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一朵花开的时间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我很喜欢朴树的《生如夏花》:“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啊,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一首大红大紫的中文流行歌曲,能有这样贴心的歌词,难得。“生如夏花”语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英语原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郑振铎的翻译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中国是一个以花命名的国度,在古文中,“华”就是“花”,所谓的“华夏”,是相对夷狄而言,我们的礼仪、冠服就像鲜花那样美。《诗经》中说:“桃之夭夭,妁妁其华”,说的是桃花。“花”这个字要到魏晋以后才出现,不妨看作是“華”字的简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和“花”渐行渐远,但还是有不少共同的地方。比如春华秋实、华而不实,这里的“华”字换成“花”,绝无不妥。上海有个地方叫龙华,那里有龙华寺、龙华塔,老上海的发音还是龙“花”。长宁有条法华镇路,可惜已经很少有人称其为法“花”镇,但如果说起“法华经”、“法华寺”,人们还是会把“华”字发成“花”的音。


上海人习惯把龙华塔称为龙“花”塔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上海话里,一个“花”字的花样,可就透了。上海人说有没有“花头”,那可不是“待得山花插满头”的意思,而是说一个人、一件事靠不靠谱。因为开花总是从花头开起,所谓“桃花蕊(上海话读“niu”)头红,杨柳条儿青”嘛。说得花好稻好,上海人还要看你有没有花露水,否则花功再道地,把人弄得眼花六花,也不过是花里八辣的花样经罢了。“花”只是外貌吗?不尽然也。君不见众多的登徒子,常常长得其貌不扬,但总有一个特点:一副眼睛“花”得不得了,花起小姑娘来一只鼎。就说踢足球好了,上海人最喜欢的足球风格,是“花”。“个只派司老花”,“秦国荣脚头老花”,这里的“花”字,是技术娴熟、赏心悦目的代名词。甚至足球场上的过人突破,上海话也叫作“花人”,一名球员如果能以脚下功夫把对手脚“花”搞乱,甚至晃倒在地,那才称得上是一名“花”的球员。上海申花队中有一个“花”字,不少人揶揄“花”好像太脆弱了,不符合足球的“铁血精神”。殊不知“花”正是上海足球的血脉,不懂上海话,是不能知道“花”对于足球的意义的。可惜现在的申花队中,脚下技术能称得上“花”的,只有哥伦比亚人莫雷诺一人而已,其他球员,都是硬桥硬马的“抢逼围”、“接传转”,“花”功是不足的。


申花队莫雷诺踢球很“花”


不过,正如文章开始所说,夏天并非花的季节,夏天的花是短暂的。好在,最近上海的明珠美术馆策划了一个名为“以花之名”(Im the Name of Flowers)的当代艺术群展,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25位重要艺术家,包括(按音序排列):艾敬、荒木经惟、希沙姆·贝拉达、毕蓉蓉、崔玄周、钟愫君、洛朗·格拉索、何多苓、胡为一、蒋志、清川阿莎美、克拉拉·克莉斯塔洛娃、李明维、梁绍基、梁缨、林明弘、孙月、徐冰、徐鑫桦、薛松、杨勋、余友涵、张恩利、张子飘、周春芽,展期从2020年8月8日至12月6日。在这座由安藤忠雄设计的“有书店的美术馆”中,将以“花”为母题展开绘画、摄影、影像、雕塑、装置、行为表演及与空间有关的缤纷艺术创作,展出的作品将有150多件。


以花之名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这是一次以“花与艺术”的名义发起的“紧急召集”,是对当下景况的诗意回应。既有艺术家从未发表过的近期新作,也有值得回味的经典代表作。具象的、抽象的、真实的,静态的、动态的、生长中的,可观看的、可触摸的、可嗅闻的……从真实的花卉装置、熟悉的绘画语汇,直至颇具试验性的艺术形式,都在展厅中错落呈现。


希沙姆·贝拉达创作的黑白影像

自然激活 #3 绽放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在《花的智慧》里写道:“花卉创造了奇迹,为人类树立了坚毅、果敢、恒心和灵气的不可思议的榜样。如果我们借助我们花园里的一朵小小的花儿所显示的力量的一半,用来解除压迫的我们的形形色色的必然性,比如,痛苦、衰老和死亡,那么,可以相信,我们的境遇将迥然不同于现状。”植物的能量蕴藏在种子里,从深埋在泥土的根部升起,在灿烂的花朵中绽放。


艺术家孙月作品

时间轻语——无回

时间轻语——有去




徐冰作品

《在美国养蚕系列三:蚕花》展出现场


荒木经惟作品

《花之生》《Lust Flowers》系列展出现场


此次展览设定了三个特别空间,突破场域,探讨互动、生长、爱与未来。其中林明弘的装置空间,将他最为人熟知的放大传统花布图案铺展在内,结合壁纸、绘画、卧榻等缤纷艺术作品,构建起不同以往的空间氛围,将空间转化成一种“状态”。毕蓉蓉的半开放空间名为《生长中的风景(III)》,是她为明珠美术馆特别创作的,结合了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空间特色。另一个黑匣子空间播放的是钟愫君的行为装置影像《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记录了这位跨学科艺术家、人机协作领域先驱在66天隔离期间,与她的机器人协作者(AI)共同描绘植物区系培育农业网络蓝图的过程。该蓝图是为一个2021年即将建成的多机器人植物养殖农业网络所绘制。


林明弘的装置空间现场


毕蓉蓉的装置空间

生长中的风景(III)

 

花是自然的奇迹,是生命的礼赞。有人看到美好,有人体会到无常;有人面对灼灼繁花,“不能明言,惟有赞叹;赞叹不出,惟有欢喜”(俞平伯语);有人会以点燃的花朵为“情书”,定格下短暂之美,同时感受美的欢愉与逝去的悲痛(蒋志摄影作品《情书》)。花本无心自在开,人的情感投注为其赋予花语深意。此次展览中有三件涉及真实鲜花的装置作品,其中最具互动性、情感性的,莫过于位于展览尾声的《移动的花园》。

 

 

李明维装置作品《移动的花园》展出现场

 

在展览出口的左边,9米长的黑色花岗岩装置中央劈开峡谷式蜿蜒切口,“鸿沟”里布满了鲜花,这就是李明维的装置作品《移动的花园》。每位观众可以免费拿取一朵鲜花,但需要遵循艺术家设定的规则:离开美术馆后绕道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走一走寻常不走的路,并将这朵花送给路上一位有缘的陌生人。这件作品延续李明维历年以来的创作重心,探讨与陌生人之间的赠与、亲密感、信任等议题。灵感源自美国文化评论家路易斯·海德的著作《礼物:诗的想象和物欲生活》。艺术家的作品是礼物,艺术家是导体,透过他们,礼物得以回馈给世人。“鸿沟”里的鲜花,送给路上的陌生人,仿佛是一个隐喻,自然的馈赠、艺术的礼物、爱与善意的载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弥合、施予、传递。你会送给谁?他或她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件作品曾在不同国家展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反应充满不确定性。在当下的上海,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此次这件装置选用的鲜花是色彩缤纷的非洲菊,又称“扶郎花”,像小太阳一样热情绽放,它的花语是互敬互爱、有毅力、不畏艰难,尤其符合此时此地的景况与人们的心绪,希望像太阳一样的鲜花能拂去阴霾,带来色彩与温暖。


蒋志摄影作品《情书》系列展出现场


“以花之名”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的相关公共教育活动将每周不间断展开,以花为引,跨界衍生,携手相关学科、不同领域,从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环保等多维度深挖延展。不仅策划围绕文学艺术中的花卉、植物学、芳香疗法等议题展开的精彩讲座,并且邀请参展艺术家一同协作手工坊,让观众体验展览中出现的艺术手法与特别技艺,比如蓝晒技法等。此外花艺系列课程也在策划中,还将有走出美术馆、亲近自然的实地体验,比如植物园寻花、农场种花等实践。儿童导览手册在此次展览中升级,开幕时即推出针对不同年龄层儿童的两个不同版本,6岁以下识花涂色,6岁以上更多知识科普。欢迎大家关注“明珠美术馆PAM”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参与互动。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以花之名

展览日期:2020年8月8日—2020年12月6日

展览地点:明珠美术馆(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参观时间:

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四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10:00-22:00(21:00停止入场 

出品人:李  爽

策展人:李丹丹


票务信息

网络&现场购票:80元/人、150元/双人(发售期2020.8.8-12.6,展期通用)学生/老人票:45元/人,学生可凭本人学生证(本科及以下),65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证件可享,请于展览现场购买,免费观展:医护人员、军人、消防员、残障人士凭本人证件可享


郑重声明:本人无票




最近我还写了

“阿宝,侬好呀,长远不见……”

沪上首位“艳星”和她的“无聊炒作”

她的歌里满是上海的人间烟火:纪念永远的“金嗓子”周璇百年诞辰

南京东路先施公司旧址的一些细节

北京东路和筱丹桂之死相关的一些现场

上海末任道台刘燕翼:从集贤村到中信泰富的遗老人生

也谈上海的“馒头”和“包子”

雨季就该听听《潇湘夜雨》

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么还睡得着觉?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