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观察》2020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本期全文可知网下载

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重困境与优化治理

——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曹  舒  米乐平(2)


重大疫情下村支书“硬核”喊话的逻辑

——一个法社会学的考察

……崔  玮(16)


熟人社会、村庄动员与内源式发展

——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马  荟  庞  欣  奚云霄  周  立(28)


公共政策及其响应:基于农民信任机制的解释

——以农地确权政策为例

……钟文晶  罗必良(42)


类体制身份:作为基层政府建构自主性的意外后果

——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

……陈昌军(60)


政治影响力与制度生成

——新乡贤组织的演生及其类型学

……姜亦炜(72)


社会心理服务驱动下信访“分类治理”的理路

——以河南省西平县为例

……王  山(90)


媒介在消除知识沟中扮演的角色:三地区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人际交谈与知识水平

……易红发  舒瑾涵  黄文森(102)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分析

……蔡颖萍  杜志雄(114)


农业水价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

——以新疆地区为例

……董小菁  纪月清  钟甫宁(130)

1


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多重困境与优化治理

——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曹  舒  米乐平


摘要: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巴东县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证分析,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探究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重困境与优化路径。实证发现,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应急能力的薄弱性、应急处置的复杂性、公共危机的跨界性等特点,且大致可以分为初始期、发展期、调整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当前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应急主体单一化、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应急方式规范化法治化不足、资源保障体系薄弱、危机意识和应急意识缺位等困境。应构建多元化的危机治理格局,完善“上下联动,多向互动”的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方式法治化,优化资源保障体系,加强危机与应急意识教育普及,提升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真正实现由“应急管理”到“应急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农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治理  整体性治理  新冠肺炎


2


重大疫情下村支书“硬核”喊话的逻辑

——一个法社会学的考察


崔  玮


摘要:重大疫情下村支书组织领导的村庄防疫是贯彻落实国家防疫安排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村支书的“硬核”喊话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支书的“硬核”喊话直观反映了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自治权力运行的具体样态。在乡村社会中,喊话主体、喊话工具、喊话风格和喊话效果的合力,促成了村支书“硬核”喊话的内在逻辑自洽。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在肯定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理性认识并合理吸纳农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赋予村支书及村党组织必要的自治权力和自治空间,并积极发挥村支书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枢纽作用,形成农村地区自治与法治的良性融合。  

关键词:重大疫情  村支书  乡村治理  乡土规则  法治乡村


3


熟人社会、村庄动员与内源式发展

——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马  荟  庞  欣  奚云霄  周  立


摘要:内源式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由本地控制,发展选择由本地决定,发展收益保留在本地。乡村内源式发展离不开本地化的社会动员。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村庄内源式发展中的动力来源或动员机制,忽视了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具体场景,即嵌入乡村发展的熟人社会基础。本文采用单案例嵌入性分析方法,从陕西省袁家村的发展实际出发,探究熟人社会在村庄动员中的背景因素及其动员机制。研究发现,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三大特征——熟人关系网、人情机制和面子观,具有增进信息对称、充当资源传输网络、鼓励先富带后富、维护村庄共识的作用,进而可助力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观念动员,推动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熟人社会  村庄动员  内源式发展


4


公共政策及其响应:基于农民信任机制的解释

——以农地确权政策为例


钟文晶  罗必良


摘要:本文基于“交易类型—公平感知—政治信任”的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响应逻辑。公共政策响应依赖于政治信任,较高水平的政治信任能够降低政策实施的交易成本。其内在机制在于,各层级政府与个体在政策响应过程中构成了康芒斯式的交易类型组合,进而催生个体产生不同的公平诉求,最终影响个体对各层级政府的政治信任。本文以农地确权政策为例,将政治信任作为农户响应农业政策的代理变量并使用广东省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人际公平均显著提升了农户对地方政府的政治信任;人际公平显著提升了农户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整体公平感知对农户的地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在控制住人际信任、家庭政治资本与社会网络、村庄禀赋与历史因素后仍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在农村公共政策实施中,鼓励多维公平的实现,谨慎对待政策推进的效率攀比,这对提升农民的政治信任并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  交易类型  公平感知  政治信任  农地确权


5


类体制身份:作为基层政府建构

自主性的意外后果

——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


陈昌军


摘要:本文认为出现在基层政府内部的多种“身份”,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性身份”和“体制性身份”,是一种新的“身份”现象,本文称之为“类体制身份”。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本文梳理了奉城镇政府内部多种“身份”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在基层政府内部的产生,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多层级上级政府约束下的基层政府人员扩张,导致具有多种身份的人员集聚在基层政府内部这一特定场域;二是基层政府混编混岗导致人员身份意识强化。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本质上是基层政府在多层级上级政府的压力型体制及社会治理转型所导致的治理任务增多的背景下,建构基层自主性的意外后果。在中国多层级的政府组织中,保障乡镇一级基层政府的自主性,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制性身份  类体制身份  基层自主性


6


政治影响力与制度生成

——新乡贤组织的演生及其类型学


姜亦炜


摘要:新乡贤组织并不是“千村一面”,其在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引性”的分野,以及村庄精英资源禀赋的不同,催生出了不同形态的新乡贤组织。本文通过考察浙北与浙南十个村落的新乡贤组织演生过程,以成员政治影响力与制度生成为两个维度,建构了新乡贤组织的四种理想类型:互益型、辅助型、分利型、协商型。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个人行动、社会网络与现存制度环境三个层面论述了四类新乡贤组织的形成、演变与职能,并以十个村验证了四种类型的划分,从而进一步讨论了新乡贤组织得以产生的适用条件,以及在地精英或候鸟精英、文化精英或政经精英与新乡贤组织演生的关系。

关键词:政治影响力  制度生成  新乡贤组织  演生  类型学


7


社会心理服务驱动下信访“分类治理”的理路

——以河南省西平县为例


王  山


摘要:学界对于信访分类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因“人”分类或因“事”分类展开,形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式。然而,社会心理服务嵌入信访治理体系,为信访分类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因“心”分类,即按照信访人“心理诉求——利益诉求”的两分原则,将信访人分为利益型、心理型、耦合型和无意识型四种。本文以西平县信访治理实践为个案,提炼出由“心”而治的信访分类治理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治理理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信访频次、情绪和事件的三维叠加形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的参照维度,而地方政府对治理技术的灵活性运用则构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的动态实践。本文为信访分类治理过程中信访人的心理诉求与利益诉求间的关系提供经验事实,并为社会心理服务驱动下的信访分类治理理路提供分析框架。然而,受限于研究区域和案例数量,本文提炼出来的由“心”而治的信访分类治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  信访治理  分类治理  运作机制


8


媒介在消除知识沟中扮演的角色:三地区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人际交谈与知识水平


易红发  舒瑾涵  黄文森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然而,中国农村教育面临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限制了儿童的知识获取。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复杂情况下,报纸、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能否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知识水平,并最终消除不同家庭条件儿童之间的知识沟?本研究以知识沟理论为框架,调查了浙、赣、黔三地的935名农村儿童,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人际交谈和地区差异对知识沟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儿童之间确实存在知识沟;不同地区农村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沟存在显著差异;电视和电脑不显著地扩大了知识沟,报纸和手机不显著地缩小了知识沟,人际交谈对知识沟没有显著影响。实质上,报纸和手机更可能是知识沟消除过程中的“知识提供者”,而非直接推动者;作为“知识提供者”的报纸和手机确实难以减弱“绝对知识沟”,但可以有效地缩小“相对知识沟”,缓和社会矛盾。

关键词:知识沟  媒介使用  地区差异  混合效应模型


9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对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分析


蔡颖萍  杜志雄


摘要:近些年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毁约弃耕”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不少新闻报道指出土地流转租金的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涨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本文利用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以玉米种植农场为分析对象进行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下调,到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全国玉米种植农场的土地流转租金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实施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地区,2017年玉米种植农场的平均流转租金止跌回升。进一步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显著降低了玉米种植农场的土地流转租金;在没有实施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地区,租金的显著下降持续到2017年;在实施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地区,补贴对玉米种植农场2017年的租金产生了正向影响。同时,政策调整对租金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此外,家庭农场的相关特征等因素也影响着土地流转租金。

关键词: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土地流转租金  家庭农场  面板数据


10


农业水价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

——以新疆地区为例


董小菁  纪月清  钟甫宁


摘要:为了缓解用水危机,提高用水效率,中国正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图建立以水权交易为核心的水价制度。本文根据作物的亩均灌溉用水量将作物划分为高耗水作物和低耗水作物,利用新疆天山北麓5县(含2个团场和3个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实施统一水价、阶梯水价、水权交易水价3种水价政策区域内农户的种植结构,探索农民在不同水价政策下的种植决策,并进一步验证价格信号对农户种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水费收取方式和水价不同,实施不同的水价政策对农户的种植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其他水价政策相比,水权交易水价更能促使农户选择更为节水的作物。不同水价政策下水的定价是影响农户选择种植结构的关键要素,当农户灌溉用水的机会成本增加时,他们会增加低耗水作物的种植比例。每亩低价水定额对农户选择种植低耗水作物有非线性的影响,当每亩低价水定额超过一定数量时,定额进一步增加会导致农户减少种植低耗水作物。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阶梯水价  水权交易  种植结构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 “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主要刊发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论文,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中国农村观察》刊文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的各个领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9版),在农业经济类47种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均名列第一,《中国农村观察》影响因子名列第二。《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分别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两刊网站(www.crecrs.org)可以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以及时接收两刊所发文章精华版。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https://mp.weixin.qq.com/s/N61f-vHV43X5fpeZYAdLZw


相关阅读:

  1. 《中国农村观察》2020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2. 《中国农村观察》2020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3. 《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4. 《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5. 《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