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更多期刊目录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农民流动:70年历史变迁与未来30年展望
……李 周(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阶段划分方法及其应用……全 磊 陈玉萍 丁士军(17)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张高军 易小力(32)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云南和顺图书馆的案例研究……耿 达(53)民营企业家治村中捐赠行为的诱发因素和潜在问题——基于河南省H县3个全国文明村的调查……杨玉珍 黄少安(71)专业合作社用人单位资格认定的实证考察与理论审思……章 群 邓 旭(87)村干部双重身份的腐败惩罚差异……褚红丽 魏 建(110)事前认证还是事后追溯?——食品安全信息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及其交互关系研究……尹世久 王一琴 李 凯(127)01
农民流动:70年历史变迁与未来30年展望
李 周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在农村发展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3个阶段勾勒了70年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凝练和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接着从消除贫困、实现小康和追求富裕3个层次递进的任务阐述了中国农民流动的目标变迁,最后阐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促进乡民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和政府应履行的责任,并就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未来30年乡村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民流动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返乡创业
0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阶段划分方法及其应用
全 磊 陈玉萍 丁士军
摘要:本文旨在对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从家庭生计转型视角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在生计转型各阶段的行为逻辑和资源配置特征。本文从就业和居住两个维度考察农民工家庭与农村的经济关联,并根据关联程度从强到弱将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划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进而应用阶段划分方法,识别鄂、粤两省717个农民工样本家庭所处的生计转型阶段。研究发现,处于生计转型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在家庭的经济行为逻辑、家庭成员的城乡配置、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方式、家庭收入的空间流动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家庭 生计转型 阶段划分
03
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
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
张高军 易小力
0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
——基于扎根理论的云南和顺图书馆的案例研究
耿 达
摘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培育和发展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已有研究对其生成机制和发展路径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文化参与的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云南和顺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在自发生成阶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内部资源网络及其调适能力,主要是立足乡土服务乡邦。(2)在政府主导阶段,政府逐步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管控,并按照事业单位体制建立起科层式公共文化生产分配体系,资源向上集中。这虽然从体制上保障了其有较稳定的经费来源,但同时导致其“悬浮”于乡土社会,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脱节。(3)在共建共享阶段,以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导向,政府不断优化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参与,重视各方力量的汇入与整合,建立各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提升了综合效益。本文指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基于乡土社会、政府行为、社会资源、功能转型、民众参与等要素。本文所建构的理论框架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提供了参照,并对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文化空间 生成机制 乡土社会 政府行为 共建共享
05
民营企业家治村中捐赠行为的
诱发因素和潜在问题
——基于河南省H县3个全国文明村的调查
杨玉珍 黄少安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家为什么参与乡村治理、捐赠乡村建设民营企业家捐赠行为的诱发因素及捐赠引发的问题具有研究的必要性。论文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H县三个全国文明村民营企业家治村的捐赠行为进行调研和访谈,实证分析了捐赠行为发生前的诱发因素和发生后的潜在问题。主要结论有:(1)民营企业家具备情感在乡的个人特征,这是内因。制度环境、乡镇政府、村民等不同层次的信任是外因,外因作用于内因上使民营企业家回乡治村且成功任职。(2)任职成功后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乡村治理、村庄资源整合需要村民更高层次的信任,村民高层次的信任需要企业家自身的高声誉,民营企业家这种高声誉高信任诉求是诱发其捐赠行为的主要因素。(3)捐赠行为发生后,具有高信任高声誉的企业家可能存在败德行为,民营企业家捐赠式治理对普通村民产生政治排斥,产生基层政府职能缺位与权威合法性转移,导致所在企业的行政化与可持续投入压力,出现农民的帮扶依赖与集体失语等问题。(4)民营企业家治村的捐赠模式难以通过政策引导进行复制,但各级主体信任与动员下民营企业家任村主职干部这种“选人用人”机制可以借鉴。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治村 捐赠 诱发因素 潜在问题
06
专业合作社用人单位资格认定的
实证考察与理论审思
章 群 邓 旭
摘要: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进程中,专业合作社发生的劳动纠纷逐年增加,其用工关系虽具有从属性,但专业合作社不属于劳动法列举的用人单位种类。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司法机关会严守法定种类对用人单位资格加以认定,然而218个涉及专业合作社用人单位资格认定的案件的判决结果显示,持“肯定说”的司法机关占大多数,这一统计结果并不支持先前观点。裁判结果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而且存在审级差异,持“肯定说”的比例从劳动仲裁机关到二审法院依次增加。然司法实践中的“肯定说”与“否定说”皆存在缺陷,面临着合理性与合法性不可兼得的窘境。司法困境背后的制度根源在于劳动立法中用人单位的内涵空白、外延封闭的列举式立法模式。在立法革新中,应实现用人单位立法模式从列举式向概括式的更迭,构建行为认定为主、身份认定为辅的用人单位资格认定标准,并在劳动法分层分类调整理念下,依据规模大小,对包括专业合作社在内的用工主体进行用人单位资格的二次识别。
关键词:用人单位 专业合作社 概括式立法 分层分类调整 农业现代化
07
村干部双重身份的腐败惩罚差异
褚红丽 魏 建
08
事前认证还是事后追溯?
——食品安全信息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及其
交互关系研究
尹世久 王一琴 李 凯
摘要:本文融合随机n价拍卖实验和菜单选择实验的各自优势,以番茄为例,分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证标识(有机标识、绿色标识和无公害标识)和食品可追溯信息标识(种植可追溯信息标识和销售可追溯信息标识)的支付意愿以及各种标识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发现,消费者普遍愿意为这两类食品安全信息标识支付价格溢价;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认证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知识可以显著提高消费者对有机标识和可追溯信息标识的支付意愿,而对绿色标识和无公害标识的支付意愿影响较小;有机标识、绿色标识和无公害标识两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替代关系;种植可追溯信息标识和销售可追溯信息标识之间存在双向互补关系;可追溯信息标识与有机标识之间呈现双向替代关系,而与绿色标识之间呈现单向替代关系。
关键词:消费者偏好 食品安全认证标识 食品可追溯信息标识 随机n价拍卖实验 菜单选择实验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K1Is6fGu4set3F2jKntLMw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