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小开”走了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弹词名家苏毓荫老人病逝的消息,是前天在网上看到的。应该说并不意外,九十多岁的人了,近几年身体不好深居简出,难得在媒体上露一次面,已经不是以往的潇洒样。头发没有了,人消瘦,看似有病容。苏毓荫是蒋月泉的学生,是蒋大师民国时代收的“荫”字辈弟子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至此“荫”字辈传人俱已作古,苏毓荫的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


苏毓荫的去世

带走了一个时代


想写一写苏毓荫的念头,源于一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苏毓荫老人究竟出生于哪一年?我大致翻看了网上的资料,一共找到三个不同的答案:1929年,1927年,还有电视台里2018年对老人的采访,字幕标的是:94岁,换算一下就是1924年生。而“百度百科”干脆没有写苏毓荫的出生年份(当然也没有更新已经去世的消息)。那么问题来了:苏毓荫究竟生于哪一年呢?是否至少有个准确的说法呢?毕竟他的老师蒋月泉及其蒋调是当今评弹界主流中的主流,别的都不说,单单名字里有个“荫”字,地位就摆在那里了。


九十年代苏毓荫和蒋月泉的合影


话说回来,以我这个业余听众的角度来看,苏毓荫确实不能算是很主流的评弹演员。我看过苏毓荫的自述,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人称“苏小开”,跟着家人到书场听书,主要是去吃零食的,一来二去学了点。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有一次为潘伯英救场唱了几句,唱得还不错,就那样拜了蒋月泉为师。一开始他还有顾虑,因为在机器厂学徒时受过内伤,经常吐血,怕中气不足唱不好,但说书毕竟要比在厂里轻松些,于是他安心当起了说书先生。


苏毓荫年轻时的扮相


再看苏毓荫的简历,确实也是“非主流”。他给老师蒋月泉打过下手,也和师侄苏似荫合作过,1959年参加星火评弹团,和庄凤珠搭档。文革开始,星火团这样的区级团也呆不住了,苏毓荫转业到企业,什么单位呢?他自己在采访中并不讳言,废品公司。直到1984年才被“特邀”为上海新长征评弹团演员,后又在“特约”到新艺评弹团。八十年代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特邀也好,特约也好,我理解就是没有编制,属于编外人员,当然他这位老艺人还是“非主流”。


男西装女旗袍

应该是五十年代的留影


再说苏毓荫的书。我在电视上看过他和陈忠英合作的《黄慧如与陆根荣》,这是苏老自己创作表演的一部书。按理说他是蒋月泉的弟子,怎么说也该唱蒋调,但在《黄慧如与陆根荣》里,他的演唱更多地像严雪亭的严调。听老人晚年的采访,他年轻时唱蒋调肯定是好的,演出《黄慧如与陆根荣》时,他年纪已经大了,是否刻意避免唱蒋调?不得而知。蒋门弟子不唱蒋调,不知是何道理。


苏毓荫弹唱的《玉蜻蜓·云房产子》

唱的也不是蒋调


苏毓荫的口音也有点“非主流”。百度说他祖籍宁波,他书里书外说的苏州话,上海口音比较重。如果拿来和老一辈艺人作比较,这样的差别就更明显。苏毓荫曾经和滑稽艺人笑嘻嘻搭档演过不少独脚戏,说的是一口上海话。苏老的苏州话虽然有口音,但听起来却没有任何不舒服,因为他的声音很有特色,我认为很适合于“说书”,速度不快也不慢,节奏感非常强,即使书里有些比较复杂的头绪,经他三言两语一说,条理就很清楚了。《黄慧如与陆根荣》是一部民国书,苏毓荫的特点是噱头多,民国掌故信手拈来,即使不听他唱,单单听他讲故事,也是极为精彩的。但他的这种表演方式,似乎也让他成了“非主流”。


苏毓荫(中)在影视剧中客串演出


如今的评弹表演,是以唱为主的了。中篇评弹节奏紧凑,场边有灯箱字幕,从说表到弹唱,一个字都不能错,演员的即兴发挥基本是没有的,一切都是事先排练好的。评弹在春晚等舞台上出现,大多表现水墨江南的“情韵”,茉莉花啊,我们苏州好风光啊,又或者莺莺操琴、宝玉夜探,更像是用苏州话表演的美声唱法,谁还有耐心听老艺人用十几二十天的时间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苏毓荫和吴静慧合作《玉蜻蜓·拾子》

纯说表

台上根本没有准备三弦琵琶


但我真的喜欢他的艺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一种评弹表演方式。他站在那里就有“小开”的样子,开口说话就能吸引人。他嬉笑怒骂,说的都是民国上海的逸闻趣事,而且那些趣事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可信,让你觉得事情就是那样的。苏毓荫用自己的“小开派头”征服观众,根本不用强调“我就在现场”,他用自己的表演还原了一个民国时代的十里洋场。


苏毓荫起黄包车夫的脚色


可惜,当年的“苏小开”也九十多了,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春的清晨,蒋月泉的弟子、说《黄慧如与陆根荣》的“苏小开”走了。关于他究竟出生于哪一年,我看到网上有三个版本。


最近我还写了

1960年的野玫瑰和刘三姐

看灯

四明村弄堂的腔调

太阳,你在哪里?

民国弹词开篇的调侃尺度

方纫秋带走的是一整个时代

迎春曲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

周总理欢度泼水节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