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荐读|李宇明、李艳华:“中文+X”的类型及“工具语言”问题
好文荐读(第121期)“中文+X”的类型及“工具语言”问题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李宇明,李艳华.“中文+X”的类型及“工具语言”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24,38(02):147-159.
摘要:“中文+X”由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发展而来,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中文+X”中的X可以细分为四类:X1=专业、X2=技能、X3=职业、X4=职业教育。X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也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相关。“中文+X”中的“中文”具有工具语言的性质,其功能是帮助学生学习X或从事X,分为“一般中文”和“专业中文”两部分。“中文+专业”的教育功能在科技、文化领域,有助于高等教育走出去。“中文+技能/职业/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在经济领域,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中国产业、产品、技术标准、职业教育走出去,有助于中外经贸合作。“中文+X”将为国际中文教育开辟新天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关键词:中文+X;中文+专业;中文+技能;中文+职业;中文+职业教育;专门用途中文;工具语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个一百年’背景下的语言国情调查与语言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1&ZD289);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英语加勒比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内中文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YH08B)的资助;
感谢《世界汉语教学》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对外汉语教学”阶段(1950-2003年) 到“汉语国际教育”阶段(2004-2018年)再到当前的“国际中文教育”阶段(2019年至今),其发展轨迹为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再到当前的“融合发展”。近一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有两大需要关注的发展趋势:其一,中文作为外语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其二,“中文+X”教育的发展。本文专门研究“中文+X”。根据 X 的不同,将“中文+X”分为四个类型,探讨四类“中文+X”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二语教育中的“中文”有“目标语言”和“工具语言”两大功用,分析“中文+X”中作为工具语言的“中文”的特点及其与 X 的关系,目的是深化对“中文+X”教育的认识,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自觉促进“中文+X”的发展,自觉做好“中文+ X”的教学工作。二.中文+专业(X1)
专门用途中文是指与某一特定学科或行业相关的中文教学。学习者除了学习中文之外,还要学习其他知识,发展其他技能;或者说是学习者通过中文来学习其他知识,发展其他技能。如果用 X来表示“其他知识、其他技能”,那么涉及专门用途中文的学习者,其所从事的学习就是“中文+X”。
2.1“中文+X”的分类
2.2“中文+专业”的历史发展
1950年9月,“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正式启动,掀开了新中国来华留学中文教育的序幕。1989年,《关于招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出台,放开了高校招收自费留学生的限制。1990年全国有资格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即刻增至100余所。199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破万;2004年突破10万大关;2018年接近50万,其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总数的52.44%,超过半数, 专业教育的特点已经十分突出。同年,教育部颁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 规定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开始提出中外学生趋同培养的要求。随着留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留学生教育的专业需求也迅速扩大。留学生来华学习所选专业大致遵循“中国传统特色专业→职业密切相关专业→中国新兴领先专业→泛专业”的路向。可以预见,未来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将从中国的优势学科向一般学科发展,呈现泛专业化倾向,即中国的专业都值得学,中国的学位都值得读。“中文+专业”教育引导中国的科学技术走出去,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中文+专业” 教育虽然海外的一些高校也有,但目前主要是在中国开展的。三. 中文+技能(X2)
“中文+技能”在广义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应当早就有所开展,,但在2019年之前都未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3.1“中文+技能”教育的兴起
3.2“中文+技能”教育的意义
“中文+技能”教育的发展,使国际中文教育步入经济领域。第一,从个人的角度看,多数学习者接受“中文+技能”教育,主要出于经济动机,而且也确实能够带来就业的便利,促进家庭经济的发展。第二,从企业的角度看,“中文+技能”教育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中文+职业(X3)
“中文+职业”是“中文+技能”的提升,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有许多重大差别。认识其间的差别很有意义。
4.1“中文+职业”与“中文+技能”之别
“中文+职业”与“中文+技能”的主要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中文+技能”教育主要面向个人,而“中文+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标,既面向行业(包括产业),也面向个人。“中文+职业”教育面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业培养技能人才,或是这些国家或地区行业发展的需要,他们支持本地学生进行这些职业教育。“中文+职业”教育也面向个人,就是通过接受教育,个人可以胜任某种职业,可以到某一行业中谋得职位;有条件的,自己也可以创业。第二,“中文+技能”教育,其技能都是较为简单的,个体就可从事,而“中文+职业”教育 则要求技能系统化。要在职业视域下看待技能,要么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专业培训;要么能够满足职业要求,可以同相关职业合作,共同完成较为复杂的行业任务。4.2“中文+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文+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中外企业乃至中外政府的合作,需要职业教育界的 积极参与。鲁班工坊是“中文+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办好“中文+职业”教育,扩展鲁班工坊、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办学经验,就要了解国际上的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人才需求,预测在当地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的可能性。李晓东等(2021)总结了中亚五国中资企业合作的主要领域(见表1)。这些合作领域的职业人才需求量大,是在对象国培养中资企业所需职业人才的重点。
五. 中文+职业教育(X4)
“中文+职业教育”是“职业师范”性质的教育,所培养的学员不在于自身具有何种技能, 而是能够从事职业教育,能够对其同胞或其他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5.1“中文+职业教育”的发展方略
国际中文教育范畴内的中文(华语文)教师培训,已开展数十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 也有近20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许多规范。在此基础上,在“中文+职业教育”观念的统领下,应整合出面向国际的“中文师范教育”模式,批量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包括“中 文+X”教育需要的中文师资。除此之外,面向其他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的“中文+职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需要研究其发展方略。“中文+职业教育”不仅是“中文走出去”“技术走出去”,也是“职业教育走出去”。“中文+职业教育”应选择如下三个方向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第一,用外文不好教授的职业,比如中文、中医、中国功夫、中国艺术、中国烹饪等。第二,中国标准已经成为或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的职业,比如高压输电、5G、高铁、杂交水稻、菌草技术等。第三,对象国合作积极性高的职业教育。5.2“中文+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文+职业教育”,除了具有“中文+技能”“中文+职业”的经济意义之外,还具有两大意义:第一,有助于中国技术标准、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走向世界。标准是经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及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标准影响到产品生产、 产品流通和人才培养规格,“中文+职业教育”是促进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推进中国标准战略 的重要力量之一。第二,培养当地的职业教育师资。通过“中文+职业教育”培养当地的职业教育师资,让这些师资再去传授职业技能,就能使中国的行业标准、职业教育标准在当地扎根,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和技术与当地建立持久联系,持续增加本土的内生动力,避免出现“一阵风”现象。
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职业教育走出去,不仅要培养海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意培养能够从事职业教育的海外师资; 从国际中文教育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还要注意用中文教,甚至教会他们用中文教。这两层意义上的“用中文教”,培养能够用中文和中国的职业标准教授学生的本土职业导师,是“中文+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
六.四类“中文+X”的关系
四类“中文+X”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中文+专业(X1)”是学术域的教育,“中文+技能(X2)”“中文+职业(X3)”“中文+职业教育(X4)”是经济域的教育。学术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主要教育对象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场地主要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教育形态。其实,某些“中文+专业”教育也在海外存在和发展。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国际拓展和中外高等院校的合作,“中文+专业”教育也将在海外有所发展,甚至有大的发展,以新的姿态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走出去。经济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教育对象和教育场地在中国,也在国外。经济域的三类“中文+X”教育密切相关。技能(X2)较为简单,许多技能经过较短培训便能掌握,且就业灵活,个体即可经营。职业(X3)也是技能,但是更为高级、具有系统性的技能,需要正规的教育训练,需要有行业背景,学成后能在一定行业中胜任一定的职业岗位工作。职业教育(X4)是职业师范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他们不仅自己有一定技能,还能教人技能,达到“双师型”水平。在实际办学中,“中文+X2/3/4”常需统筹考虑,一体规划,甚至是整体实施。国际中文教育从学术域发展到经济域,影响群体从学人发展到劳动者,办学主体从 中方为主发展到中外合作,在学术理论和教育实践上都是突破性的、里程碑式的进展。七.“中文+X”中的“中文”角色
在语言教育中,根据学习目的和对学习者的作用,可以把教授的语言分为“目标语言”和“工具语言”。目标语言是指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该语言。工具语言是指学生学习该语言,是为了通过该语言去学习其他知识或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等,所学习的语言发挥着工具功能。国际中文教育中,“中文”分别扮演着目标语言和工具语言两种角色。“中文+X”教育的实质是“用中文学 X”或“用中文做 X”。
7.1 作为工具语言的“中文
认识到“中文+X”的“中文”的工具语言角色,是对此前专门用途中文(汉语)认识的深化。强调其“工具语言”角色,就需要中文教师在工具功能上做文章,自觉主动、有创造性地配合 X教学,积极帮助学生掌握 X,将来用好 X,特别是借助中文学好 X,借助中文做好 X。但当“中文+X”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之时,“工具中文”的教学份额骤然增加,甚或发展为“主攻手”。研究工具中文,首先在学术意识上要认识到其由“助攻”到“主攻”的角色变化,认识到它在国际中文教育全局及未来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其次, 从以往专门用途中文的研究和实践中汲取经验;第三,深入研究近年国内外“中文+X”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像鲁班工坊、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等品牌项目,总结其经验,弥补其不足;第四,借鉴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其他语言“+X”的经验;;第五,根据工具语言的思路,根据中国学术、科技、经贸的国际发展需求,根据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全面探索“工具中文”问题。“工具中文”可以细分为两部分内容:A.一般中文。主要是满足用中文的一般交际,并作为学习的基础。B.与 X相关的中文,可称为“专业中文”,主要包括教授 X 的课堂上、教材中、教辅里(专业词典、手册等)用到的中文。7.2 中文对 X的适应
“中文+X”的中文教学,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 问题,不仅要研究 X,研究“工具中文”,还要研究二者之间的“+”号。这个“+”号的深层含义,就是要实现“中文”对 X的适应,使二者很好地匹配起来。
不同的 X对“中文”的要求有所不同,甚至是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各类“专业中 文”的专业特色不同,也表现在对中文水平的要求不同。根据水平要求,可以把“工具中文” 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初级工具中文适应于“中文+技能”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中级工具中文适应于“中文+职业”教育和一般的“中文+职业教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高级工具中文是“学术中文”,适应于“中文+专业”教育和一部分的“中文+职业教育” 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八.结语
“中文+X”是近些年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之一。“中文+X”可以细分为“中文+专业”“中文+技能”“中文+职业”“中文+职业教育”四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
“中文+专业”和若干“中文+职业教育”是学术领域的教育,培养的是海外的专业学术人才,推动着中国科技和高等教育走出去。“中文+技能/职业/职业教育”是经济领域的教育,培养的是海外的职业技能人才,有助于学习者就业及其家庭致富,有助于学习者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用工需求,有助于中外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和产品、技术与技术标准、职业教育走出去。“中文+X”使得国际中文教育由学术领域跨入经济领域,由影响学人到影响普通劳动者,由惠及个人到惠及一个国家或地区,事业的参与者由中文教育者发展到多学科、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和外向型企业,这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里程碑式进展。
“中文+X”教育的开展,特别是“中文+技能/职业/职业教育”的开展,仅有中国一方的推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甚至是更需要中外合作,需要充分调动对象国的积极性,推力和拉力形成合力。
在“中文+X”中,中文具有工具语言性质。“工具中文”由一般中文和专业中文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一般中文,满足一般交际需要;一部分是“专业中文”,满足学习各种 X 的需 要。工具中文可根据与“中文+X”类型的适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初级适应于“中文+技能”教育,中级适应于“中文+职业”和若干“中文+职业教育”教育,高级几乎具有“准母语”性质,适应于“中文+专业”和若干“中文+职业教育”教育。“中文+X”的有关情况及其与工具中文的适配,可以概括为表2:
其实,“语言+X”是语言教育发展的规律。即便对母语教育来讲,母语者从幼儿园到大学,实际上母语角色也逐渐从目标语言转变为工具语言。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运用外语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加工信息,即“以言成事”。世界上较为强大的语言,其二语教育(包括外语教育)基本上都是“语言+X”教育,而且通过“语言+X”的外语教育,语言才能变得强大。“中文+X”教育也是如此,是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成熟度的一种体现。当然,“中文+X”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中文→X”,“学中文”进一步发展为“用中文学”和“用中文做”,培养高素 质复合型中文人才,提升中文的有用性和经济价值,让中文成为世界年轻人发展的“脚手架”,让世界年轻人与中国、与中文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战略研究》主编。曾任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国际中国语言学会(2016-2017)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语法学、儿童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640余篇,研究成果被译为蒙、藏、维和日、法、英、俄、阿拉伯、韩、意大利等多种文字。
个人简介:李艳华,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起任职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曾先后在韩国培花女子大学(2008. 9—2009. 8)、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2011. 12—2013. 7)和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学院(2015. 9—2019. 7)任汉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政策等。现已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语言战略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HSK教辅书1部,主持教育部等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6项。
本文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欢迎转发扩散!
推 荐
2024-07-16
2024-07-15
2024-07-12
2024-07-11
2024-07-10
2024-07-05
2024-07-03
2024-06-29
2024-06-28
今日小编:雪宝
审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