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 | 关键期 Critical Period
“语言学心得”
第 158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关键期 Critical Period
所谓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简称CP),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 and Rodman 1983).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时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1959),后为Lenneberg(1967)所接受并加以发挥,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涉及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重大的语言教育决策问题,最近30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从根本上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基础时大脑模块化理论,即各种相对独立能力的存在——语言能力是与其他形式的能力相对独立的能力。支持关键期假说的证据来自三个方面的研究: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在大脑中不同的部位得到表征和存储的。心理学从工作记忆容量发展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释。Hurford 和Kirby(1999)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第一,有一种进化机制将关键期大约定在青春期;第二。社会的语言规模(size)自我调整,保证儿童在关键期内能够学会。心理语言学中,Johnson与Newport(1989;1991)和Johnson(1992),他们用句法判断为作业任务,以3—39岁移居美国、母语为汉语或者朝鲜语的人为被试,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7岁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语言水平同本国人没有区别,7—15岁则明显显示出成熟带来的衰退。
相关阅读
《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崔刚,《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摘要: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母语习得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是在二语习得或者外语学习中是否也存在关键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对年龄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介绍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关键期假说的提出、二语习得起始年龄与二语水平的关系、二语学习者能否达到母语者的水平等。另外,本文也对相关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关键期; 语言习得; 二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姜孟、邓小燕、欧平娅,《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9期
● 今日一词丨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 今日一词 | 形式-意义映射 form-meaning mapping
● 今日一词 | 等级凸显假设 Grade Salience Hypothesis
● 今日一词丨构式压制 Construction Coercion
● 今日一词 | 卫星框架语言 Satellite-frame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