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末任道台刘燕翼:从集贤村到中信泰富的遗老人生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一篇写到辛亥革命光复上海的领袖陈英士,不免想起一个人来。回想1911年秋天那场惊天动地的变革,虽然也有流血牺牲,但战斗的规模终究不大。11月3日下午两点发动起义,到4日上午9点战斗基本结束。期间当然经过一番战斗,陈其美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役还有一番曲折,但和中国近代史上历次战役相比,规模不能算大,成效却非常显著。因为上海光复之前的11月1日,冯国璋的清军占领了汉口,武昌起义处于失败的危机之中。在这个节骨眼上光复上海,对清廷的震动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上海能够顺利光复,和清朝末任道台刘燕翼的“间接助攻”有莫大关系。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做了几件事:一是请求各国驻沪领事团将租界周围三十至五十里划为中立区,避免和租界洋人发生冲突。二是起义前两江总督张人骏(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二大爷)要带兵来沪,他回电阻止,还把张人骏发给他的“无论革命党、商团,擒获者全数正法”电文告知上海商务总会的朱葆三,使起义军决定提前行动。待到起义开始,刘燕翼和上海知县田宝荣一道躲进租界洋务局避难,撂挑子不管了。上海城内群龙无首,这才顺利地完成“鼎革”。设想刘燕翼在关键的历史关头如果来个“臣世受皇恩,今事急矣,此移孝作忠之时也!”也许不能改变上海光复的结果,但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会很大。


上海光复之役

革命军攻占北火车站

图片来自网络


刘燕翼是因为怕死而逃避吗?恐怕未必。刘燕翼字襄孙(荪),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1872年(同治十一年)出生。对清朝而言,刘燕翼有一万个效忠的理由,现在网上可以查到刘燕翼参加光绪十八年(壬辰)会试的朱卷,根据这份材料显示的信息,刘燕翼的父亲元楷,曾任江苏候补知府、松江府海防同知,赏戴花翎,钦加三品衔。官虽然不大,刘燕翼大小也是个“官二代”。刘元楷第一位夫人陶氏,咸丰辛酉(1861年)太平军攻陷杭州,陶氏和刘燕翼同父异母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同时殉难。事后奉旨建坊旌表,入祀节孝祠。刘燕翼系继母方氏所生。如此说来,他又是清朝的“烈士子女”。


刘燕翼会试朱卷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有一万个为清朝效忠的理由,刘燕翼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逃避。他从道台衙门出走,把上海交给了革命者。他留下的道台衙门,被浇上煤油,一把火烧了,原址建起警察厅,门前的小路改名警厅路。再后来,警察厅又改成“商品房”,到1933年造起了南市质量最高的住宅小区“集贤村”。而这一切,和刘燕翼已经没有关系了。新朝请他出来当官,他拒不接受,就在租界里当起了寓公。他和前直隶总督陈夔龙、前江苏巡抚程德全组建了一个“三八会”,农历逢三逢八之日,轮流做东聚会,吃吃喝喝、不问世事,门外是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门内是吟诗作对的风雅集会。刘燕翼投资房地产,还与人合办棉纺厂,获益颇丰。二十年代,刘燕翼在戈登路静安寺路(今江宁路南京西路)口造起一座私宅,门牌号戈登路1号,共有十六间房,还有花园一百多平方米。但刘燕翼家族的寓公生涯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也难以为继了。位于闸北的厂房毁于战火,租界的房产只能抵押出去。戈登路1号卖给了地产公司,原址后来建起了大公医院。


1948年的江宁路南京西路

江宁路1号为大公医院

图片来自《老上海百业指南》


刘燕翼原配夫人孙氏没有生育,二房太太吴氏生了三女一子,二十年代去世。民国以后中年所生的独养儿子刘诒藩不幸于1933年患伤寒病故,对他来说,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其心境是可想而知的。1937年刘燕翼因胃癌在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去世,终年66岁。“百度百科”说刘燕翼生卒年不详,其实他的生卒年很清楚,资料一查即知。因当时战事吃紧,直到1939年才在静安寺举行追悼会。


刘燕翼和家人在杭州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在清朝灭亡时,刘燕翼这个“官二代”、“烈士子女”当了逃兵,但他没有当民国的官。在家,他想起什么事总要喊一句“来人呐”,跟随他多年的两位听差(江南一般称为“二爷”)会打千行礼回一声“喳”。老朋友来家里聚会,人还没进门,“某某大人到!”的喊声已经传了进去。终究,他是光绪乙未(1895年)二甲十六名进士。刘燕翼去世后,戈登路1号的住宅后来几经变迁,大公医院之后,又变成静安区卫生学校,六十年代成为静安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一部分,培养过郑敏之、丛学娣等著名运动员。2000年,在这里建起了中信泰富广场,与梅龙镇广场、恒隆广场组成南京西路商圈的“金三角”。


八十年代的江宁路南京西路口

左侧为当年的戈登路1号

图片翻拍自《静安区地名志》


江宁路南京西路口

中信泰富广场东南门

差不多当年“戈登路1号”的位置

图片来自导航软件


刘燕翼唯一的孙子刘祖年,五十年代考入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因院系调整,毕业时拿的是上海财经学院的文凭,长期担任中学老师,曾在北郊中学任教,还做过钟山等中学校长。某年他回到江宁路旧居寻访,写下《浪淘沙》一首:“不见旧家门,遍觅无痕。红房草地扫烟尘。曲折厅亭三进宅,古迹难存。崛起彩楼新,满目高群。斜阳影里梦中昏。再忆儿时恩宠爱,愧对先人。”


参考资料:

《静安区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

《南市区地名志》1982年南市区人民政府编印

《老上海百业指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上海末任道台刘燕翼》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海上遗韵”

“云浦文化”头条号:《清代朱卷集成》卷77光绪壬辰(十八年)会试科


最近我还写了

贵州路“湖社”旧址的昨天与今天

自古红颜多薄命

信不信三虾面曾是“上海名点”

也谈上海的“馒头”和“包子”

雨季就该听听《潇湘夜雨》

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么还睡得着觉?

新同心路:来者勿忘国史

当葱油饼成了奢侈品……

1991年,稀里糊涂上大学

网红神曲BGMの丝纶阁下口是心非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