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2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汉语教学 Author 《世汉》编辑部

讯  息|国务院侨办2022年度华文教育研究课题评审结果

2023-04-03

刊讯|《海外华文教育》2022年第4期

2023-04-03

学术会议|CACSEC 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

2023-04-02


《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2期




    《世界汉语教学》(北大核心、CSSCI、AMI 权威)2023年第2期共刊文11篇,主要栏目包括“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创新与发展”“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与学习研究”,内容涉及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NP+VP+的”、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经历体“过2”、疑问代词、同一性定中结构、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形旁知识、成语产出性语言知识磨蚀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1期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世界汉语教学》(2022)


目  录


提  要


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

内涵、价值和路径


魏  晖     吴晓文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提要  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重大课题。集成创新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是在系统观念指导下,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将各种创新要素集成,各创新主体协同推进的一种发展方式,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其根本特性。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要以集成创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带动教学资源集成创新,以科技赋能驱动教育技术集成创新,以知识集成促进知识创新,以多元主体协同助力组织创新。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集成创新  内涵  价值  路径


“NP+VP+的”的语法属性与语篇功能


王灿龙    兀  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要  “NP+VP+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句式,学界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它跟“VP+的+NP”式有纠缠。本文重点考察“NP+VP+的”结构的语法属性与语篇功能。NP表示类指时,VP对NP进行陈述说明,可以看作是从NP的类集合中划出一个具有[+VP]特征的子集合,其中“的”表达确认语气。就其语法属性来看,“NP+VP+的”为降级话题—说明结构,它需要有后续句共同完成某种语义的表达;后续句可分两种类型:或着眼于具有[+VP]特征的子集合本身予以说明,或着眼于部分NP具有[+VP]特征这一事态予以说明。就语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NP+VP+的”及其后续句构成的完整表达可以用于虚拟语境,表达假设关系,其不带假设关联标记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法律法规文件的习用格式,满足法律语体的特定要求,体现出了独特的语体价值。

关键词  “的”  话题—说明  类指  语篇功能


试论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


许  钊1      吴  钲2 

1浙江大学文学院

2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


提要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表达的时间意义复杂多样。本文对时间副词的意义做进一步界定,并通过语义特征分析和句法形式考察,对138个时间副词的时间特征与功能进行描写和分类。将表达事件的“外在时间位置”和“内在时间状态”作为时间副词的基本意义,初步分为“时位”时间副词和“时体”时间副词两个基本类,并细分至“时制”“时序”“界变”“持续”四个大类和12个下级小类。同一大类下的小类之间的共性以及每一小类在时间特征和句法上的独特性,基本可以通过与时体助词、不同类型动词的搭配得到形式上的验证。

关键词  时间副词  时间意义  分类  时  体


从“无非”看范围副词的认知理据及其语用系统


陈  禹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提要  范围副词“无非”展现出总括义与限制义的语义渗透,其中缘由近来为学界所密切关注。文章旨在给出明确、直观、统一的解释,以廓清“无非”各种复杂形义表现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主要源于整体性与否定性两大语义特征。通过可能性与必然性分析,我们认为“无非”表现出的高确信与低评价,一方面是利用反意外语气以提升信据力的语用策略,另一方面是实现其核心语义而形成收缩运动认知图式的必然结果。在范围副词的语用系统当中,“无非”既显示整体又弱化语力,所代表的类型仅为少数派。

关键词  “无非”  范围副词  语义渗透  收缩运动  语用系统


现代汉语“纯纯”的主观评价用法及其语义关联


董正存    袁  也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提要  在现代汉语中,“纯纯”具有主观评价用法,既能够凸显言者对体词性成分属性特征的评价,也能凸显言者对命题的评价。从字面来看,“纯纯”与量范畴有关,侧重于量度评价,其主观评价用法由此产生。“纯纯”各用法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评价量度>评价属性>评价关系命题>评价一般命题”,其语义关联模式可概括为“量>质>情态”。这一语义关联模式主要受到完形认知、转喻、主观性、语用扩展等认知与语用因素的共同制约。

关键词  “纯纯”  主观评价  属性  关系命题  情态


经历体“过2”与可还原性


陆方喆     朱  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  以往研究把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概括为“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等多个特征。文章提出“过”表达的动作或状态具有“可还原性”特征。所谓“可还原性”是指动作或状态变化后可恢复至与变化前相似的状态,即可构成“非X→X→非X”的变化过程。动词或形容词如果能进入“之前 X(了),现在非X”格式,则具有可还原性。文章区分了瞬间还原和过渡还原两种还原方式,证明“可还原性”优于“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是使用“过”的关键语义特征。文章揭示出体标记“过”表达的事件经历“无→有→无”的变化过程,因此其语法意义可修改为“变化后的还原状态”。该定义精确地抓住了“过”的体意义,并能与另一个体标记“了”有效区分开来。

关键词  变化  可还原性  “过”  体标记


从“wh-都”看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


刘明明 

清华大学外文系


提要  本文探讨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以及“都”在其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任指性疑问代词本质上是表存在的不定代词,任指义来源于语用增强,增强的动因是为了满足“都”的预设,而“都”的出现跟“强制性预设”现象有关。本文进一步运用Fox(2007)、Chierchia(2013:115-123)等提出的任选增强理论对任指性疑问代词做出了准确的分析,该分析帮助我们认识了重音在疑问代词任指用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汉语中任指性疑问代词与任选性“或者”的同异。

关键词  任指性疑问代词  “都”  预设  任选义


现代汉语同一性定中结构及其主观性


王倩倩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  同一性定中结构是现代汉语定中结构中比较特别的一类,本文从这类结构与“是”字句具有的变换关系入手分析其语义特点,发现其定语部分是说话人对事态或他人观点的客观转述,中心语是说话人对定语所表达内容的主观归类,整个结构的形成融合了主客观两种视角,体现出汉语特有的戏剧化主观性的特点。句法性质上,定语与中心语直接形成所谓—所以谓关系,也就是话题—说明关系。同时,本文还区分了同一性定中结构与“这”字同位结构。

关键词  同一性定语  主观归类  话题—说明  戏剧化  同位结构


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对不同水平

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贡献


朱文文1      陈天序2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2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提要  本文以238名北京高校初中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记忆测试、词汇知识(词汇广度和深度)测试、语法知识测试以及阅读理解测试,考察不同阅读水平汉语二语者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对阅读理解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1)无论二语水平高低,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相互间都存在显著相关;2)对于阅读水平相对较低的汉语学习者,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共同作用于阅读理解,且语法知识的贡献略大于词汇知识;而对于阅读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主要作用,词汇知识的直接作用明显降低,主要通过语法知识间接作用于阅读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语法知识的讲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语法知识的练习。

关键词  汉语二语  阅读理解  词汇知识  语法知识  阅读水平


汉语二语者形旁知识的发展

及其对同音语素区分的作用


马  静1     郝美玲2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提要  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形语素,给汉语二语者的字词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形旁提供的语义线索可能会有助于二语者区分同音语素。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汉语水平二语者形旁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对同音语素区分的作用。实验一比较了不同汉语水平二语者和母语者在不同家族数形旁知识上的表现,结果发现,虽然汉语二语者的形旁语义判断正确率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但是二者在大家族形旁上的差距较小,而在中家族和小家族形旁上差距较大。实验二以形旁语义判断正确率为自变量,同音语素区分成绩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形旁知识可以显著预测同音语素区分的表现。基于此,我们建议在汉语二语者字词教学中重视形旁知识,除了巩固大家族形旁知识外,还要加强中小家族形旁的教学。

关键词  形旁知识  形旁家族数  同音语素区分  汉语二语者


华裔汉语成语产出性语言知识磨蚀:主要影响因素和句法语义特征


罗 宇1,2    余海燕2    张金桥2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提要  本研究时间跨度为3年,以印度尼西亚棉兰地区23名华裔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产出性词汇测试,考察华裔汉语成语产出性语言知识磨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句法语义特征。研究表明,正式汉语学习停止三年后,华裔的成语产出性句法语义知识均发生了磨蚀。汉语使用量影响成语句法语义磨蚀,使用量多的组磨蚀少,使用量少的组磨蚀多;汉语水平对磨蚀影响不显著。汉语成语磨蚀有三个特征:句法功能不明晰,位置和及物性知识容易磨蚀;成语会因语义混淆,产生形义错配而磨蚀;句法语义未透彻掌握的情况下,整个成语容易磨蚀。

关键词  汉语成语  语言磨蚀  影响因素  句法语义特征


欢迎转发扩散!




课程推荐




讯  息|国务院侨办2022年度华文教育研究课题评审结果

2023-04-03

刊讯|《海外华文教育》2022年第4期

2023-04-03

学术会议|CACSEC 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

2023-04-02

刊讯|SSCI 期刊 《多语与多元文化发展》2022年第7-10期

2023-04-02

稿  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征稿启事

2023-04-02

语言学人|白乐桑:国际中文教育在法国的学科化建设

2023-04-01

刊讯|《汉语学习》2023年第1期

2023-04-01

招  聘|四川大学2023年人才招聘(语言学)

2023-04-01

重  磅|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名单(2002-2022)

2023-03-31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当代语言学》(2022)

2023-03-31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2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