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说 l 侯莉敏: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九月,“2023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学普教师、辅导员技能大赛和学普儿童普通话展示活动决赛”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举行。来自甘孜、阿坝、凉山、乐山、绵阳5个市(州),近40万师生参与,从县级初赛、市级复赛脱颖而出的230名教师、辅导员和98名儿童参与此次全省决赛,展示学普风采。


活动中,教师、辅导员分别参加环境创设、教学活动展示、玩教具制作、儿歌弹唱、舞蹈五个项目的比赛。除了展示学前教育的专业水平,还展示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及地域特色。儿童组则是进行儿歌演唱、儿歌朗诵、故事讲述、才艺展示四项活动,直观展示着四川省“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教学成果。现场,来自高校教授、学前教育教研员、一线优秀园长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对所有参赛项目进行现场评审。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导委专职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傅明在颁奖典礼致辞中指出,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将认真汲取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启动实施“学前学好普通话2.0行动计划”,全面夯实打牢各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学普推普的使命如此重要。那么,于教育者而言,究竟应当如何做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在此次活动中,带来了题为《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的分享,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侯莉敏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0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


何为交往?交流?交融?

交往(association) 互相走动、拜访、来往,即互相来往。

交流(exchange) 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交融(blend) 交汇融合,融合在一起。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被多次强调。2014 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

2020年8月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0 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国家民委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明确要求“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尤其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

2020年5月18日国家语委印发《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总攻方案》,明确要求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
民族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接触,民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升华,民族交融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相互交付和相互依托。



02/

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

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要求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有效沟通与广泛交流,推动各民族之间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情感融合与观念统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促进各民族交融一体,是增强中华各族儿女向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了新进展。

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目前已经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历史性目标。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超过80%、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
在人类认知发展中,语言认知处于人类认知的核心地位。同时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以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儿童语言发展顺序也遵循这一理论。3—6 岁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认为,在儿童阶段学习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而且更有利于儿童的语言认知、智力、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孙丽华,2014)。

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也有助于扩大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的交流交往范围,并且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特别是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儿童的国家认同感。




03/

学前阶段开展语言教育的

策略及建议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生活化,趣味性,方向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因此,结合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教师要注意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开展双语教育。教师应关注的是阅读兴趣的激发、倾听意识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及表达能力的提升,不应以识认结构、拼读和抄写作为学习目标。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也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根本遵循。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与规律,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发展。

充分考虑儿童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不断发展的认知发展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水平的语言教育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学习内容和形式适宜。

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语言发展以认知为前提,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在学前阶段学习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对儿童智力启蒙及认知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儿童在国家通用语言为主的环境下进行交际;注重语言与文化多元统一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儿童交往交流交融。

儿童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语言思维,因此需要一个真实且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儿童更有效地理解语言(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意义及其相应的表达方式。同时儿童语言的习得不仅需要足量的语言信息输入,还需要有语言信息的输出。

这就要求我们为儿童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且足够的语言交际场景。比如在一日活动中有机融合两种语言、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儿童使用两种语言等。

语言与文化素来密不可分。语言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符号和最基本的要素。在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是通过各种文化间的持续交流与互动融合实现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使各民族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统一格局中熔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工具,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条件,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儿童语言学习的目的,一方面使少数民族儿童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使他们能顺利适应现代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儿童间广泛的交往与交融, 进而推动各民族成员进行无障碍交流, 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了解、互动与共融,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编辑/邱欣祝、陈相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家长难沟通?也许你需要换一种打开方式


幼儿园厨师就是做饭?看胡师傅是如何打破常规成为教育中人


据说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节都搞过同款活动!值得大家关注!


酱香or浓香?过完这个月,你会发现:幼儿园最香!【转给家长】


九月新生入园,如何打破生病魔咒?衣食住行完整攻略拿走不谢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