鬰林还是玉林?周有光谈中国地名规范化 | 大家小文
大家小文
“大家”简介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先生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2007年10月31日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的特等奖。
“小文”介绍
周有光先生92岁时在《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7年第1期中谈到了中国地名的规范化问题。地名是语言文字使用的一个特殊领域,因为地名语言文字的使用一方面要照顾传承性、多样性,一方面又要照顾便利性、统一性。周先生的这篇文章可谓“干货”满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地名的规范化
周有光
语文是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地名是语文的构成部分,当然不能一成不变。中国社会两千年来停留在封建阶段,地名长期稳定于古老传统,变化极少。在科举时代,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关心地名。人民大众不识字,根本不知道地名如何写和如何念。很多地方,人民大众把地名念别了。例如,苏州城中心有一条大街,定名“护龙街”(纪念乾隆皇帝下江南)。老百姓把它说成“马桶街”,大家这样说了上百年,成为理所当然的通行名称(解放后改称“人民路”)。这样读错地名的事情到处都有。可见群众跟地名无关,地名远远脱离了群众生活。
现在,情况大变。邮政和电信正在发展,铁路和公路逐渐增多,农民大量离乡进城,城乡通信日益频繁。电话和航空使地名的应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不再是跟人民大众无关痛痒的事了。但是,群众嫌地名难认难写。安徽的群众把“安徽”写成“安灰”,无锡的群众把“无锡”写成“无夕”。群众口头说的跟字典里的注音不同。字典里注“蚌埠bengbu”,当地群众说“蚌埠bangbu”。怎样能使地名跟群众生活联系起来呢?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附录一个“地名简化表”,其中包括35个地名,都把生僻难写的汉字改为简单通用的汉字。这些地名的简化,不是从上而下更改的,而是从下而上更改的。群众早已这样做了,然后政府加以认可。简化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同音代替、近音代替”。“同音代替”例如:盩厔→周至(这是最成功的同音代替例子),铁骊→铁力,亹源→门源,和阗→和田,雩都→于都,大庾→大余,新喻→新余,越嶲→越西,鬰林→玉林,婺川→务川,鄂县→户县,邠县→彬县,鄜县→富县,沔县→勉县,汧阳→千阳,葭县→佳县。“近音代替”例如:虔qian南→全quan南,鄱po阳→波bo阳,呷ga洛→甘gan洛。
另一种是“去除部首、更换部首”。“去除部首”例如:婼羌→若羌,寻邬→寻乌,酆都→丰都,鳛水→习水,郿县→眉县,郃阳→合阳,栒邑→旬邑,洵阳→旬阳。“更换部首”例如:石砫→石柱,醴泉→礼泉,雒南→洛南。
群众为什么要这样更改呢?道理很简单:生僻烦琐,使用不便。这些地名的简化,可以看作是现代地名规范化的开端和先例。
现代地名的规范化有四个目标:
1、便利大众。群众不是不认识“徽”字、“锡”字,他们改写“灰”字、“夕”字是为了书写方便。在邮局收发的大量信封上,印刷的地名是不大会错误的,可是手写的地名很多不合规定。地名难念,知识分子也很少能把一本中学地图上的地名全部念对。
有的地名,本地人能念,外地人经常读错。例如:“兖yan州”、“歙she县”、“滠she口”、“郧yun阳”、“峃xue口”、“榃tan滨”、“坉tun脚”、“畖wa底”、“渫xie水”、“郯tan城“、”栟ben茶“等。如果把使用不便的地名改一改,使地图上的地名跟口说和手写的地名取得一致,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2、电脑处理。现在是电脑时代,地名要求方便输入电脑。地名中有许多“专用字”,一个字只用于一个地名,大都是生僻字、方言字,有的是少数民族创造的汉字。例如:“鄯善”的“鄯”(shan),“ 䢺江”的“䢺”(chu),“崀山”的“崀”(lang),“湆头”的“湆”(qi),“涪江”的“涪”(fu),“鄄城”的“鄄”(juan)等。这种“专名专字”的命名方式是不合时宜的了,它增加了输入电脑的困难,跟互连网络时代大相径庭。
在手写时代,为了分别同音地名,往往把一个声旁换上各种不同的部首。例如:“佗城”(粤)、“坨里”(京)、“沱江”(湘)、“驼耳巷”(陕)、“砣矶岛”(鲁)。这些部首使人眼花缭乱。又如:“腾冲”(滇)、“滕县”(鲁)、“藤县”(桂),三个teng字纠缠不清。电脑使用者希望把不必区分的同音字写成同一个样子。
3、传声技术。中国开始扩大有线和无线电话,采用卫星电视以及其他传声新技术。传声技术要求地名讲出来听得懂,不能满足于写出来看得清。例如:Tongcheng:“桐城、铜城、鲖城”(全在安徽)。Weishui:“沩水”(湘)、“洈水”、“溾水”(后两个在湖北)。shenzhen:“深圳”(粤)、“深甽”(浙),两个zhen字都是方言字。人们不相往来的时代,同音地名是无所渭的。航空往来频繁时代,同音地名是重要的信息干扰。越是重要的地名,越不应当同音,即使异调同音也不方便。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异调同音,最好把“陕西省”改成“长安省”,使二者不会听错。航空员在空中听错地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拼音规定区别Shaanxi(陕西)和Shanxi(山西),这个办法不能清楚区别声音。
4、中外交流。信息化时代,不仅人员国际往来频繁,互联网络和电子邮件的国际往来更加频繁。对地名来说,中国地名将不仅在中国国内活动,而且要经常到外国去活动,进入英文和其他外国文字。拼音地名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拼音上,字形变化,包括部首变化,无法表示出来。区别同音,必须区别读音,而不是区别字形。
《中国地名录》(1983)有完备的拼音。但是,把地名按“首字”排列在一起,使用者无法看到同音地名的资料,因为同音地名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首字”下面去了。为了便于地名的中外交流,需要再编一本完全以字母为顺序的地名录,把同音地名排列在一起。今后进行地名的规范化,不仅要考虑汉字,还要考虑拼音。
为了提高“汉字文本”在电脑上的传输效率,减少和限定通用汉字的数量是头等重要的工作。不仅地名中有许多“专名专字”,人名中也有许多“专名专字”。减少这些“专名专字”是减少通用汉字总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名学”应当跟“现代汉字学”合作,把“字有定量”这个课题作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end
本期责编:段段
往期回顾
识别二维码,了解语言风向标
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