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张素格《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计算机字库字形比较研究》
昨天的推文发布后(戳李宇明 |书同文:中华民族还有机会吗?(序《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计算机字库字形比较研究》),小编在后台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想要进一步了解张素格老师的这本新书。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睹为快!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书不同文”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不利因素。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其不利影响日益突显。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所有行业和工作领域,计算机字符集字形实际控制着社会用字字形,对汉字字形进行规范统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本书以CJK字符集中两岸同编码的差异字形为研究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差异字形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多角度对比、分析,描写字形演变的轨迹,探究演变的成因,评价字形变化在汉字发展史中的价值和局限,指出具有优势的字形特点,从而对统一目标字形的择定提出建议,达到两岸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对两岸没有繁简差别的共同汉字——传承字和繁体字的微观字形统一作出的初步尝试,是两岸文字实现“书同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信息书名:《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计算机字库字形比较研究》
作者: 张素格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2月
印张:18.75
字数:336千字
作者简介
序 二
本书作者张素格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本书是在她2011年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作者约我写序,自然回忆起十年前刚开始指导博士生的状况和对论文选题及相关问题的一些想法。
2005年,我从教育部语用所回到河北大学,主要任务是参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在以杨宝忠老师为学科带头人,以张安生老师、郭伏良老师和我为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青年教师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在学界多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博士学位点 2006年获批。作为博士点的原创人员之一,我虽然幸运地成为导师组成员,但对招收博士生很是心虚,相较于我求学过的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很多位语言文字学授课老师,特别是我的硕士导师谢质彬教授、赵平安教授,博士导师张振林教授,博士后导师王宁教授,我当然深知自己学术之浅陋,一直认为他们才可以带博士生。为此还专门向我的博士导师请教,而张老师则以他当年也有类似心理予以鼓励。于是就这样在诚惶诚恐中开始招收博士生。
张素格入学两年后打算从金文中找毕业论文选题,鉴于她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古汉语修辞学,虽然对古文字也经过了几年的专心学习和积累,但想在该领域做出新贡献还是很不容易,于是建议她从事现代汉字研究,并交给她本书的选题。而这个选题又是来源于我自 2002年以来一直参与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表意文字工作组(IRG)工作的思考(在IRG中我主要负责中国大陆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以获得国际统一的计算机码位的字形审核工作)。 在了解计算机字符集的情况后,我发现同一码位的中国大陆字形与台湾字形①,是同一个繁体字或无繁简差异的传承字,但具体笔画常有区别②,这些区别对认读、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和信息处理会带来不便。那么,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是让它一直存在下去还是将来可以寻求统一?如果可以寻求统一③,就必须做好基础的学术研究工作。
① 同码位的一列字形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字形,以及韩、朝、日、越、Unicode字形。
② 字形编码时将这些有细微差异的字形按同一个字对待。国际统一的计算机单一码为每个字符而非字形定义唯一的代码,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即数字)来处理字符,并将视觉上的演绎工作(例如字体大小、外观形状、字体形态、文体等)留给其他软件来处理。
③ 这里的统一不是两岸文字繁简的统一,而是同一个繁体字或传承字具体写法的一致。
由于作为本书基础的博士论文是我命题,书中对部分问题的论述,我和张素格进行过很多次的讨论和共同修改。对写作本书前首先要认识清楚的以下几个问题,我也与她有过多次交流,这些问题也可能是部分读者想到的问题或疑问,特略加追述如下:
第一,繁简不同是两岸文字交流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讨论字形不统一问题是否有意义?繁简统一是牵涉面很广的大问题,需要民间、学界和政府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目前不妨暂时维持现状。④当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到所有行业和工作领域,计算机字符集字形实际控制着社会用字字形,汉字字形规范工作应该由过去的针对人的使用转向对计算机的控制。CJK字符集中“C”栏下面的中国大陆地区G列和台湾地区T列的横向字符是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字符,其功能完全相同,如果微观字形能完全一致,将明显有利于两岸乃至全球的文字交流。况且,这些微观字形差异基本是纯学术问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便于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第二,对两岸的差异字形提出解决方案 是否会造出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字而徒增混乱? 两岸的同编码字形差异都很细微,一般读者不易看出,也基本不影响阅读。本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应该以两岸原有字形为基础不是另起炉灶,不会新增两岸没使用过的字形,且不会据此去要求个人书写。因此,这样的字形调整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字形演变过程的楷书字形为什么选《康熙字典》字形作为比较字形?因为《康熙字典》字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表意文字工作组成员共同认同的楷书字形标准。IRG会议时,各成员体讨论楷书字形问题,都以《康熙字典》为准绳。
④ 两岸文字的统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8年9月2日,首届两岸文字学交流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两岸文字学会的专家学者就推进两岸文字学会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度交流。会上签署了《两岸中国文字学会交流合作备忘录》,并达成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进语言文字研究、创造条件推动学者之间开展有关科研项目的合作、推动大陆人民“用简识繁”与台湾人民“用繁识简”、逐渐消弭两岸语言文字隔阂、最终实现两岸“书同文字”等共识。
一般认为,研究现代汉字比研究古文字容易些,其实也不尽然。常用字几乎全部源自先秦(现代新造字基本仅限于化学元素),要说清每个字的现代楷书字形,就必须溯源,至少追溯到小篆,有的还溯及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因此,具备汉字发展史知识和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是研究现代汉字的前提。张素格在博士阶段前两年系统学习了古文字,为从事本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本课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细微字形的比照和分析,她很有耐心,不辞辛苦,不嫌琐碎,对国际标准ISO/IEC 10646收录的20902个汉字进行逐个测查,首先找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同编码的字形18370个,然后对这些字的大陆和台湾字形逐个进行十分认真细致的测查和对比,发现其中有9000多字在笔形、笔画数、笔画交接方式、组字部件和结构方式等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9000多字中,字形差异点有12000多处。经细致的归纳总结,这12000多个差异点涉及有代表性的常用部件200多个,然后逐个列出这些部件历时演变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形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字符集字形),描写字形演变轨迹,探究演变的原因,归纳演变的规律,指出优势字形的特点,从汉字理据、社会应用、书法美学等角度论述两岸差异字形的优劣所在,从而提出建议择定的统一目标字形。研究过程既很费脑力,也很费眼力,上万字的细微区别点的测查、统计和分析,没有很强的韧性和耐力是难以坚持的。当然,这样的经历也锻炼和提高了她对字形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张素格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工作量大,问题的复杂也远超过预期,论文答辩稿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好在她博士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一直继续修改该文,在201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后,她又根据审稿专家所提意见和建议对文章再次进行了全面修改,现在虽然不能说很完善,但作为一个阶段成果可以拿出来供学界参考和讨论。希望张素格在此书出版后,及时关注学界意见,继续深入了解两岸用字实际情况和大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在该领域的研究上有后续更多的更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两岸同编码汉字差异字形的统一,是两岸文字实现“书同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提出了两岸字形统一的原则,对微观字形差异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为将来两岸的字形统一做了基础的学术研究。当然,繁简统一和微观字形的统一,是政府部门的事,但基础的学术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是学者的责任,且这方面工作要有前瞻性,亦请广大读者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批评本书。至于书中对每个字的具体解决方案,可能很多都会见仁见智,要想达到看法一致,需要两岸学者和广大民众的广泛讨论和更紧密的交流。
是为序。
陈双新
2018年12月10日
(小编注:为方便阅读,原脚注序号略有改动)
欢迎大家来北语听讲座,与张老师面对面交流~
时间:2019年4月17日(周三)16:00 - 17:50
地点:北京语言大学教四楼102
北语讲座丨张素格 海峡两岸字形问题的由来、现状与“书同文”展望
本期责编:祝天瑞
往期回顾:
好书荐读 | 王敏 陈双新《〈通用规范汉字表〉七十问》(附引言)
好书荐读 | 托马斯·李圣托 编著《语言政策导论:理论与方法》
《语言规划学研究》| 戴红亮 《标准行书范本》研究 ——兼与《简化字总表》进行比较
《语言规划学研究》| 黄行 汉语与民族语言注音字母拼音方案比较
语言风向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