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儿园评价看不见摸不着没标准?其实无处不在!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一说到评价,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教师对孩子各个发展领域进行检查、对比、打勾或打×的场景。合格或者不合格,达标或者不达标,并没有考虑到以结果为判定依据的评价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现状。


确实,幼儿园评价是幼教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评价,就难以发挥教育对幼儿的促进作用。然而,幼儿园评价很高大上,难以下手,且在当下的幼儿园教育中,单一的幼儿园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


本期,我们聚焦幼儿园评价,从幼儿园内部自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评价、新西兰的学习故事等方面,与大家谈一谈幼儿园评价的有效开展,深入了解来自教育前线研究者们的经验,其实评价没有这么艰难,它就存在于你与幼儿的沟通互动中,在你书写观察记录时,在一日生活的点滴里。






(源自李克建《建立幼儿园内部自评体系,促进保教质量可持续提升》讲座的主题发言)


01/

外部评价标准与内部评价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适当转化的


当谈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时,幼儿园不能仅仅将希望寄托于几年一次的等级评估上。教育是需要生命力的,一个幼儿园如果缺乏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革新的机制,不够旺盛的生命力很难进行适用性的变革,容易被他人超越。因此,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每天推进的幼儿园内部自评的机制上,这才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

显然,内部评价是相对外部评价而言,两者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上各有优势和不足,但都可从中找到改进路径。幼儿园的保育、教育、管理是生生不息的一个动态系统,外部评价虽然比较客观、科学,但很难对被评估对象进行长期观察和深度理解,导致在某个时间点上切入给出的反馈和意见有可能是片面的。内部自评是幼儿园自己可以掌控的,只要园长、教师们有评价的意愿,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与改进,还可以很好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会存在一些主观性,但只要不断提升专业性,建构更合适、更科学的观察评价方向,就可以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内部自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

外部评价标准与内部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适当转化的,比如官方发布的一级二级三级或者是省级示范园的标准,研究机构出版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班级观察评价等评价工具,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内部评价的标准。幼儿园日常使用的,如教育笔记、教师反思、教师观察、教师之间的互相反馈等也可以作为参考。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内部自评要依据不同主体的工作过程来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衡量标准。

02/

螺线式上升的自评机制

从你的评价计划和方案开始


内部自评机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首先是从你的评价计划和方案开始,就是你要什么时间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结果如何使用,当把方案做好之后进行诊断性的评估,然后发现与分析问题,再针对问题改进方案。

有效内部自评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除了评价方案要有规范性和可行性之外,还有把握评价工具与方法的科学性与适宜性;评价人员的专业性 (评价技术);评价信息收集的可靠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证据)运用的适当性。
比如说当我们要观察儿童,你要观察孩子的建构游戏,还是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这两者聚焦的内容就不一样了,也就是在同一情境中的观察方向不同,那么观察记录的方法和工具就会有所不同。
再者是收集信息一定是要客观,有多种来源的,因为单一来源的信息可能是包含着很多的主观成分和片面性,就如一个孩子社会交往能力或者是情绪调节能力,教师观察的和家长根据家庭生活反馈的信息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在数据分析上,无论是量化的还是质性的数据分析都很重要,虽然数据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可以借助一些技术化的手段来进行处理。另外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关键,最终要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所以有效内部自评涉及到两大方面,一个是内部自评的组织运行系统,另一个是内容框架与工具的运用,当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幼儿园内部自评运行的体系。

这个体系就像大型集团中的质量监控部,是有质量检测员的,而在一个小的、单体的幼儿园里面,可能不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但人人都是内部自评体系当中的一环。我们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再去一一对应幼儿园中的园长,各部门教师,其他的工作人员在运行体系当中应该承担什么样角色和职责,应该做什么。







(源自“未学先研,未来先行——四川省直属机关幼儿园做专业教师”云课堂上,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专题讲座《儿童发展评价:主要思想解读》)


01/

从《指南》丰富专业知识

更完整地认识儿童


 要真正做到《纲要》里说的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在规划活动、安排自己的行为时,把计划怎么样去观察儿童、评价儿童、解读儿童,列入到工作中,也就是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如果你连计划中都不列入、不考虑,我认为你最多只是做到了它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做到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都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是谁取决于你的评价目的。如果我们评价的目的是要排名次,需要有一个分数,这时候可以让不同评价主体有一个权重,管理人员占多少?教师占多少?幼儿占多少?家长占多少?各占多少?大家达成一致。如果我们的评价目的是去观察评价儿童,那个各自发表意见,从不同角度观察儿童表现的多面性,更完整地认识儿童。
评价过程需要教师丰富和运用专业知识,尤其是丰富关于儿童的知识(儿童发展的序列性知识)。同一批人到同一个幼儿园参观,有人看到的东西多,有人看到的东西少,这其实跟我们脑袋里有什么相关。如果脑袋里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便用了非常标准的观察流程、解读方法,最后可能还是观察不到东西,解读不到东西。而丰富关于儿童的知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开展学习《指南》,教研儿童学习发展的知识,过程中慢慢积累。比如关于儿童社会情绪情感发展的支持,儿童有压力吗?儿童有紧张害怕担心吗?儿童面对失败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运用专业知识去审视。

02/

在进行教育评价时

不要老说“我觉得”


评价,不是老说“我觉得”,是要用证据来说话的,依据是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对儿童的观察评价,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让我们另外找出时间来对儿童进行观察。在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当中,我们其实就可以自然而然把观察评价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以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在三种方法里,作品分析平时谈得少点。分析什么作品?除了美术作品,也可以有音乐作品、语言作品、建构作品等。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作品来看儿童的特点、儿童的规律。评估幼儿发展状况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也许现在这个小孩发展水平不如另一个小孩,但他兴趣广泛,做事很有条理性、计划性,也许你可以预计发展到后面他可能会不一样。我们的目光要长远一点。







(源自《育儿周刊》“给儿童想要的观察和记录——聚焦观察记录之问之策”工作坊周菁主题发言)

学习故事是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所做的观察,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哇时刻”。它的目的和意图,在于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于转变评价视角,关注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而不是聚焦暂时做不到的、欠缺的地方。在于赋予价值,看到孩子已经能做的事及其重要性,以长促短,拓展延伸未来的可能性。这样一种注意、识别、回应的评价过程像一种行动研究,每写一个故事就是对孩子的一次研究。教师的观察就是收集关于孩子的数据和信息,分析解读,对儿童的识别就是对研究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孩子进行评价时要基于孩子已有的水平和经验。当我们在评价孩子时,价值观很重要,主要是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共同影响着我们评价孩子、价值赋予的过程。







(以静安区安庆幼儿园《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内容为参考)




01/

“幼儿评价—发现问题—优化课程”

的评价循环机制


安庆幼儿园开发了很多评价园本化的方法和工具,各类评价运行制度的设计,如幼儿评价操作手册,幼儿三年发展过程的操作性评价实践指引,评价内容解读手册等等。但完成一个观察故事,几张照片,几张图标,一些视频,并不是评价行为的结束。而是要根据评价结果,对结果体现出的共性问题,由教师、家长、孩子以及同伴组成的实践共同体,去寻找个性化需求,形成个性化支持。同时,由教师和专家组成的研究共同体不断研磨,思考寻找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中的优化途径,以形成课程支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十多年的实践,安庆幼儿园建立了动态的“幼儿评价——发现问题——优化课程”循证机制,以“循证”为核心,关注课程运行的真实状态,从发现问题到寻找原因,进而寻求策略,以期形成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支持,再通过课程实施产生不断调整教育行为以及阶段优化课程的证据,验证支持是否适切。基于幼儿评价证据带来的课程优化,在评价和课程之间产生链接,促使教师自我导向的课程领导力的产生。

02/

把家长卷入评价之列

共同支持儿童的发展


以《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为参考,关注幼儿“健康和体能”“习惯与自理”“自我与社会性”“语言与交流”“探究与认知”“美感与表现”六大领域的发展,老师们对每一条评价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一日生活逐条进行观察评价。这当中,老师们产生很多疑问,也生发很多思考。

这六大领域发展,只发生在幼儿园吗?NO!它必然也在家庭之中。家长作为最熟悉,最了解孩子的人,能提供在幼儿园“看不见”的点滴,更具个体性和多面性,更为真实和自然。所以,在评价中,家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家长的参与,也势必影响其日后的养育行为。
于是评价的工作,在孩子入园前的第一次家访中开始了。让家长初步了解评价是什么,评价对于成长的意义,采集信息的办法、评价的步骤等,为三年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家访结束过后,老师对所采集的全班孩子信息,如居住情况、进餐情况、作息时间、生活自理、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特点,制定班级评价计划。即,我们班这学期,这个月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同时,通过家访,初步分析家长性格特点、教育理念等,思考今后如何指导家长共同开展评价工作的方式。
把全体家长卷入评价之列,共同为发现、尊重、理解、支持儿童效力,全民搞科研,这大概就是上海在全国首创“群众性教育科研”,坚持以科研指导工作,引领学前教育的发展的最好佐证。家长的参与,提前的计划,阶段性的目标,最后导向的就是个性化观察和支持。孩子的整体发展水平,必将出人意料。







(源自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全景式主题研讨会“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的主题分享)

在鹤琴幼儿园,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评估的重要性,他们把评估放在和课程同等重要的这样一个地位,因为只有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孩子发展的需要,课程才能真正的促进改革发展。评估不是为了加重老师的负担,而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评估是了解儿童的一个过程,读懂儿童的过程,用专业的眼光对儿童发展的了解,就是一个评估。教师对孩子发展水平的高估和低估都是正常的,看见和见证儿童的发展,这才是评估的作用。解读儿童的能力就是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比纸上有孩子更重要的是眼里有孩子、心里有孩子。
当然,知识也很重要,所以鹤琴幼儿园做了一项工作,就是研制《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他们把《指南》中的32条目标整合为25条,每个关切点给出"内涵解释""发展进程""进步台阶"及"典型表现"描述,并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示例"(文或图的形式)协助老师把观察到的幼儿寻常行为与相应的进步台阶初步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逐渐举一反三,形成解读幼儿表现、评估幼儿发展的敏感性。

鹤琴幼儿园的观察内容每年都要持续修订,将平时观察评估当中积累的典型案例沉淀下来,不断地去反思和修正发展进程。可能一开始是非常粗略的,但是随着一轮轮的修正,看见儿童的发展进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在进行评价时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孩子本身才是他获得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安静内敛,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凸显,有的则是运动,逻辑思维突出。即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时期,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下,其行为也是有差异的。简单来说就是那句老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在等待被发现,被看见。

 

成人要静下心来,俯下身来,去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想法,发生的事件,记录在他们身上“有意义”的行为表现,他们性格特质的行为,接受挑战的行为,遇到难题的行为,完成任务的行为,前后不一致的行为……这一切,都是成人应高度和首要关注的。


只有发现、理解了儿童,才可能谈支持,才是课程的设置与生成。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不是用结果来评价。而是改变成人视角成人思维,怀着对儿童极大的好奇心,去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去因材施教。




编辑/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摄于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幼儿园

(部分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写作任务,也许你需要一个随身携带的“写作公司”


审视自己: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和展陈还在满足成人的审美需求吗?


你们幼儿园有旧冰箱、旧家电、旧玩具吗?这些“老东西”千万别扔!


虞永平:如果你想给孩子建造一座博物馆


你们一直cue的线上课,它来了,它带着硬核写作技巧走来了!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