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说方言,会影响孩子说话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言与文化 Author 阮桂君
今日福州日报的一个报道“奶奶只会说方言哄娃经常靠电视 2岁孙子被查出语言发育迟缓”,被多家新闻转载。我对这个标题有很大的意见,似乎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罪魁祸首是“奶奶只会说方言”,这种误导要不得。
从语言发育来看,儿童的语言习得一方面来自大脑的机制,另一方面来自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发育迟缓,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智力问题,有可能是某种病症(如自闭症等),但是最核心的,应该是缺少沟通和交流。从福州日报的报道内容看,奶奶带孩子,跟孩子的沟通很少,哄孩子基本上用电视来解决,这个才是病源。儿童语言的发展0-3岁是极为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主要处于沉浸式沉默期,主要时间用来听,小部分时间用来练习式地发音,所以这个时间段,家人和孩子的交流至关重要。
我想造成奶奶不敢跟小孙孙交流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是自己不会讲普通话,而儿子媳妇又要求自己用普通话跟孙子交流,导致奶奶不敢自由地说方言跟孙子交流。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老人帮忙带孩子十分常见,但是如何正确对待家庭用语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家庭还会因为家里使用什么语言而产生矛盾。比如有些家庭,婆婆带孩子,跟孩子说方言,儿媳妇就不高兴,觉得方言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有些家庭,奶奶和外婆轮流带娃,谁带用谁的方言,家人就十分担心,孩子这能听得过来吗?这样的环境会不会影响孩子语言的发育呢?
在这里,给多语的家庭提几条建议,希望能够解决家庭语言使用的部分难题: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沟通少,面对面交流缺乏。在儿童一出生开始,家长就应该不间断地跟孩子说话,不要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只有经常跟孩子互动,才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西方人有给孩子睡前讲故事、读故事书的习惯,我觉得这个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感知力,有很大的帮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持之以恒,一直给孩子坚持到12岁。
其次,对于方言的问题,不要回避,也不要把方言看成是洪水猛兽。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天然可以分辨不同方言甚至语言。多语家庭应该发挥这个优势,让孩子从小接触更多的方言和语言。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们用地道的方言跟孩子交流,给孩子用地道的方言讲故事,做游戏,用老人们从小长大的各种语言游戏跟小孙孙玩耍,胜过现在好多所谓的“科学”训练。假如让老人憋着说普通话,半吊子的普通话,孩子一旦学会了,就会很麻烦,改都改不掉。而且老人一旦跟着小孩说普通话,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变得没有,很多他们一个甲子以来的经验和感悟,都会被憋回去,不敢表达,不敢顺畅地告诉孙辈。我们要清楚,语言是一种沟通交际的工具,同时还承载着特定区域的文化和习俗,对老人来说,一辈子的积累,都在方言中,让他们不说方言,也是对长辈情感的伤害。
第三,父母亲如果普通话自己不标准的,宁可跟孩子也说方言,因为孩子一上幼儿园,就有老师全部用普通话跟孩子们上课。我们孔子学院到海外教外国学生汉语的出国志愿者,有一种类型,是参加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志愿者从头到尾不准使用当地语言,只能使用汉语,他们在幼儿园从个第一节课开始就全部使用汉语,但是那些一点汉语都不会的小孩子们,一个月后基本上都能听懂老师的意思了。在我们自己的中文环境下,根本不用担心孩子普通话学不好,因为在孩子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几乎所有的语言环境,都是普通话,这个要还担心孩子学不好,那只能是其他问题了。
第四,对于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平板,包括电视,0-12岁的孩子,都应适度,0-3岁完全可以不给孩子接触到。孩子们天然喜欢这些电子产品,有些家庭把手机丢给小孩,让他们一玩就是一整天,表面看起来,自己是轻松了,但是对孩子的危害不用我这里说,长时间的电子产品使用,不要说小孩,对成人都危害无穷。视力影响不说,还会降低孩子专注力,集中不了精神,不玩手机或者平板,马上变得眼神空洞,性情暴躁,易怒易作,一旦上瘾,父母那是痛苦不堪,摔掉多少个手机,都无济于事,那个戒起来,跟戒毒似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把一些表面的现象当作根源来讨论,就像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这样的事,背锅的大多是“爷爷/奶奶的方言”“土了吧唧的农村陋习”“手机平板的毒害”等等,其实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陪伴和沟通。我们有多少事,都是因为陪伴和沟通不够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