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下人白相跳舞场,看见一班烂污小姑娘……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今天礼拜天,不妨谈点轻松的。有人说上海人排外,这真的是天大的误会。不信?不妨分析下上海的方言。在上海话中,“外地人”是个中性词,并无褒贬。从外地来的,可不是外地人嘛。上海人排斥外地人吗?并没有。大多数上海人本身就是外地人,在上海生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成了上海人。在上海话里,如果说有什么词带有贬义,那个词应该是“乡下人”。有个笑话,说北京人眼里,全国人民都是“部下”,广东人眼里,全国人民都是“北佬”,而上海人眼里……哦,那就不说了。其实即便是“乡下人”,也不能算是程度很严重的贬义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城里人的乡下人彼此都有“文化自信”,城里人笑乡下人不见世面,乡下人反过来,笑城里生活太拘束。直到有了粮票布票肥皂票以后,一无所有的乡下人才顿时感受到“城乡差异”是怎么回事,到那时,说人家“乡下人”,才变得严重起来。不信?民国时代笑星韩兰根曾经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乡下人白相跳舞场》,专门嘲笑乡下人来到舞厅以后手足无措的窘态,非但唱,还灌了唱片流传至今。



韩兰根·乡下人白相跳舞场



乡下人 煞死要学漂亮

走进个跳舞场 四面张一张

电火灯点得仗仗亮

看见一班烂污小姑娘

吓来勿敢响

两只眼睛白洋洋

弄得无不收场 真真僵

无收场 响也勿敢响

西崽跑来 叫声乡下出来个老先生

侬还是看朋友还是来白相

侬要跳舞抱一抱姑娘

只要来四角小洋

乡下人一听四角

拿出一只洋 买仔三张

小姑娘 笑洋洋

走上去叫声乡下老先生

啥时候走进场

票子末买仔几张

快点来跳跳白相相

乡下人一听急断肚肠

叫声跳舞姑娘 侬勿要实梗

姑娘呀 我今朝走来学跳舞

请侬一眼一眼教会我

我末勿懂 姑娘用力拖

姑娘一听拖来拖去

雪白个丝袜踏破

嘴里向冤枉鬼叫

只怪自家命苦

下世去我跳舞生意终勿做


韩兰根

(1909-1982)



唱这首“沪语歌”的民国著名笑星韩兰根,祖籍江苏通州(今南通),其实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南市“小桥头”(今蓬莱路望云路)出来的。他从小辍学,15岁开始“混社会”,因天生长相逗人,又喜欢滑稽说唱,所以人家家里有红白喜事,总喜欢叫他去。那时候的“小桥头”,出了三位后来有名气的笑星,韩兰根之外,还有唱滑稽的程笑亭和评弹界有名专门“空谈”的杨乐郎。1925年,17岁的韩兰根经人介绍到影片公司跑龙套,从此成为一代银幕笑星。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影片《渔光曲》中,韩兰根饰演的“小猴”形象深入人心。在之后的一系列影片中,他几乎是本色出演,电影里的角色不是叫“阿根”就是叫“猴子”,就是他自己嘛。


“小猴”韩兰根和“小猫”王人美

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


上海城隍庙有家宁波汤团店,1936年店里来了几位贵客,啥人?世界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和他的新婚妻子宝莲·高黛(Paulette Goddard)。有个著名的笑话说卓别林吃了宁波汤团,啧啧称叹。但有一事不明:汤团的馅子是怎么放进去的?从小混南市的韩兰根笑笑,回答:“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前的仙人传授的”。还有夸张的说法,卓别林一口汤团咬下去,一包猪油“bee”一记“飙”到韩兰根的身上,那个时候“阿根”心里,恐怕也会暗自笑一声:“只美国乡下人!”


韩兰根模仿卓别林


韩兰根瘦得像猴,自然要找个“大块头”和他配戏。在他的身边,先后有刘继群、殷秀岑、关宏达等搭档。不要看韩兰根人长得最矮小,他的生命力却是最强的。1949年以后,他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并从事配音工作。因为他的表演十分夸张,自然吃不开了。笔者手头看到一份刊载于1955年第2期《戏剧报》,署名“姚林”的“读者中来”,题目是《反对韩兰根的下流演出》,其中的内容,读者朋友们自己看好了。


“读者中来”

刊载于1955年第2期《戏剧报》


1957年韩兰根和殷秀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他解放后唯一一部电影:《未完成的喜剧》。可惜因为导演吕班成了右派,片子胎死腹中,成了名副其实的“未完成的喜剧”。


《未完成的喜剧》工作照

后排左二韩兰根 后排左一方化


蓝苹三十年代在上海总共拍了三部电影,其中两部是和韩兰根合作的,分别是《王老五》和《狼山喋血记》,韩兰根还和蓝苹合唱过《王老五》的插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此前写过的“双十一”漫谈王老五及蓝苹)。史无前例的年代,“专门人员”向他交代:“再也不许向任何人讲这些事!”韩兰根一直活到1982年,回上海以后住在徐汇清真路,想必他真的没向任何人提过这些事。韩兰根一生主演或导演了250余部电影,晚年住在上海,他还有个遗愿,希望可以拍摄一些“滑稽影片”。在他看来,“喜剧”和“滑稽”是有区别的,喜剧表演靠的是语言,而滑稽要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就像卓别林演的很多是默片,根本没有对白,他靠什么吸引人呢?可惜,1982年他过世了,拍摄“滑稽影片”的愿望没有完成,1949年以后,他只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喜剧”。



说了那么多,想起今天开头说礼拜天要开心,不妨听一段韩兰根于民国时代灌录的滑稽戏:《滑稽搓麻将》,可以看作是现在经典独脚戏《十三个人搓麻将》的原型。韩兰根一个人扮演宁波人、苏州人、山东人、浦东人、苏北人,体现了很强的方言功力。用现在的话说,“方言梗”不得了,但那时候的老宁波、小浦东,哪怕被称为“辣块人”的黄包车夫,大家都哈哈一笑,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排外?更是何从说起。


‍韩兰根·滑稽搓麻将‍


最近我还写了

昔日斜桥总会,今日广电大厦

“小囡面孔”沈一乐的命运悲喜剧

纪念呆派滑稽一代宗师“张伯伯”

看一朵花开的时间

“阿宝,侬好呀,长远不见……”

沪上首位“艳星”和她的“无聊炒作”

她的歌里满是上海的人间烟火:纪念永远的“金嗓子”周璇百年诞辰

南京东路先施公司旧址的一些细节

北京东路和筱丹桂之死相关的一些现场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