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油消费税看中国政府的远见和施政完善方向
(点击上面蓝色”南洋智库“关注,您将从这里获得独到的思想分享)
从燃油消费税看中国政府的远见和施政完善方向
南洋出版社社长 当代杂家 战略策划与产业旅游物流地产咨询专家 董玉振博士
(注:该文最早发表于 2015年1月30日于作者的新浪博客,本次转公众号有修改。当时面对石油价格大跌带来的契机,国内驾车者所期待的国内油价同步下跌的预期并没有出现,而是政府不断提高油税而维持汽柴油价格在高位徘徊,国内消费者怨声载道,网上一片责骂声。作者在此情况下写作此文,正如同那篇关于70年房屋地契的文章一样,作者在再次站出来为中国政府说好话。前面两篇关于曾荫权判刑和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批评文章,一些网友批评作者为害国者,或专挑中国毛病,背叛国家利益的“公知”,作者要说的是,做一个高素质的批评者是爱国,作一位真正懂得理解国家政策的人,才真的懂得爱国。那些指责作者的读者中,面对70年房屋地契和本文的课题,是否还在责骂中国政府?)
* * *
目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
为新能源产业保驾护航
体制优势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过去半年多来,石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一个意外收获,对于拥有1亿机动车的中国来说,一个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却在遥望国际油价大跌和加油站油价的稳定中愈发纠结,他们似乎完全无法享受到其它国家驾车人士的油价惊喜。
2015年1月12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5年1月13日起,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这是继2014年11月29日、12月13日提税后,连续第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这次成品油消费税由原来的每升1元,上涨到1.52元/升,上调超过50%。很显然,中国政府的这个税项成了中国驾车人士和国际油价之间的“防火墙”。笔者甚至可以预期,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中国政府继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是必然的。一个不令人意外的结果是,随便打开任何中国人集中的论坛,都是对油价的一片的抱怨声,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有此类声讨政府的段子传播着,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知名学者,都在忙着发泄对政府的失误或者从理论和法律上证明政府的行政随意性。
即使最近政府为缓和民众压力而让汽油价格见5,董某仍认为政府不会任由油价持续滑落。
但笔者从中国政府如此坚决、及时、快速的税务调整中,则看到的是远见、意志和中国政治体制下的效率,同时,也发现这种行政运作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
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随着中国拥车量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过去批评美国人的那句“吃个冰淇淋也要烧掉几升汽油”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悄进入中国。这不仅增加能源的对外依赖性,也对环境构成了强烈的挑战。虽然个别城市推出了限制购车的措施,但对整个国家来说,面对制造业重要支柱之一的汽车工业,中国政府将不会从宏观层面限制拥车,但尽量减少汽车使用将是一个必然的方向。笔者参与中国一些城市的生态城规划时曾面临一个无奈的难题:生态城市指标中有个重要参数,就是体现市民低碳出行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对一些发达地区城市当局来说,给他们提个80%的人使用公共交通的指标,那是不可能达标的。在尽量鼓励人们低碳出行的措施中,除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大幅度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提高燃油税就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面对国际油价的下跌,中国政府将不会为讨国民暂时的欢欣而葬送矢志追求的国家目标:控制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的“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对于这样的承诺,中国政府是严肃和认真厉行的。
为新能源产业保驾护航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原料,油价在整个经济体内有非常强大的价值或成本传导效应。中国成品油价格如果跟随原油价格而下跌,不仅有违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也将会对中国大力扶植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
就拿汽车为例,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汽车)是汽车业的未来趋势,如果国内油价大跌,将会直接导致处于萌芽状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萎缩甚至夭折。美国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的股价自去年9月291美元的高点一路下滑至现在的190美元,就是个明证。 即使对现有的乙醇汽油产业(现阶段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将压缩其利润空间。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酒精)和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而成。乙醇本身是一种燃料,其多出来的一个氧原子使得汽油燃烧更充分,因此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比纯粹使用汽油低30%。广西是中国主要的乙醇汽油应用省区,将广西高产的木薯加工成燃料乙醇,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乙醇汽油的经济性与油价密切相关。油价下跌必然挤压乙醇的利润空间,最终将成本传导至木薯收购价,影响农民收入和积极性。吉林等省份则有玉米加工为乙醇的乙醇汽油应用,也将逃避不了油价下跌的伤害。
中国政府将新能源产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扶植。但新能源在现阶段具有相对成本劣势,只有靠政府补贴或强制措施才能推动如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发电和风电制造国。传统能源价格如果任由其降低而不加以控制,最终必然会传导至整个能源供应链,新能源的成本劣势将更加凸显。很显然,中国驾车人士少用车对国家的根本利益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但新能源产业链的崩盘才将从根本上动摇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国际油价下跌已经导致美国蓬勃发展的页岩气产业传出倒闭的消息。中国在西部省份进行的页岩气实验性开采将会在不断提高的成品油税收护航下而得以继续推进。
体制优势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因油价提高而导致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并不是新闻。关系广大民众的任何税务提高,在民主选举的议会体制下都不是一个轻易可以推出的政策。美国和巴西作为世界前两大燃料乙醇生产和应用国,面对石油价格的下跌,政府很难有足够的勇气和效率去托市来保护国内燃料乙醇产业链。
但中国的特殊体制却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来稳定成品油价格,以符合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很显然,这个推动中国高速发展的政治体制,确实有其值得关注的巨大优势,虽然离完美还有遥远的距离。
中国执政党不需要顾虑选票和阶段性选举而可以推出一些远期和大胆的政策,但如果因此导致政府不顾民众的感受而忽略与民众的沟通,那就是对自己制度性优势的滥用了,并进而凸显了这个制度的缺陷。中国民众在过去几个月里对政府政策的不理解而怨声载网,已经说明政府公关的缺失。从共产党的党纲要求来看,执政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群众路线”在行政运作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实际上,中国政府有不少非常值得称颂的措施,都因向民众解释不清,官民沟通不足,反而成为民众埋怨的“劣政”。中国推出的住宅70年地契的政策,就是个非常伟大而至今不被民众充分了解的政策,甚至不少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至今还在抱怨政府让人民当“房奴”,更不要指望普通民众能够理解这个极富远见的国策了。(参见本公众号文章《中国唯一伟大的房地产政策——设定70年产权期限》)
珍惜制度优势,强化民众参与,畅通官民对话,始终应该是中国政府努力的方向。唯如此,中国才有希望为人类贡献一个不同的制度样板,成为其软实力的基础。
推荐阅读:
旧作回归:毕福剑事件暴露国人价值混乱和失序
从曾荫权判刑和梁锦松被迫辞职时内地人士反应看中国现代化的差距
理工科博士的人文坚持(新加坡《联合早报》对董玉振博士人文贡献的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