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古红颜多薄命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有个蛮有意思的笑话,是揶揄所谓“新上海人”的,我之前的文章里没有说过。差不多每年快过春节时,会有人开玩笑说:君不见陆家嘴、徐家汇那些高档写字间里的David、Peter、Maggie、Jenny,都要回家当他们的水根、狗蛋、招娣、翠花了。这则笑话暗含的意思,是笑话乡下人名字起得土。其实在我看来,英雄莫问出处,阿猫阿狗也好,阿根阿土也好,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先改善经济环境,再改变社会地位,进而提升文化品味,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话说民国时代闻名沪上的“弹词皇后”范雪君,端的是品貌兼优、色艺双全,在上海滩上的风头,一点不亚于周璇、言慧珠、上官云珠等“超级巨星”。范雪君小姐有两个“原名”(或叫“曾用名”),一是凤燕,二是彩娣。怎么样?苏州乡下姑娘的名字,土到掉渣了。但在上海这座国际都会的洋风熏陶之下,她16岁大红大紫,掀起一阵范雪君旋风,她的形象雍容大方,声音柔媚婉转,明明是苏州小家碧玉,却能说一口地道北地胭脂国语,复于评弹中穿插流行歌曲、昆曲、京剧、大鼓等表演,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范雪君小姐,原来就是“凤燕”、“彩娣”的出身呢。

范雪君

1925-1995


今天想起谈范雪君,缘于昨天我的大学学长@大头费里尼 在公众号里写了主演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杨丽坤。1959年,18岁的云南歌舞团彝族演员杨丽坤出演《五朵金花》,后主演《阿诗玛》。因主演的两部电影出了问题,按百度百科的说法,在史无前例的年代“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致使精神失常并长期得不到治疗”。七十年代杨丽坤和上海人唐先生结婚并诞下一对双胞胎,平静低调地在上海生活,直到2000年去世。读了师兄的文章,不知为何我脑海中响起范雪君唱过的弹词《秋海棠》选段:“自古红颜多薄命”,范雪君如泣如诉的声音,似乎唱尽了薄命女子悲哀而无奈的一生:未曾开口泪先零,待我把往事从头细诉君……

‍范雪君·秋海棠·自古红颜多薄命‍


(白)
唉,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
大概我就是个薄命女子
所以逢到这许多不幸。
(唱)
未曾开口泪先零
待我把往事从头细诉君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所以有重重磨折到侬身
家君是频年蠖屈无聊赖
只能够迁地为良离北京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所以是鸾飘凤泊到天津
家母是忧伤憔悴身多病
几年来瘫痪床头药不灵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害得那萱堂一气命归阴
那一日学堂毕业邀佳客
想不到磨难当头噩运临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所以那横行军阀竟垂青
他不该遣人作伐来欺骗
说道是欲续鹍弦愿结亲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我被那爹娘做主订婚姻
可怜我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是欲脱牢笼万不能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
所以我们含垢忍辱到如今
何日方能把气伸

昆曲·琴挑·朝元歌
长清短清
那管人离恨
云心水心
有甚闲愁闷
一度春来
一番花褪
怎生上我眉痕
云掩柴门
钟儿磬儿枕上听
柏子座中焚
梅花帐绝尘
果然是冰清玉润
长长短短
有谁评论
怕谁评论

陆澹安

(1894-1980)


《自古红颜多薄命》又名《哭诉》,系苏州文人陆澹安先生所写。陆澹安原名衍文,原籍江苏吴县洞庭后山,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咸瓜街大王庙衖,而他的身份,则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弹词作家、教育家、侦探小说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不如就以“文人”二字概括好了。陆澹安先是把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写成弹词,由沈俭安、薛筱卿双档和朱耀祥、赵稼秋双档演出,由此成为民国文人以新小说改编弹词的“第一人”。陆澹安在《啼笑因缘弹词》序中曾说:“恨水著《啼笑因缘》,余读而喜之,谓足乐我,因制为弹词,播之弦索,兼欲以是乐天下人……使弹词之能具有民族思想,而于娱乐中爱国……”创作《啼笑因缘》后,他又把秦瘦鸥小说《秋海棠》改编成弹词,由范雪君一唱而红。

陆澹安《秋海棠·恨不相逢未嫁时》

书影


范雪君1925年生,原名王凤燕,生父王晓峰是评弹艺人,去世后4岁的女儿由评话演员范玉山收为养女,改名范彩娣。范雪君读过民立中学,在弹词艺人中算有文化的,何况还是女艺人,因此她的乡谈(评弹中的国语属于“乡谈”,即方言)极好。16岁,彩娣开始演员生涯,起艺名“雪君”,说唱《杨乃武与小白菜》。她这部书没有师承,严格说算是“盗版”,但苏州评弹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只允许男性上台,女艺人是没有正式身份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盗不盗版。1943年,18岁的范雪君改说《啼笑因缘》,也是故伎重演,“自学成才”。在群星云集的民国弹词界,范雪君独树一帜的特色,除了说表和唱腔,还有众多“跨界”表演,流行歌曲、京昆、琵琶演奏等。走红以后,没有一部自己的看家书,好像说不过去。所以她和陆澹安一拍即合,合作了这部经典的《秋海棠》。“恨不相逢未嫁时”、“自古红颜多薄命”、“爱女一片慈父心”……众多经典唱段,简直像是范雪君自己在唱自己的身世,再加上范雪君多才多艺的表演,自然引得听众热捧。今天说的《自古红颜多薄命》中,范雪君就表演了《琴挑》中的一段“朝元歌”。


民国弹词书籍封面上的范雪君


昆曲《琴挑》是《玉簪记》中的一折,说的是书生潘必正寄居女贞观攻读,月夜听到道姑陈妙常抚琴,惹起一番情思,二人以琴相挑,互送衷曲,由此结心。主人公的名字是虚构的,但故事并非无由,原型是汉代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段昆曲演唱看似突兀,像是表演者在自说自话“秀才艺”,实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婚姻不由自主的痴男怨女,唱到古人情事,睹剧思人,宁不如古代的一名道姑来得洒脱,和“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主题,不谋而合。配上范雪君独具韵味的演唱,实有催人泪下之奇功。

1949年3月24日

手捧弹词皇后冠冕的范雪君

时年24岁


范雪君年少成名,到1949年盛极一时,不过24岁。但之后她的艺术生涯差不多就结束了,虽也唱过新书,终究没什么影响。五十年代迁居香港,从此告别舞台。那时她不过三十来岁。在香港范雪君恢复原姓,改名王志芳。从凤燕、彩娣,到雪君,再到志芳,苏州“小娘ng”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涯,正合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中唱到的两句昆曲唱词:“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用这段话对照范雪君、杨丽坤,以至于之前提到的周璇、言慧珠、上官云珠……等等,都是适用的。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所以有重重磨折到侬身。唏嘘亦是无奈,不如翻上去,范雪君的录音再听一遍吧。


最近我还写了

信不信三虾面曾是“上海名点”

也谈上海的“馒头”和“包子”

雨季就该听听《潇湘夜雨》

册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么还睡得着觉?

新同心路:来者勿忘国史

当葱油饼成了奢侈品……

1991年,稀里糊涂上大学

获奖的是:生活;获奖的是:爱……

弄堂砂锅小馄饨

网红神曲BGMの丝纶阁下口是心非

九十年代的卢湾区,那时你在哪里?

走进九江路圣三一堂

如果这些东西你都用过……

百图追忆当年的老徐汇区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