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课设作业展:书吧设计

UA设计学堂 2023-03-13

内容转载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委


2020年4月18日,疫情期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二年级进行了书吧设计的在线评图。123名同学分成四组,邀请到四名职业建筑师和四名纵向年级设计课教师作为客座评审。孔院长领衔第一组评图,评图阵容强大,同学们的作业也很强大,收获颇丰。


书吧设计的任务书要求同学们选择校园内青年湖边和友谊湖边3块场地进行设计。作为构建建筑设计全过程知识框架的基础训练,讨论策划到深化的全过程,为下一个“集大成”的设计做准备。


第一组:孔宇航、鲍威(北京鲍威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组:贡小雷、曾良(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组:宋祎琳、刘玮(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第四组:杨菁、吴放(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二年级设计课教学组:李伟、梁雪、张清、朱蕾、刘丛红、涂有、戴路、李严、张玉坤、王绚、任军、张昕楠、肖宇澄、赵劲松、王蔚



第一组




不需要小心翼翼地比对打图色差,不需要为切歪了PVC板而懊恼,不需要在气氛紧张的评图教室中来去穿梭,疫情期间第一次线上终评可以说是我们学生时代很奇特的经历了 。

孔院,鲍威老师,梁雪老师,李伟老师,张清老师就位,同学按照顺序开始。一早上的评图比想象中更有条不紊,孔院妙语连出,在讲评方案的同时还会分析梳理同学们的整体的设计思路;鲍老师不落窠臼,总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惊喜的改进方向;梁老师严谨认真,在规范要求上寸步不让……相信一早上的讲评,大家一定都收获满满。




优秀作业


马琪芮

     设计选址位于天津大学校园内爱晚湖畔西南角的一块梯形地块,处于建筑学院西楼和建筑学院系馆之间。我的策略是在一个三角形体量中置入的读书大台阶,一方面提供面向湖景的主要的读书空间,另一方面读书大台阶也是空间分割系统,大台阶的正面,背面和底部的光照条件递减,对光线要求最高的阅读空间位于正面;大台阶背面则用来摆放书架,作为主要的放书/取书空间,同时开有天窗补光,但始终避免阳光直射;大台阶底部则用来作为存储空间,用于长时间存书。

      同时,在大台阶周围设置独立冥想室,不同于大台阶的空旷,均质,明亮,冥想室在台阶末端空间瞬间收束起来。人们拾阶而上,进入末端生长出来的一些不同性格的房间里,明暗感知瞬间变化,对于湖景的感知也瞬间变化,构成对于建筑完整的认知,提供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


王瀚

      本次设计场地位于天津大学青年湖畔,冯骥才研究中心旁,采用三个长方体锯齿状的迎合五边形场地,对公共空间体块扭曲,使其朝向主干道,吸引更多人进入书吧,并且在入口侧扭向冯骥才研究中心的入口,尊重天大校园的空间肌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连接冯院,力图产生更多的文化事件的碰撞,丰富各个空间的个性,最后用红砖为基本材质,以其材料宜人的尺度感更好融入周围环境。


姜一洲

      这次的方案命名为“寻光”,在我的概念中,人的阅读过程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我尝试将这一概念具象化,利用空间和光影影响人的行为,将视线控制和光线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加入到建筑中,塑造出供人行走静坐思考阅读的空间。如同在图中的那句话,“如果给人们虚无,人们能够从中思考虚无可以实现什么”,纯净素雅的混凝土光滑表面使强烈的光影的虚无感成为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


陈皓琳

      书吧设计以光塔为主题,用红砖墙体,黑色半透明玻璃和木栅栏体系营造温馨亲切的阅读休闲环境。其背靠冯骥才研究中心,在人文环境与立面造型上相呼应。



第二组




评图花絮:

G老师:“你们的场地范围划定的也不对啊,场地和基地的概念错误。你们只画了A地块,但是有想过校外的人是否懂得吗?(省略1000字)那你说说,你觉得这块地有什么缺点呢?”

D同学:“我觉得这块场地利用率不是很高。经过去年的调查,我发现白天只偶尔作为交通使用,其原有的休憩功能只有晚上会有情侣出没”(尽力)

G老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D同学:“所以我将建筑放到了沿湖区域,将场地其他部分空出来,面积大一些设置长凳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原有功能。”

G老师:“如果没有这个建筑的话人们围绕湖散步的话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考虑将建筑移开,保留原有的路线。”

过了一会,D同学的朋友发来了满屏问号。

“那个老师最后一点和你不是恰恰相反吗”

“你说利用率不高,应该占上”

“他说那就没路了”

“DJF,你凉了”

又过了一会

G老师:“H同学,你的卫生间这么摆它对吗?”




优秀作业


邓晗悦

      选址在从天津大学西门到建筑学院西楼的沿湖路旁的三角地上,从人流、光照、风、景观等场地要素起,以南北侧的独立板片为核心的体块错落贯穿了形体生成、场地设计、内部空间布置、流线设计、立面设计、结构细部等一系列设计流程。按照一定原则分布在南北侧板片上的孔洞成为了自然与建筑与人之间沟通的通道,营造了开放流动的阅读空间。


樊希平

      本次设计选址于青年湖东南角的空地,以沿湖开放空间与私密空间进行交叠形成的“回”字流线以及中部庭院作为形体构成的主要逻辑。中部庭院以及私密空间的小庭院作为过渡空间起到了中和作用。木格栅与石材的运用完成了体块的区分并实现了变化的光影效果,也与自然环境更好融合。


高天洋

      本次设计作业基地选择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地块,建筑采用膜结构,起伏交织于主要形体之上,有意营造校园内小型地标性建筑。建筑分为两个局部连通的体量,动静分区,通过一层两个体量之间的踏步通向临湖下沉平台。建筑色彩及材料复杂多样,通过上方膜结构形成统一。

图文消息 


赖珑

      这个设计叫做“时空隧道”,因为该方案聚焦于在书籍中穿梭的动线体验。通过游历由书架排列围合出的廊道空间,人们可以像走在一个圆里一样,从一个起点出发,经过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之后,最终到达终点,同时也是回到了原点。此时,空间还是那个相同的空间,但时间已不再是那个相同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廊道去往书吧里的任一组团,即不同的功能区,或者在游览的同时,观望不同的功能区里正在发生的人和事。在这个时空隧道里,遇见缘分适宜的人,发生缘分恰好的事。


黎薇

      根据三角形地形特点选择用斜线划分场地,确定出基本的三个功能体块,分别解决书籍阅读,咖啡售卖和交流三个功能。将朝向湖面的用于交流的体块抬升留出交流广场。再利用平面的斜线关系对交流广场进行划分,并确定矮墙片墙的位置,丰富广场的内容达到吸引人群聚集的目的,并于湖面景观有一个良好的对话。


郭子昊

      木屋栖于青年湖滨,其身如木生长于野,其盖如峦绵延不绝。依建筑之蜿蜒体势,三分其所在。前者临街,纳人烟,引驻足。上取其道,隔篁竹,可闻书香绕梁;下取其道,琉璃覆其上,可见茶香氤氲。其内动静各得其所,动者居于一层,通透开阔,有庭院半隔视线,有格栅连接内外;静者居于二层,可观湖景,可纳天光,独居一隅,与世无争。栖于此间,如身在自然,乐亦无穷也。



第三组




本次评图邀请了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的刘玮老师,以及一年级设计课教师宋祎琳担任特邀评委。

此次作业的主题为校园咖啡书吧设计,以天津大学沿湖三处为基地,拟建600平方米左右的咖啡书吧。同学们在八周的时间内,进行实地调研、基地分析,生成自己的概念与实际方案,最终以图纸和ppt的形式进行作业表现。

在最后的评图中,同学们主要围绕自己方案的概念生成、空间操作手法以及方案与基地关系等方面进行方案汇报;在个人汇报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点评,气氛十分活跃。




优秀作业


苏畅

      本次校园书吧设计名为“浮游书界”,借由弧线作为建筑语言回应场地条件,同时以书架的立体螺旋缠绕塑造出了一个线性的阅读空间引导人们在书的世界畅游,利用不同高差创造不同氛围的湖景与庭院交流空间及阅览空间,希望打造一个舒缓的校园书吧(其实是想打造一个校园恋爱的地标性建筑hhh~(˃ᗜ˂)✩)。人生中第一次体验“云设计课”,“云评图”,是一个奇妙的经历,但是还是想念设计教室,感觉在家没有做设计的氛围,有些懈怠(其实是想念隔壁小吃街^-^)。最后也要感谢楠哥的倾情“云指点”,能够在大二遇见楠哥真的三生有幸555~!交图前夕组内小伙伴连麦画图和“云助攻”也一定会成为疫情期间最美好的回忆,和大家一起做设计真的很开心,以后也要一起努力!

刘玮老师:

我挺喜欢这个方案,和场地结合的挺好,这个螺旋可不可以考虑让他绕上屋顶。

宋祎琳老师:

能将一个概念贯穿始终挺好的,体量上弧的关系对场地的回应很好,内部的弧有些拘谨,有没有可能将一些梭形空间彻底变为圆形这样的空间,让空间的变化更强一些。


王爽

      基地位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西楼以东临湖区域,道路位于基地西侧,周边植被丰茂,面向人群主要为天津大学师生。设计从阅读这一动作本身出发,引入“家”的原形,期望在空间中营造出安定依靠的氛围,同时回应场地本身静谧特质,对原形进行重复、交错、形成聚落。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庭院的植入带来建筑内的自然采光,形成明暗交织的空间效果,带来空间的自由感。首先对场地进行切分,置入体块;回环空间的置入确定交通流线,对空间进行初步划分;面向湖景,竖向进行单体拔高,横向上进行错动;接着明确主体体量形成主—次对应,进一步明确空间体量关系。

刘玮老师:

是否可以考虑生态建筑的感觉,比如将屋顶延伸至地面,让建筑有生长感

宋祎琳老师:

形体生成一直围绕着最初的概念,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建筑中的大面积立面开窗需要再考虑一下


郑祺

     “临泊书社”首先利用圆形的组织逻辑将湖景引入环境;再对书吧环境进行处理,使得其空间属性最终反应到人的阅读行为上。

吴放老师:

在平面的处理手法上,使用圆形元素组织,很好地和湖产生了关系,操作逻辑也很清晰。同时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地,用圆形组织与周围方正的建筑群有所区分,也很好。但是在湖际立面上的操作手法稍显杂乱,还需要再学习立面的操作手法。



第四组




来自本台消息,近日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8级建筑学专业赢来了他们宅家做设计的第一场盛大评图会议,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一起来走进~

总的感觉:张昕楠老师既作为一名主持人又作为补充评图老师意见的教师代表非常辛苦,整个过程的评议都指出了每位同学各自应该再思考再提升的设计问题。杨菁老师与吴放老师交替进行点评,虽然极少流露出对同学的夸奖,但是能感受到他们用心研读每一位同学方案、看到每位同学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是严格又温柔的两位老师,评图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半左右,期间的辛苦大家也有目共睹。

总之,第四组评图让每个人有了对自己方案更客观更全面的认知,相信每个人都会在今后努力提升自己!




优秀作业


郑鑫翯

      这一次设计我切实地体会到了如何从建筑对人的意义、以人为一切设计出发点的艰难与快乐。一直以来我都希望通过建筑表达自我,当我一次次在电脑模拟的建筑中进行探索、反复缩小自身想象在其中的尺度感受,看着那盏代表故乡的灯温暖地被点亮,我开始明白建筑应该怎样不通过词汇表达情感。

      当然,在八周时间里,我还有很多没有突破自己的局限,比如立面比例的细化和推敲、建筑体量与场地环境条件的再融合,比如对结构的创新与尝试。在这些紧张而紧密的思考里,通过反反复复的剥离,经过老师的引导与梳理,明确自己方案的方向,我想这对我来说已经非常难得。在最后评图的那天可以谦虚而平和地听取老师给出的意见,我想这也是我的成长。

      在今后的设计训练中,我希望自己能多尝试多探索,能将方案更细腻地表达,能够给每一次设计找到最有力的设计依据,结合空间对于人的作用、本身被赋予的意义,努力呈现心中的期待。


田宇

设计本身的深度不够,就只说说作图吧。

1.渲染一小时后期八小时是常事,有时候为了美观、有时候为了清楚说明

2.不要滥用渲染图

3.不要滥用grunge

4.不要无下限借鉴别人的排版和配色

5.要敢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前提是得表达清楚

6.趁还年轻赶紧多尝试一些风格,换着来,不要怕错

7.用脑子出图而不是软件,图纸永远服务于方案

组稿 | 马琪芮 邓靖凡 刘雨点 郑鑫翯

文案 图片 | 大二的同学们

排版 | 李雨颀

校审 | 龚乔

责任编辑 | 谢舒


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委,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

· 设计作品

UCL DISTINCTION学姐毕业设计分享

超级校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优秀毕业设计

2019中国美术学院景观设计毕业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2019中国美院建筑艺术系毕业设计展

2019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设计

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设计

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展

2019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设计
201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毕业设计展

看央美2019年毕设第一名是如何诞生的!

清华建筑系大一的手绘作业,严谨的制图和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作品,Suai!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7级三年级建筑专业课设作业:乐活空间

清华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建筑课设作品展(上)


精品课程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