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呆派滑稽一代宗师“张伯伯”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海话中,“呆”字读成“Nge”,很多年轻人发不好这个音,读成“Nie”。语义和普通话大致相同,但略有小区别。本义上说,“呆”有停滞的意思,反应慢一拍,叫呆。南方方言大多是这个意思,陈奕迅的广东歌《明年今日》中有这样一句:“若这一刻我竟严重痴呆,根本不需要被爱”,这里的“痴呆”和普通话中的“痴呆”意思不一样,只是为情所困,正常生活停滞了,人还是正常的。上海话说“呆大”、“呆笃笃”、“呆了嗨”,都是反应迟钝的意思,而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中说到的“痴呆”,那要去医院挂号了。上海话说“呆板数”,说的是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不会有什么意外。而普通话中的“呆板”,则有不灵活的意思。有趣的是以前普通话的“呆板”是读成“aiban”的,不知什么时候起改成“daiban”了。要知道,ai只是停滞,dai可就有病了,热心推广普通话的朋友,你们知道吗?


张樵侬

(1910-1998)


今天一开头说了那么多“呆”,并非要搞什么语言学辨正,而是为了讲一位滑稽老演员张樵侬,他创造的滑稽戏表演风格,被称为“呆派滑稽”,这里的“呆”字,必须读成“ai”,绝不可当作“dai”。按理说,滑稽戏表演应该是夸张火爆的,张樵侬的合作伙伴杨华生就是这样,唱念做打样样在行,大眼睛一张,腮帮子一鼓,不用说话都发噱。而张樵侬呢?一头白发配上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口浦东方言,语速很慢,看上去真有点“呆笃笃”。如果把杨华生张樵侬这对组合比喻成一辆车,杨华生像油门,张樵侬就是刹车。没有油门,车子转不起来。但如果没有刹车,车子也不能开。记得当年学车的时候,师傅说等你知道怎么掌握刹车,就算学成了。张樵侬,张伯伯,就是这样一位台上的“老司机”。张樵侬出生于1910年,今年诞辰110周年。


张樵侬民国时代漫画像


左起:笑嘻嘻、绿杨、张樵侬、杨华生


张伯伯出生于南汇新场,一个经典的笑料是有人问他哪里人,他用浓重的南汇口音说“浦东南汇人”,搭档必须听成“浦东难为情”,还要一本正经地说“浦东人末蛮好咾,有啥难为情”,这才一字一句地说出“南”,“汇”,“人”。张樵侬原名张保恩,13岁到上海,在五马路(广东路)万生昌烟纸店当学徒,14岁拜文明戏演员俞樵翁为师,他艺名“樵侬”中的“樵”字,即来自启蒙老师。张樵侬先在大世界、先施乐园等演出,后到杭州大世界及江浙两省跑码头。身为南汇人的张樵侬本来就喜欢家乡的太保书(锣鼓书)和浦东说书,后在浙江跑码头期间和杭州著名的“小热昏”杜宝林有交往和合作。张樵侬1936年起改唱滑稽戏,很快找到自己终生的事业搭档杨华生。两人在抗战期间参加“抗敌后援会宣传队”,足迹遍布江浙赣闽皖等省。张樵侬的资历比杨华生老,二人合作他一直是“上手”,到1947年二人以“重庆滑稽”的身份重返上海滩发展,张樵侬退居“下手”,此后几十年,一直是杨华生的最佳“托儿”。


滑稽戏《活菩萨》

杨华生扮演神棍

张樵侬扮演迷信的老太太


《七十二家房客》中的杜福林


《阿Q正传》中的把总


张樵侬早期的艺术已经不可能欣赏了,现在能看到听到的多是解放后演出的滑稽戏和独脚戏。用滑稽戏的行话说,“说表清晰、铺垫熨帖、搭口严密”,我作为一个观众来看,就是在火爆的滑稽表演中掌控节奏,以慢一拍的思维反衬快一拍的夸张和荒诞。如果没有这一“呆”,滑稽难免成为闹剧。张樵侬的代表作有《七十二家房客》中的艺人杜福林、《苏州两公差》中的邱太师、《活菩萨》中的潘老太、《孝顺伲子》中的老画家……张樵侬的“呆派滑稽”和周柏春的“冷面滑稽”又不同,他很少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差不多只靠语言发噱,说着说着,就把上手“带到了沟里”,来听听他和杨华生合作的《万宝全书》。


‍杨华生 张樵侬《万宝全书》‍


张樵侬1998年作古,寿享88岁。如今,他那一代滑稽老人差不多已全部凋零,滑稽戏在上海的盛行也成为了过去。不知是受到北方曲艺的影响,还是上海本地观众的欣赏口味变了,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现在能看到的滑稽表演,要么嘴上像装了机关枪,要么就是装疯卖傻。是啊,人的生活节奏变了,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抓住观众,人家就不看了。所以滑稽表演的风格也和当年的香港电影一样,“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起来,“张伯伯”和他的“呆派滑稽”,成为绝响了。在上海人的生活中,像隔壁邻居一样亲切的“张伯伯”,和他那“慢一拍”的冷幽默不见了,他们回浦东南汇了,或许更远的地方。

张樵侬和夫人合影


艺术生活五十周年纪念会

左起:杨华生、袁一灵、笑嘻嘻、张樵侬、笑咪咪


‍张樵侬 刘福生《浦东说书》‍


最近我还写了

看一朵花开的时间

“阿宝,侬好呀,长远不见……”

沪上首位“艳星”和她的“无聊炒作”

她的歌里满是上海的人间烟火:纪念永远的“金嗓子”周璇百年诞辰

南京东路先施公司旧址的一些细节

北京东路和筱丹桂之死相关的一些现场

上海末任道台刘燕翼:从集贤村到中信泰富的遗老人生

也谈上海的“馒头”和“包子”

雨季就该听听《潇湘夜雨》

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么还睡得着觉?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