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萨尔斯丨“旋律的灵魂无法诉诸语言!”

2017-01-26 古典音乐放映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23mxmyqi&width=500&height=375&auto=0卡萨尔斯演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号G大调前奏曲


“你必须知道,最简单的事物才是最应该看重的。”

——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丨精致的简单



一次,卡萨尔斯给一位年轻的大提琴手演示一段博凯里尼的协奏曲,拉了一会,年轻人突然困惑地说:“大师啊,在您自己的录音里,您可不是这样拉的啊。”卡萨尔斯回答:“没错,可能是这样,但在这次演奏中,这样的方法就是正确的。”

自由、灵动、毫无拘束,卡萨尔斯演奏大提琴的确到了无迹可求的高超境界。单从演奏技巧而言,许多人认为其复杂和精巧程度是难以模仿的,但当我们听到从卡萨尔斯琴下流出的音乐,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无比的平和与孩童一般的单纯。



卡萨尔斯是第一个完整地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给公众的艺术家,在他的演绎下,这组一向被认为是枯燥平板、更多只是练习曲性质的作品焕发了伟大的艺术魅力,卡萨尔斯不光表现了这部杰作所蕴涵的美——单一的线条与多重的结构之间的精巧关系——而且,通过演绎这部作品,他也给20世纪的弦乐艺术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人们谈到他所阐释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往往更多指出他把单调的曲子变得丰富生动,而实际上,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更为深刻:他用大提琴解释了那个巴赫,那个写出《平均律键盘曲集》、写出了《哥德堡变奏》、写出了《音乐的奉献》的巴赫,他终于让世人认识到,巴赫在大提琴领域的建树与其他领域是一样杰出的。是卡萨尔斯还巴赫以更为本真的面目。从此,巴赫的意义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卡萨尔斯就是这样:在所有人认为是繁冗的地方,他举重若轻;而在别人认为了无生气的地方,他却能表现得生机勃勃,色彩亮丽。



卡萨尔斯极为认真与虔诚地审视着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音乐史上很少有如此认真与虔诚的审视。从1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旧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乐谱,到25岁时首次演奏一段其中的乐曲,他花了整整12年来精心琢磨作品的内涵。这种审视在冥冥之中构成了今天与过去的沟通,它使得卡萨尔斯跨越了前辈的大提琴家,直接在时间中找到了接近巴赫的门径。也许,他对于《平均律》的酷爱和理解起到了启示性的作用: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养成了每天早起弹一首平均律的习惯,这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平均律中,看似简单的旋律和实际所蕴涵的巨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恰恰有些类似于这6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卡萨尔斯深知这其中的奥妙。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卡萨尔斯令别人难以超越的原因:在他那里,技巧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巴赫的理解与亲近,一种数十年里深深植入骨髓血脉里的理解与亲近。所以他的演奏被认为就像呼吸吐纳一样自然,但是又决没有任何成规。他的演奏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在现有的录音中我们可以听出,卡萨尔斯对于细部节奏的把握非常随意任性,时而延迟时而紧凑,每一个小变化都展开了一个新的角度——但无论变化如何丰富,这6首组曲听起来的始终自由自在,单纯,韵味无穷。

正如他自己所说:“旋律的灵魂是无法诉诸语言的。”他让我们相信,在他演奏的时候,巴赫在天堂也面露微笑。

本文选自《在时间与灰烬之中创造巴赫》;往期巴赫:1、梅纽因丨“音乐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丨与与金力演奏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2、村治佳织丨不能错过的三个古典吉他演奏视频丨巴赫、罗德里戈、坂本龙一;3、321巴赫生日快乐丨BBC纪录片激情一生丨音乐的奉献丨四键盘协奏曲;4、卡尔·李希特丨他的巴赫“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式的沉思与升华!” 5、古乐大师哈农库特丨他恐怕并不只是要恢复一种旧的音乐方式;6、大键琴复活者兰多芙斯卡丨她在我们和巴赫之间打开了时间之窗;7、莱昂哈特丨最忠实于巴赫的羽管键琴家;8、巴赫专家瓦尔夏丨“由于视觉的丧失,他才能进入直接巴赫作品的内部结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