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德启蒙丨幼儿阶段“勇敢”品格的内涵与养成路径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勇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儒家伦理中,勇敢是“三大德”(智、仁、勇)之一。自古以来,传扬勇敢精神的故事颇多,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都展现出古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更是需要勇敢的精神与气质,因为面对困难、诱惑和不公时,人们很容易出现萎靡退却的状态,需要我们有勇气去积极改变和应对。众多研究也证明,勇敢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对青少年来说,可增强其幸福感和自信、提升其学业成绩。





01/

勇敢的多重意蕴


随着人们对于“勇”的深入探讨,“勇”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逐渐形成三个方面的主要含义:

(一)作为自然德性的勇

《说文解字》云:“勇,气也,从力,甬声。”从词源分析,勇最初可能与角色有关,即多指需要使用武器的社会角色。勇最初有三层含义:一是“力”,主要指行为层面的勇武、彪悍;二是“心”,主要指心理层面的意志坚忍,无所畏惧;三是“气”,主要指人表现出勇敢时的精神状态,而并非一个实体性的存在。概括地说,勇的最初含义主要是指个体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上的无所畏惧、胆大、勇武,是一种源于自然本性、未经修饰的自然德性。

此处的“勇”,是一种中性的勇。也就是说,“勇”既可以用于行善,也可以用于作恶,与道德无关。

(二)作为道德德性的勇

在人类早期社会,由于好勇之风盛行,以及勇的价值缺憾,人们开始深思“德”在勇当中的必要性,并逐渐形成对作为一种道德德性之勇的全新理解:

1.勇敢必须有高尚的目的

勇必须指向高尚,这种高尚以是否合乎道义作为尺度和标准,即“率义之谓勇”。只有为了“义”去勇为,才是勇敢;相反,为了非正义的目的去勇为,就不是勇敢。荀子对勇作了详尽的阐释,他将勇分为“仁义之勇”与“血气之勇”,并进一步将勇概括为四大类:“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他认为追逐物质利益的“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是血气之勇,属于勇的假象;“士君子之勇”才是仁义之勇,追求高尚的目的,是真正的勇。朱熹则将勇区分为两类:大勇和小勇。朱熹在《孟子集注·梁惠王下》中说:“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赞赏的是建立在正义或道义基础上的勇。

2.勇敢应包含理性的认识

勇的生发,还需有“知”作为前提。这种知首先是知识,即行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否则就不明白道义之所在,其勇就是盲目的,而盲目的好勇必将致乱。如孔子云:“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论语·阳货》)其次,知是指理智,即行动者的行动必须是出于理性的选择,须有理智的参与和权谋。《孟子·离娄下》说得很明白,“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可见,勇不是直接等于无所畏惧。一个勇敢的人,应该是懂得什么应当害怕,什么不应当害怕的人。

(三)作为道德勇气的勇

道德勇气的研究是勇敢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虽众多研究者的定义不一致,但其核心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首先,道德勇气是一种特殊的美德,也是人们由之获得各种美德的人格力量。道德勇气的勇与道德德性的勇之间的区别在于道德德性的勇只关涉个体的某一类行为和性格,道德勇气的勇则延展至个体的整体道德生活,是激发道德行动的内在意志力,成就道德德性其他方面的一种意志力。道德勇气是形成理想人格的必备道德素质,是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

其次,道德勇气源自对道德价值的维护,即“敢于捍卫道德的勇气”,是“为了道德的”,即以维护和捍卫道德价值为直接目的。

由上可见,道德德性的勇与道德勇气的勇有着诸多交叉重合之处,在现实中也时常被混用。两种含义虽略有不同,但实质都是将道德勇气看作是获取道德或者捍卫道德的一种勇气。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认为,道德勇气是勇敢的一种特殊类型。




02/

勇敢的概念界定


众多论述勇敢的文献都指出,勇敢与恐惧有关。勇敢是对恐惧本能的一种适度超越,而并非简单的不害怕。换言之,勇敢既包括面对艰难险阻时无所畏惧的气概与行动,以超越怯懦;也包括对意义和形势的审慎思考与判断,以避免鲁莽。简而言之,勇敢不是不恐惧,而是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目的而克服恐惧。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道德理解力有限,谈不上有意识地为了明确的道德目的去克服恐惧,但也不应该是敢于去做有违道德的事情。因此,幼儿勇敢品格的含义是幼儿为了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克服对困难、疼痛、危险等本能恐惧的精神和行动。

勇敢的情境有很多,若进一步展开阐释,勇敢,就是即使在的确艰难或令人害怕的情况下,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勇敢,就是在想要放弃和离开之时依然勇往直前。勇敢意味着认识到危险的同时还能保持镇定。勇敢,并不意味着为了表现得勇敢而进行不必要的冒险。勇敢,就是无论别人如何嘲笑你或咒骂你,你都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03/

勇敢的发展阶梯


1.中性的勇:重点在于具有强健的身体与性格,突显的是勇的“不惧”特征。

2.道德的勇当个体有了一定的道德理解能力以后,除了具有强健的身体和性格,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追求,敢于为了崇高的目的勇敢地采取相应的行动,突显的是勇的“高尚”和“理性”特征。

3.道德勇气:在个体有了较高道德理解力的阶段,能够形成坚忍和挺立的道德意志,勇于捍卫道德,突显的是勇的“道德价值捍卫”特征。

就学前儿童而言,其道德理解能力有限,还未形成清晰的道德认知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因此,幼儿阶段的勇敢品格是人一生中勇敢品格养成的初级阶段,是为未来勇敢品格的完满奠基。其阶段性目标应该是重点实践中性的勇,初步体验道德的勇,简单了解道德勇气(如下图)。

△ 幼儿阶段勇敢品格培养目标
中性的勇在学前阶段主要表现为努力克服自己的各种恐惧,例如怕黑、怕参加体育活动、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等。道德的勇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的是非善恶有初步的理性判断,例如,不会为了表现得勇敢而去做不必要的冒险,不会认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是勇敢。道德勇气主要表现为对仗义执言、仗义而行、见义勇为、道德反叛有粗浅的体验和简单的认知。例如,发现朋友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敢于说公道话;听一些见义勇为的故事时,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勇敢并且值得赞扬的,同时知道幼儿不能超过自身能力去冒险做见义勇为的事情,学习见义勇为当中的理性与智慧。

因此,幼儿勇敢品格的培养,可以从鼓励幼儿“不怕”切入,培养身体的勇敢,凡事试一试;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分辨善恶和审时度势,为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努力克服恐惧和困难。




04/

勇敢的结构要素


我们采取要素分析取向,对勇敢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勇敢由恐惧、行动、目的三个要素组成,即幼儿勇敢是恐惧、目的、行动三者的交叉,包括意识到自己的害怕、心存好的目的、对害怕的克服(如下图)。

△ 幼儿勇敢品格的结构
(一)恐惧是勇敢的生发因素

众多论述勇敢的文献都指出,勇敢与恐惧、危险有关。有学者认为恐惧来源于危险,因此,危险是更为根本的因素,且更能解释生活中一些经过训练的人员,如消防员,对危险情境毫不畏惧,即使危险是真实存在的,行为上依然选择勇敢面对。我们认为,幼儿在成人的保护下,真正面临危险的情境是较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仍有很强烈的恐惧心理。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恐惧是最为直接的能引发勇敢的因素。培育幼儿的勇敢,可以从幼儿的恐惧入手,了解他们害怕什么、为什么害怕、他们害怕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在什么情境下容易害怕,等等,并将此看作教育的起点和契机,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幼儿的恐惧。

(二)行动是勇敢的核心因素

当幼儿恐惧时,要有相应的行动或行为才可算是真的勇敢。这里的行动或行为是一种宽泛概念,既可是语言,也可是动作,还可是思考,甚至可能是综合性内容,重点在于幼儿是否能够付诸行动去克服恐惧、例如,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的孩子大胆开口,不敢走平衡木的孩子试着迈腿,面对难解的问题努力思考,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尝试克服自己害怕面对的困难、危险或痛苦,都是幼儿勇敢的行为。培育幼儿的勇敢,除了关注孩子害怕什么,还要引导孩子有办法、有技巧地抵抗恐惧,敢于迎难而上。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感到害怕、主动告诉他人以寻求帮助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勇敢的表现,同时也是应对恐惧的一种方式,不应该受到嘲笑或批评。

(三)目的是勇敢的重要因素

除了前两种因素,还必须加入目的要素,即克服恐惧的行动出于什么目的,由此才能构成真正的勇敢。例如,故意损坏物品的幼儿害怕老师批评,但忍受着这种恐惧去行动显然不是勇敢。如前所述,勇敢的内涵包含着高尚的目的。虽然幼儿的道德理解能力有限,行动缺少明确的道德目的,但幼儿的勇敢至少不应该是做不好的事,其行动必须基于正确的事情,才能称之为勇敢。培育幼儿的勇敢,必须反对危及自身或他人、损害物品或环境的行为。成人可以引导幼儿去讨论行动背后的目的,以及行动过程中的智慧,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将幼儿引向良善、美好的德行之路。




05/

勇敢的主要类型


对勇敢进行分类,有利于教师认识幼儿勇敢的一些表现,也有助于教师开展幼儿勇敢品格教育。因此,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对“勇敢”内涵的分析,以及对幼儿的观察了解,我们认为,幼儿的勇敢表现既有身体方面勇于尝试挑战性运动的果敢大胆,也有心理方面出现害怕、羞愧、畏难、退缩、沮丧、挫败等情绪时的勇往直前,还有道德方面当朋友遭遇不公时的仗义执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已有研究中的幼儿勇敢品格培养目标,本书设计了幼儿勇敢品格的发展目标,如表所示:




06/

勇敢的教育误区


(一)过度保护幼儿

有人认为勇敢总是与危险“连体”,幼儿尚处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幼儿的勇敢,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将幼儿“推向”危险。教育是保护幼儿还是将他们“推向”危险?这种担忧体现了对幼儿的关切和仁心,但是否能够真正保护幼儿,还需仔细思考。

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各种危险,即使不进行勇敢培育,危险也不会因此消失。如果把握好勇敢培育的尺度,那么勇敢培育不但不会将幼儿“推向”危险,反而能提升他们面对危险的能力。当下生活中,成人往往对幼儿过度保护,经常告诉孩子世界是多么危险和可怕,不断提示孩子“小心一点”“注意安全”,随意阻止孩子的探索行为。事实上,大多数情境下的幼儿行为都是安全的,成人不必要的提示反而会让幼儿心存疑虑,不断退缩,失去探索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要相信幼儿有评估风险的基本能力,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危险作出一定的判断,成人一方面应该做好随时保护儿童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应该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并且适当地让幼儿体验错误或者冒险带来的后果,以此丰富其经验和见识,同时使幼儿通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树立信心,增强勇敢精神。

(二)错误地理解勇敢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类似于勇敢却不是真正勇敢的行为,需要甄别。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阐述过他对于真正的勇敢与似是而非的勇敢的分辨:第一,以大克小的不是勇敢,以小克大的才是勇敢;第二,以强克弱的不是勇敢,以弱克强的才是勇敢;第三,以众暴寡的不是勇敢,以寡抗众的才是勇敢;第四,避难就易的不是勇敢,临难不苟免的才是勇敢;第五,不知成败不知利害的不是勇敢,知成败知利害的才是勇敢。这五点不能截然地分开去看,它们应该是有联系的。

如果我们对于勇敢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有错误认识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忽视勇敢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甚至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因此,成人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勇敢的内涵,同时采用适宜的方式将其传递给儿童,让幼儿了解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勇敢的精神。





内容选自
《生活 游戏 学习:幼儿园品格教育资源·教师用书 上》


编辑/邱欣祝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家长难沟通?也许你需要换一种打开方式


幼儿园厨师就是做饭?看胡师傅是如何打破常规成为教育中人


据说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节都搞过同款活动!值得大家关注!


酱香or浓香?过完这个月,你会发现:幼儿园最香!【转给家长】


九月新生入园,如何打破生病魔咒?衣食住行完整攻略拿走不谢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