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么还睡得着觉?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海小囡讲不来上海闲话,急死交交关关上海人。去年在中国大戏院看毛猛达、沈荣海演《石库门的笑声》,一票难求。一开场“阿德哥”放噱头:阿拉儿子问我:爸爸,我张“畜生证”呢?满场哄堂大笑,演员微笑着解开包袱:应该是“出生证”。这样的笑话在上海人中口耳相传,80后还能讲一些上海话,但味道不大对,夹杂了很多类似“畜牲证”的奇怪口音,不标准的上海话听上去有点像当年广播里的滑稽王小毛。90后以后,连这样的上海话都没了,大家都是普通话来普通话去,非要说带点口音,台湾腔倒是有,什么“酱紫啦”,“真的假的?”……打开电视,德云社和东北帮打擂台,一看制景、机位、后期制作,不用说,千万级大制作。而说着上海话的演员,能在地面频道介绍介绍小吃、交流交流养生,手里小心翼翼地捏一只“小蜜蜂”(无线话筒),都算混得不错了。上海话,还有未来吗?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上海话式微的原因,各种说法都有。普遍的认识是近年来推普力度太大,很多学校不允许本地孩子说上海话。当然还有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市区的上海人动迁到郊区,分散在广大郊县农村拔地而起的商品房里,而市中心则真的“海纳百川”了,各地人都有。“有容乃大”则未必,各地人肆无忌惮地说着自己的家乡话,“土著”反倒被边缘化了。一个上海人在上海遇到另一个上海人,先要“开国语”确认对方口音,然后才开始讲上海话,这绝不是笑话。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有识之士振臂高呼,针对当下年轻人不能、不愿、不想说上海话的现状,献计献策,不可谓不努力。但大势所趋,努力似乎是杯水车薪。更可气的是,很快,上海话的捍卫者们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有的说上海话应以保留尖团音的老上海话为标准,动不动沪剧怎样、滑稽戏怎样。又以地域、出身、学历、职业等差异形成所谓的“鄙视链”,有朋友打死不愿口音中夹杂一点“劳动人民”味道,而工人新村长大的兄弟执拗地坚持着这样的语言:“朋友侬绝对顶峰,上海人老卵!”有人遍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还有什么《九尾龟》、《海上花》,写出一堆字库里都没有的汉字,说上海话就应该这么写、这么读。与此同时,有人偏要把“上海人”写成“上海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刚一刚一刚”的段子,似乎非如此不能体现上海话的独特。老同志们辩论得不亦乐乎,年轻人却完全没当回事,你们玩你们的微信,他们刷他们的老福特(LOFTER),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上海话?那不是中老年人的语言吗?


这些字读什么?


要让上海的年轻人都说上海话,来看看上海话的代言人都有谁。自从周立波(其实周立波1967年出生,也快到退休年龄了)之后,还有说上海话的流量明星吗?肖百搭?柏阿姨?还有谁?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到街上任意找个90后年轻人,问他们一些和肖百搭或柏阿姨有关的问题。我对肖白搭和柏阿姨绝无不敬,我非常尊重和喜爱他们。年轻人就未必了。从什么渠知道这些明星?电视上听他们调解邻里矛盾,分财产、轧姘头,还是老城区百货商场顶楼的廉价羽绒服专卖场?或是减轻颈椎压力的老年鞋广告?而说着普通话的明星,小岳岳1985年出生,张云雷1992年,郭麒麟1996年;宋小宝1981年,沈腾略微“老”一点,1979年。柏阿姨呢?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


侬帮我豁帅咾?

侬帮我豁膀咾?

侬膀我豁大咾?

图片来自网络


我认识的上海小囡,没有人不喜欢上海的,没有人不以自己是上海人为荣的。他们不能、不愿、不想说上海话,也许是因为过度推普,也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但归根结底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非得说上海话?动力是什么?为满足上一代人的情怀,他们做得还不够吗?上各种补习班、学钢琴、练游泳……哪一项不是为了让上一代人“满意”呢?难道连说话的口音都不能自主吗?毕竟人不是为了情怀而生活的。如果仅用于交流,普通话足够了。他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多学一门语言呢?要求他们“必须”说上海话的人,有没有反躬自省: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语言谈吐,是否值得年轻人向往和效仿,进而成为他们的“情怀”呢?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我说,要保护和传承上海话,必须要有年轻人认可的代言人。除了肖百搭、柏阿姨以外,上海籍的流量明星,比如胡歌啊,薛之谦啊……等等。如果他们在正式场合都说上海话,情况也许会不同。不要一说上海,就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就是旗袍和老克勒,就是“我们不一样”。要用上海话说现在发生的事情,社会上普遍关心的事情,说说股票基金,侃侃电竞电玩,谈谈限量款的球鞋或梅西、杜兰特,要给上海话注入新的内容,“乘风破浪的姐姐”、“清平乐”。也不要再笑年轻人古怪的发音了,一百年前,来上海的宁波人“阿拉阿拉”地说话时,我猜那时的上海城里人绝不会承认“阿拉”也算“上海话”,一百年后的今天,“阿拉”已经是上海人普遍认可的官方自称。


上海=桑嘿?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还有不是办法的办法,如果中考高考有那么几分上海话考试的内容,我相信上海话补习班会遍地开花。果真如此倒不错,我老周也可以做做兼职赚点外快了。前两天看到一段视频,一个老师批评即将高考的学生:“你连XX公式都记不住,你怎么还睡得着觉?”笑过之后,我脑补自己当上海话补习班老师的场景:“同学们,请跟我念:册那,册那,赤佬,赤佬……(敲黑板)注意,重点来了啊,册那的册,和赤佬的赤,发音不一样的啊,这是重要知识点,必考!喂,醒醒,醒醒,侬连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侬哪能困得着?……”


“册那,赤佬,分得清爽伐?”

设计台词

图片来自网络


但还是有问题没有解决,作为考试教材的上海话,到底要不要尖团音?录音磁带请谁来读?沪剧团还是滑稽剧团?一些字的标准写法,究竟是参考《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呢,还是《九尾龟》、《海上花》?……参加完上海话考试,拿到该拿的分数以后,上海小囡是用上海话骂山门呢,还是用普通话?


最近我还写了

新同心路:来者勿忘国史

当葱油饼成了奢侈品……

1991年,稀里糊涂上大学

获奖的是:生活;获奖的是:爱……

上个庚子年,用糯米腔高唱三面红旗

为啥今年的产量比往年高?

“情报处长”陈述的多彩人生

弄堂砂锅小馄饨

网红神曲BGMの丝纶阁下口是心非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