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苏锦河、汪磊:我国言语社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苏锦河、汪磊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好文荐读(第136期):我国言语社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与WoS文献数据的对比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我国言语社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NKI与WoS文献数据的对比
苏锦河1、汪磊2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苏锦河、汪磊.我国言语社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与WoS文献数据的对比[J].中国语言战略,2024,11(01):212-222.


摘要:以1998-2022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10篇、WebofScience核心合集296篇言语社区文献为研究 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从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方面对我国当前言语社区的理论建设和调查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国外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言语社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显示, 我国研究人员在言语社区的理论探索和调查实践方面已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网络;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言语社区要素的关系与层次、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语言变异或语言变体、大华语社区等方面。由此提出,未来的研究可以借鉴国外热点,着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言语社区理论。同时,我国言语社区研究仍需加强新生 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和高校合作网络拓展等。

关键词:言语社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研究

感谢《中国语言战略》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研究现状

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这一概念最早在1926年由布龙菲尔德引入。在国内,“言语社区”一词最早见于桂诗春先生1980年的《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现状和展望》一文。 对于speech community, 国内多译为“言语社区”,亦有“言语社团”“言语共同体”等。本文采用“ 言语社区”这一译名,同时采取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对言语社区的定义:一个讲话人的群体,其内部某种同一性构成其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而区别于其他类似群体……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设施这五要素。有学者(曹德和,王萍2014)从历史流变讨论了社会语言学“言语社区”与“言语共同体”两个常用术语。此外,由于言语社区相关期刊研究文献中 包含理论研究、理论引介与实践调查等研究,一概称为言语社区研究过于笼统,故本文将研究对象明确为“言语社区期刊文献”。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 全称为Citation Space,可译为“引文空间”,为陈超美教授于2004年开发。该 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析文献中的潜在知识,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实现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如作者、机构、国家等。

根据中国知网检索信息,国 内对于CiteSpace的应用始于2007年,发文量逐年稳步上升,至2022年末共有9642份文献。语言学相关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翻译、语料库、语言景观,暂时没有专题研究“言语社区”的文献。而且相比发文量最多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6253篇),语言学的可视化文献分析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库大小与文献获取便捷度,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下称CNKI) 代表国内言语社区期刊文献现状,以Web of Science(下称WoS)代表国外研究现状。以“主题词=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分别在CNKI与WoS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对于引文数据的选择,纳入与排除标准统一化,纳入标准: (1) 以“言语社区”或“speech  community”为主 题词的文献;(2) 类型为期刊; (3) 检索发现,CNKI在该领域最早收录的文献为杜艳红 (1998),故本研究设定文献时间分布为1998 01 01至2022 1231; (4)对于CNKI只检索学科“中国语言文字”,语言选择汉语;对于WoS学科限制为“Linguistics”与“LanguageLinguistics”,语言选择英语。

排除标准: (1) 重复发表的文献; (2)通报、会议通知、评论等文献; (3)实际与“言语社区”无关的文献。

笔者在CNKI共检索得到229篇文献,最终有效文献数据为210篇;在WoS检索出970篇文献,经筛选得到296篇。截至2022年12月30日,CNKI最新的一份期刊文献为周明朗《语言传播的双向性与大华语的特征》,发表于2022年12月20日。WoS最新的一份期刊文献为LukeFleming的Dispensing with Europe: A comparative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of honorific pronouns,发表于2022年12月8日 。


二.文献外表特征分析


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即文献的著者、来源、卷期、页次、年月、号码、文种等信息。文献信息外表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发掘国内言语社区知识领域已取得 的成就和动态发展线索。基于此,下文将从年发文量、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分布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年发文量

在确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我们绘制了CNKI与WoS中言语社区研究期刊论文的发文量曲线图,实线表示CNKI的年发文量数据,虚线表示WoS的数据,同时标记发文量峰值所在年份,以便对照(见图1)。

由图1可知,虽然WoS未收录2010年以前的相关文献,总体上,进入21世纪,国内外言语社区相关文献的发文量都有较为稳定的增长。2006—2018年为国内外言语社区文献的增量期,此后,国内言语社区文献发文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我们在搜集文献数据时发现,2006-2018年间,国内外均有大量高质量论文发表,如夏历(2009)、张媛媛(2017)等。这些高质量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范式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方向探索。2018年之后,国内言语社区的高质量文献相对上一阶段匮乏,或许与发文量的增速放缓有一定关系。

(二)研究人员

CiteSpace操作面板中选择节点类型(NodeTypes)为作者,可视化分析后得图2、图 3,具体数据保留于图中左上角。其中“ N=199 ,E=60”,“N”代表作者的位置节点,字号越大,则该作者在笔者所选取的文献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E”代表作者之间的联系,连线越粗, 说明他们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频率越高,可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图2共有节点199个(仅取关系紧密的研究者以便显示,下同),连线60条;图3则有节点323个,连线198条。 可以看出,在我国言语社区的相关研究中,“研究关系网络”尚未完全成熟。当下联系紧密的“研究群体”,主要有徐大明与王玲,方小兵与李海英、葛燕红等。国外言语社区文献中则有成规模研究关系网络,如JürgenBohnemeyer, 却缺乏联系紧密的研究群体,多为独立的研究个体,如拉波夫。


对比以上信息可知,第一,国内言语社区的“研究群体”已具雏形,同时领先研究者也较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第二,相比国外,国内研究者尚未形成合作网络,不同研究群体之间的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在研究引领、人才吸引与培养方面上,领先研究人员、研究群体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研究机构

在 CiteSpace对所选数据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图4与图5,从图谱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有哪些研究机构发挥着引领作用。


从上图可明显看出,南京大学及其直属单位在国内言语社区的研究中较好地发挥了引 领作用,串联了国内多家研究机构。考察发现,这得益于南京大学建立的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2003年6月2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仪式暨“城市语言调查专题报告会”,宣告我国首家高校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其研究重点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化,以及社会现实中的语言和交际问题。后期实验室承担的关于言语社区研究的重要项目有徐大明主持的“言语社区理论研究”“进行中的变化:包头言语社区15年后的再调查”,祝晓宏主持的“包头言语社区语言变异研究”等。

结合上节的研究人员分析可知,国内研究机构已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研究机构团体:一是以南京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团体,汇聚了徐大明等学者及其所带领的团队成员;二是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引领的研究团体。粗略看来,这两个研究机构团体均以南京大学为中心,从中可以看出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对引领言语社区研究的人才培养、聚集和研究方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国内言语社区研究形成了以南京大学为核心,其余研究机构共同发力的局面,也即单核心模式。


与研究人员图谱相似,国外的研究机构明显形成了3个较大的合作团体,以及为数不少  的合作群体。图示中的这些合作团体,字号明显较大的节点其发文量、被引量均列前茅,且 连线数较其他节点多,可认为是发挥中心作用的研究机构。如UnivZurich、UnivHelsinki、 MonashUniv等,均在所在研究团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起着引领作用。此外,不少研究机构虽然已搭建合作网络,形成合作群体,但合作密度稍显不足。不过从发文量、被引量上  看,这些合作群体也对言语社区的研究与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如Ohio  State Univ、MichiganStateUniv、UnivBritishColumbia等。 由此可见,国外言语社区的研究形成了三核心、多研究点的局面,即多核心模式。

相比国外的多核心结构,国内言语社区研究机构 之间的合作图谱仍显单薄,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机构单核心化,南京大学独执牛耳;第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稀疏,且主要合作对象为南京大学,合作对象单一化;第三,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且大多数院校之间没有展开合作研究,未能发挥体量优势。


三. 文献内容特征分析


与外表特征不同,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包括了题名、主题词和文摘等信息,相比外表特征更为复杂 。通过分析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可以进一步剖析言语社区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下文将从主要文献 、研究主题 、突现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一)国外言语社区文献的研究主题

我们将 CiteSpace 的操作界面节点类型选为关键词(Keyword), 可视化分析后得关键词共现图谱。为总结研究领域,笔者在关键词图谱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由分析结果可得, 国外学者关注方向较国内丰富。就关键词而言,其中受广泛关注的研究点有:English, speech community, language contact, youth language, education等。同时,小的研究点如Spanish,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AAVE), behavior , variety , generationshift等也为国外学者所关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聚类interactingrepresenting;影响度较大的是聚类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该聚类中,关键词language与AAVE共现频率较高。我们截取了规模和影响较大的聚类数据汇入表中,以定位国外言语社区的主要研究领 域。对聚类内代表性关键词整合分析后,结合图谱的关键词、聚类信息,可将WoS言语社区相关文献的研究领域划分如下,同时给出CiteSpace分析得出的代表文献(见表1)。

(二)国内言语社区文献的研究主题

在国内言语社区文献的图谱分析中,我们发现,语言变异、语言态度、语言认同等大字号关键词共现频率和影响较大。此外还有一些小字号的关键词,如大华语、社区词、双言制等,说明学者对上述话题也保有关注。不过,最为突显的仍是言语社区,从学者、发文机构再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均为单核心模式,此为国内言语社区文献的一大特点。

为更清晰地显示各聚类的主要关键词,我们截取了CiteSpace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聚类数据,即表2 。表中的"主要关键词"为聚类中代表性最强的关键词,借助这些关键词有助于确 定国内言语社区的主要研究领域。完成对聚类内代表性关键词的整合分析后,我们采用二次文献法,分析前8个聚类的主要关键词与相应文献,总结我国言语社区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

1. 言语社区的理论建设

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反映为聚类0 、3 、5 , 主要在探讨言语社区的构成要素,一个方向是探  讨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数量,同时阐释各个要素的内涵,有三要素说(杨晓黎2006), 或五要  素说(徐大明2004;王玲2009),亦有四要素说。王玲(2009)指出:语言学家进行社会调查常  以言语社区为单位,而工作之前如何发现和鉴定一个言语社区却是必须首先解决 的问题。 所以,讨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数量是为了确定某社区是不是言语社区。当下学界主流是  应用徐大明(2004)的看法,持五要素说,遵循"社区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以“区”定“语”。

另一个方向是探讨言语社区五个构成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层级性,如周明强(2007)、李现乐(2010)。 此外,夏历(2009)针对言语社区的研究范围进行开拓探索,发现在京农民工这一群体在语言行为和语言态度上表现出趋同性。这一发现加深了研究人员对“社区”这一概念的思考,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启发研究者对抽象层面的言语社区展开研究的思路。还有学者(如方小兵2015,2018)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审视了言语社区这一概念,认为传统的语言规划概念存在“见语不见人”的缺陷,所谓的“语言规划”本质是“言语社区规划”,强调要从言语社区规划这一维度来看待母语安全和家庭语言规划。2.  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可视为语言在地域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的变体,加之二者在言语社 区的文献中也有交织讨论,故合并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讨论。研究体现为聚类0、1、2、4、6 。在地域方言上,研究人员应用言语社区理论,将某地确定为言语社区,从言语社区的各个要素出发,分析地域方言的变化原因;调查某城市的语言生活状况,以及强/弱势方言在家庭环境中 的变化;或从语言认同出发,调查母语方言认同感对方言(岛)的影响,并讨论濒危方言的保护问题。

在社会方言上,调查对象主要有:(1) 网络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如李杨(2010) 以“ XX死” 为例,分析网络模因的病毒式传播特点,同时指出网络语言的存续需要时间检验,不能轻易下结论。此外,网络语言的研究对象还包含网络语言中的方言词。(2)  现实生活中,某类社  会群体使用的语言,如校园中学生使用的语言(曹旺儒2011),白领群体、粉丝群体使用的语  言(刘艳 2011),还有农民工群体使用的语言(夏历 2007;何丽2015),这也是较受关注的一类  研究话题。此外,在社会语言的调查研究方面,理论应用 目的呈现多元化,如语言识别、语言  转用考察、语言景观分类等。例如张媛媛(2017)从香港招牌的语言景观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言语社区中区分设施与认同要素的必要性;同时将言语社区理论应用于语言景观分类,进 一步完善了语言景观的分类标准。3.  大华语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体现为聚类2 、4 ,主要从双言制、语码转换、语言态度和语言识别等研究方 向展开。陆俭明将其定义为:以普通话为基础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有 一定宽容度的汉民族共同语。主要文献首先是徐大明、王晓梅(2009)从言语社区角度对全球华语社区展开分析。此后刁晏斌在 2012 年发表多篇文章研究跟进,例如《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观念的演进》。 总体上,从言语社区角度研究海外华人语言生活和社区语言的文献目前数量较少,而大华语社区以其超地域、超国别的特性,需要言语社区理论的支撑,这方面的探索还需更多努力。

(三)国内外言语社区文献的研究趋势与热点

在CiteSpace操作界面,将排序标准更换为“Top N”,使用“Burstness”算法进行“ 突现词检测(Burstdetection)”。 为便于展示的同时保留准确性与客观性,我们将探测值γ(区间为[0,1])调整为0.5 ,从CNKI与WoS的言语社区文献中分析如下突现词 。

从表 3 我们发现国外言语社区相关文献中,近年出现的突现词有 speaker和Spanish,variety;突现持续时间较长,突现强度较高的热词有perception和identity。虽然部分相关方向国内已有期刊文献发表,这些研究热词仍可作为国内言语社区相关研究的借鉴。

就突现持续时间来看,语言变体是国内言语社区期刊文献讨论时间最长的热点,且讨论热度也较高。可以认为,语言变体是国内言语社区理论建设和调查实践的主要课题之一,相关文献也较为充足,这与国外的长期突现词variety高度重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外研究的互鉴互动。而语码转换、方言这两个突现词则是突现持续时间较短、突现强度较弱的研究热点,这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建议研究者多关注这两个领域,同时也可借鉴语言学其他方向,如方言学的研究成果。


四.结语


本文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 对比国外研究,探究国内以言语社区为主题的文献所呈现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梳理了国内外言语社区文献的高产作者、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等关键研究线索。对 比 CNKI 与 WoS 数 据 库 的 引 文,初 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在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方面,国内呈现单核心发展模式 。对比图2至图5 , 可知国外言语社区的研究已形成多核心研究网络,各个研究群体有着不同的特色与关注点,同时也保 有一定的联系与合作 。单核心模式下,国内部分领先机构 、高产研究者虽实现了引航,但在发挥研究团体优势、机构特色 、地域特色和人才 培养等方面仍有上升空间。国内外对比可见,在保有现有势头的基础上,形成多核心研究态势,更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以推进国内言 语社区研究的发展 。

二是在研究领域和热点方面,国内言语社区的研究也呈单核心模式,研究领 域略显单薄:一方面有发展较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研究圈的单核心模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对于言语社区的应用也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主题,包括语言生活、大华语社区 、网络语言等 。

除此,对比国外言语社区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可参考借鉴的方面还包括:核 心研究圈的学者和机构加强合作,着力培养后进,全面提升该领域学术成果水平等 。研究者也可结合我国语言生活实际寻找新的热点,密切关注跟进国外持续突现的研究热点,加强对薄弱环节 的研究,如国外研究将言语社区应用于二语教学的趋势 。


作者简介





苏锦河

个人简介:苏锦河,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


汪磊

个人简介:汪磊,男,60后,祖籍为皖北,生长在东北;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第二层次);现为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语言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语言战略研究》期刊编委;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和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

本文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欢迎转发扩散!




推  荐




好文荐读|蔡武等:行业汉语的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基本问题与时代价值

2024-08-20

好文荐读|傅惠钧:词汇修辞化与修辞词汇化

2024-08-18

好文荐读|王喜、吴勇毅:共同体视域下国际中文教材跨文化呈现路径探析

2024-08-16

好文荐读|许钊:现代汉语的时系统

2024-08-14

好文荐读|张露等:游戏化虚拟情境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2024-08-13

好文荐读|周义凯、刘海涛:ChatGPT掌握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句长规律了吗?

2024-08-10

好文荐读|冯浩等:拼音文字背景汉语二语者汉字知音、知义和正确书写的关系研究

2024-08-09

好文荐读|周立炜、饶高琦:大语言模型中文语体能力评测研究

2024-08-06

好文荐读丨宋文辉:“对言语法”和中国逻辑

2024-08-03


欢迎加入“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食用菌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