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博士、名医、朱德的同学、中国奥运代表团翻译……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今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1894年6月,顾拜旦召集各国代表在法国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不过顾拜旦不是主席,只是秘书长,主席是希腊人维凯拉斯。1948年国际奥委会正式设立“国际奥林匹克日”,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体育技能高低,都来参与体育活动。今天我来写一段故事,和体育有点关系,算是对奥林匹克日的致敬吧。事情,要从1936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说起。那届赛事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征前蒋介石亲自接见代表团成员,之后集体到中山陵祭告“先总理”,阵仗搞得很大。当时中国代表团的总领队王正廷、总干事沈嗣良、总教练兼田径队教练马约翰等,都是美国留学生,英语交流绝对没有问题。但到德国要说德语,有点麻烦。何况当时代表团还有位带队大领导:戴季陶。除了参加奥运会,他还有外交使命,要和希特勒聊聊。随队没个德语翻译怎么行。

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抵达柏林


而且,给戴季陶做翻译还有个特殊要求。戴籍贯浙江湖州,但他出生于四川广汉,说话是“格老子”四川口音。所以选翻译时定了几条标准,第一条就是要会说四川话,第二条是讲德语的时候不可以有口音。讲中文要有口音,讲外文要没有口音,这样的标准听上去有点奇葩。除此之外,要懂德国文化。选来选去,选中了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的医学博士、重庆(当时属于四川省)人宁誉。

宁誉(1897-1989)

宁誉1897年生于重庆,巴县男子中学(现重庆市七中)毕业后,1913年到上海,进入同济大学医学系。1921年毕业,同年到德国图宾根大学求学,1926年获得图宾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宁誉医生颇有影响,朱德元帅曾在德国哥廷根和柏林留学,他和宁誉就很熟——都是四川老乡嘛。

中国旅德留学生合影

前排右三朱

前排右二宁誉

中国代表团在柏林合影

穿西装前排右二画红圈的就是宁誉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代表团在柏林奥运会的运动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代表当时中国的形象,外事活动相当多,和德国各方面的交往也多,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宁誉做翻译。戴季陶和希特勒单独交谈了二十分钟,是否由宁誉做翻译不得而知。宁誉除了在正式场合提供翻译服务,有时还为代表团做点其他事。代表中国队参加田径比赛的郭洁,晚年回忆起宁誉,这样说道:“哦,你们说那个矮子啊,重庆人,他很懂西方文化,是我们的翻译,他还懂医,也是我们代表团的医生。记得我们吃不惯西餐,是他帮我们找德国人要来辣椒、咸菜……”

宁誉(右一)和两个女儿

1937年抗战爆发,宁誉回国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担任医疗队队长奔赴抗日前线。五十年代,解放军在重庆筹建军医大学(今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前身),贺龙元帅动员宁誉加盟,宁博士提了三点要求:一不参加军队的“三反”学习;二希望学校分配一栋房子,如果没有房子,最好上下班有车接送;三希望每天供应一磅牛奶。贺龙回复:运动是否参加不强求,书和材料带回去,学不学自愿。房子和车子马上解决。牛奶在重庆供应困难,一定想法子保证。贺龙还提了宁誉没有提的薪水问题:要多少给多少,“就等于我们把他的诊所包下来,包他一辈子”。到军医大学就职后,宁誉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不过后来,因为解放前的“历史问题”,加上柏林奥运会和纳粹德国有过关系,宁誉吃了点“轧头”,直到1989年92岁高龄去世,他对自己担任过柏林奥运会翻译的事一直讳莫如深。直到前几年宁誉的女儿公布了几张父亲留下的老照片,这段尘封的往事才为人们所知晓,那时宁誉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

最近我还写了上海出过位江湖豪侠,他的家或许就在西藏南路

老西门曾有家菊花美发厅

再回首,绝版老南市

好吃的和好看的,都在他手里

再回首,绝版老卢湾

五月过后上海街头即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南市老城厢感受医者仁心

也谈“红玫瑰”的历史及上海人的“头势”

如果黄家驹还健在……

和“汇贤居”有关的另两个故事

“汇贤居”起个底

夜里吃粥听评弹

到处都是人,何方觅仙气?

开在体育博物馆里的体育博物馆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