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 说说“扒鸡”的“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语言文字周报
作者简介
游 帅,北京语言大学讲师
扒鸡是一种传统风味的特色名吃,以“德州扒鸡”最负盛名,广为人们所熟知。其很重要的特点一个特点就是熟烂脱骨,肉嫩松软。至于为什么叫做“扒鸡”,网上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笔者做了如下大致归纳:第一种指扒鸡的烹制工艺借鉴扒肘、扒牛肉的烹制工艺,以扒为主。所谓“扒”是我国烹调的主要技法之一,一般要经过两种以上方式的加热处理。扒鸡的原始做法便是大火煮,小火焖,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符合这种工艺,故而得名。第二种则是从字面意思出发,“扒”左边是一只手,右边是一个八字,故而所谓扒鸡就是通过“八扒工艺”制作出来的美食,“八扒工艺”就是八种工艺的代名词,即别(上型)、抹(上色)、炸(起酥)、熬(老汤)、煮(熟嫩)、煨(入味)、焖(脱骨)、控(去腻)。两种说法相较,后者附会色彩明显,且不论古今工艺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中,只问扒肘、扒牛肉如何能别上型呢?相对而言第一种似乎更为可取,但仍觉语焉不详。
我们认为之所以用“扒”来命名一种工艺,应当与软烂义相关。“扒”是一种方言记音字,不宜从字形入手说解。考明代李实《蜀语》:“以汃即汃烂,义与跋[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方言中的许多词语未必都有其本字,即便有之,记录该词的字形常常也与源词割裂严重,或记录形式纷繁。在理据不明的情况下,不宜拘泥某一特定字形强加说解。举“扒”字记录的其它一些词语为例,大家常说的“扒手”实际在早期便也记作“掱(pá)手”。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沪人呼剪绺贼曰掱手,犹言扒手。”又比如山东方言中特指把物体放在凉水中使变凉的“拔”,在早期文献中即有记作“湃(bá)”的清晰用例。《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拔那将及二尺长的白胡子放在凉水里湃了又湃,汕了又汕。”因此,文化视角固然是词源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我们要警惕相关视角在实际应用中的泛化。综合考察,多角度论证,是一种必要的严肃态度。
本期责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