脱钩化”设计,以利用“蓝箱”空间和非特定产品支持的“黄箱”空间;同时通过限产休耕和定向直接补贴等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通过农业保险和政府一般服务等政策措施,保障农民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关键词:最低支持价格;实施背景;政策效果;演变趋势

 

15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效果

——兼对2018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动向的观察

赵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张蕙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段志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对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的构建、成效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 2018年美国新农业法案的走向进行观察和分析。美国农作物商品项目和农业保险项目是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的两大支柱,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分别实现对农民收入浅度和深度损失的补偿。特殊条件下,美国会启动永久法案中《农作物商品信贷公司宪章法案》,对农民施行额外保护。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保护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但项目赔付向大规模农户偏移。2018年12月20日签署的美国新农业法案将继续坚持并优化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运行效率和对农民的保护力度。本文建议中国继续坚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数据体系和运营系统等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农户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关键词: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农作物商品项目;农业保险;农民收入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0BaHOAMBWmp5Fn0jSuhLbA


相关阅读:

  1.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7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2.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0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3.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0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4.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转】

  5.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转】

  6. 会议综述 | 张应良 等:回顾40年农业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