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在格林那达的较量(四)
又一次政变
根据1979年颁布的《第八号人民法》,格瑞那达人民革命政府宣布自己有权对「反社会人士」进行「预防性拘留」,且拘留时既不用出示逮捕令,也不用进行审判。
格瑞那达的所有其他政党都在1979年政变后遭取缔,其领导人纷纷遭到通缉和逮捕。
关押犯人的里士满山监狱此时人满为患,在此关押的正治犯达到579人。其中除了被取缔的各党派首领,还有盖里时期的各部部长,当然也少不了普通的农场主、工人、农民、码头工人、渔夫,教师或其他职工,甚至还有数十名未成年人。
岛上的民间报纸、结社自主也不复存在。1979年7月,政府使用军队驱散了全国性的一次群众聚会,打死打伤18人,1982年又取缔了所有反对派的报纸。
不过,「新寳石运动」自身在取得权力之后不久很快产生了某种分歧。简单来说,毕晓普虽然亲苏,但毕竟在伦敦学习经济学时曾经接受一些西方学者的思想,他主张在严厉的「革命」成功后逐步以人民自治来替代全国政府管理,比如恢复言论自油、全面选举等。
但他的「亲密战友」兼「副手」科尔德却是一位远比毕晓普更为原教旨主义者的人。
他主张在革命政变后更上一层楼,宣布「新寳石运动」为布尔什维克。毕晓普则认为自己的党的定位只是「较为进步的政党」,他认为无论是「新寳石运动」或是格瑞那达都还没到某种高级阶段,不能揠苗助长。
这种分歧在之前就曾以一些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当科尔德用武力没收了当地的可口可乐工厂,并查封了一些民间报纸后,毕晓普跑到特立尼达和圣露西亚修养了两个月的时间,以含蓄地表示自己的抗议。
1979年底,在古巴政治顾问的「建议」下,毕晓普不得不派遣「十二使徒」之一的奥斯汀将军前往苏联接受「正治培训」。此后该将军的足迹在苏联人的安排下遍佈越南、尼加拉瓜、朝鲜等地,每到一国均签署接受军援的秘密协议。
1983年9月5日奥斯汀刚在朝鲜签完一项援助条约,就接到本国电报,要求他立即启程回国。但由于转机的麻烦,等他回到格瑞那达时,这次会议已经开完了。
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奥斯汀缺席,但与会的「十二使徒」中的大多数成员做出了一个秘密决定:废黜莫里斯・毕晓普。
废黜毕晓普的直接原因是,毕晓普主张在国内正治方面实行更温和的调整,并发展同欧洲共同体和加拿大的经济合作关係。
他还在1983年6月前往美国会见里根总统,试图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係。在会晤中,虽然毕晓普的言辞还有些模棱两可,但他答应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毕晓普态度的软化不仅源于他留学时接受的西方思想,还由于当时格瑞那达人对格瑞那达「人民革命政府」越来越强烈的不满。
当时「新寳石运动」所进行的国营农场的试验失败了,一项古巴专家帮助制订的渔业计画也宣告失败。
政府提高了电费,但停电越来越频繁。首都的街头巷尾开始出现窃窃私语,一张传单表明了一些格瑞那达人的想法:
「我们想要回我们的国家……我们步行着前去推翻盖里政府时,我们是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利和自油,是为了终结腐败和肆意凌虐。我们当年参加战斗是为了一个团结的格瑞那达,这一切都是毕晓普许诺给我们的。」
「今天我们却彻底失去了自油,肆意凌虐变本加厉,更不用说国家的建设和开发了。毕晓普,我们当年参加战斗不是为了让你变得跟盖里一样。让古巴人滚出我们的国家!我们参加战斗不是为了被卖给古巴人当猪仔!」
毕晓普这种试图甩开苏联和古巴的手掌,跟西方国家靠拢的态度遭到了「新寳石运动」内部强硬派的反对,也引起了他的古巴和苏联主子的猜忌。
在古巴和苏联「顾问」的指点下,副总理科尔德和人民革命军司令奥斯汀尝试蚕食毕晓普的权力,但遭到了毕晓普愤怒的拒绝,那么,已经很清晰了,就只剩下废掉毕晓普这一条路了。
1983年10月12日,格瑞那达全国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毕晓普软禁。过了两天又将其开除出党,罪名包括在使格瑞那达经济「设会主义化」方面行动不够迅速、没有巩固革命、运用专政手段对付党内同志等。老账新账一起算,并把责任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在很多格瑞那达人看来,毕晓普的路线毕竟较为温和,上台这几年也为民众办过不少好事,比如修建公路、设立医院等。
所以,他在普通人民心目中依然得到同情。虽然人民反对过毕晓普的一些具体做法,然而这跟废掉毕晓普不是一回事。
很快,10月19日上午,一群格瑞那达人在圣乔治街头举行集会示威,反对全国委员会发动的新政变,要求立即释放毕晓普。
这群人后来向着维尔德尔山上的总理官邸走去,并喊着「我们要莫里斯」的口号。沿途加入的群众越来越多,最后竟达三四千人。
这群人驱散卫兵,顺利闯入总理官邸,解救了多日以来一直被捆绑在床上的毕晓普。毕晓普虽然神情委顿,但对于自己恢复行动自如大为高兴。
他随后带领群众和闻讯而来的一些支持者闯进了人民革命军的总指挥室,但却发现自己无法号令军队,显然这是军队中的强硬派佔了上风的缘故,也不能排除古巴「顾问」从中作梗。
下午,人民革命军的三辆装甲车从另外一个兵营赶来,在接近总指挥室时向在场的群众开枪开炮,多名群众被打死。
目睹这一切的毕晓普哭喊道:「上帝!他们居然向群众开火」,随后毕晓普和几名主要追随者被赶出指挥室,全部枪毙。
毕晓普怀孕的情人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饶她腹中的胎儿一命,但依然被军人们活活殴打致死。
除了这些人之外,在圣乔治街头支持毕晓普的示威群众当中也有100多人被当场打死,300多人受伤。
虽然毕晓普被杀的第二天,格瑞那达人民革命军总正治部宣布其对反设会主义的「反革命」、「人民的叛徒」的镇压取得了「伟大胜利」,但不管从什么意义上来说,毕晓普尝试在格瑞那达建立一个独立、团结和进步的新国家的努力,终究是归于失败了。
同一天,奥斯汀将军宣布以16人组成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取代原先的「人民革命政府」,他本人担任这个委员会的头头。
他还宣布全国实行为期4天的紧急状态,以及24小时全天宵禁。未经许可离开自己住处的人都可以被巡逻队不加审讯予以立即枪决。
毕晓普及追随者被枪杀地点,沧桑的牆壁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紧急介入
格林纳达进入紧急状态的事件立刻引起了美国的警觉。这主要是由于岛上有一千多名美国人。
这些美国人当中的大部分是在圣乔治医科大学读书的学生。这间医学院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低廉的学费吸引了很多美国大学生前往。
此时,这些美国人都成了奥斯汀的囚犯,他们只能由军人提供粮食和饮水,与犯人无异。
美国政府立刻联想起1979年伊朗革命后驻德黑兰使馆的美国人被扣作人质的状况。
那场长达444天的人质危机改变了很多东西,甚至帮助了里根上台。所以,美国人对于格林纳达事态的发展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
美国军队的参谋们立刻忙碌起来,但调遣军队和调配后勤资源,制定作战计划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他们不清楚他们是否能跑赢时间,特别是加勒比海局势一向比较稳定,各国仅有象征性的警察部队,美国对于这个岛国知之甚少。
另一件事也坚定了里根出兵的决心。10月21日,毕晓普被杀两天后,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其成员国之一的格林纳达目前出现的危机局势。
这个组织包含了众多加勒比国家,都是格林纳达的邻国。会议很快做出了一致的决定,组织的主席,多米尼加总理尤金妮亚・查尔斯女士宣布:要求美国进行干预。
查尔斯本人也曾遭受格林纳达和古巴搞的“输出战争”之害。1981年,与“十二使徒”一样,曾在圭亚那接受古巴教官培训的多米尼加武装部队司令弗雷德里克・牛顿试图发动政变,因为得不到士兵、警察和国民的支持而宣告失败。
由于这件事的缘故,查尔斯在格林纳达政变问题上的态度十分坚定,坚决要求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成员和美国、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出兵干涉。
25日清晨,查尔斯飞往华盛顿,亲自会见里根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向他们阐述美国出兵的必要性。
当里根向她询问,如果美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带着“西方帝国主义老大哥”的全套行头,对这幺小的一个岛国进行武装干涉时,是否会在相邻的东加勒比岛国人民中引起非议?
查尔斯平静而充满自信地回答,她和她的领国首脑承担邀请美国出兵的全部责任。
果然,日后联合国发起对美国“入侵”谴责决议时,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各成员国是仅有投下反对票的几个国家。
不仅如此,这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仪容优雅的黑人女政治家还补充说,如果美国不现在干涉,解救格林纳达和被扣的美国人,那么今后解决时必然更加困难──就像伊朗危机那样,而且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美国在必要时既没有决心,或许也缺乏实力去实施果敢行动。
尤金妮亚・查尔斯(右一)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请求里根总统出兵格林纳达。
她这番话击中了强硬派里根的内心,也消除了他对行动舆论后果的担忧。听到这里,里根不由得微笑了起来。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那就是10月23日,被软禁的格林纳达名义上的代理国家元首斯库恩博士设法秘密让人带出了求救信。
这封信是写给巴巴多斯总理约翰・亚当斯的,信中斯库恩博士除了向巴巴多斯总理请求帮助建立维和部队之外,还同时向美国、牙买加和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寻求支援。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里根总统10月22日傍晚签署命令,批准出兵格林纳达的“复仇女神”计划,行动发起时间暂定为10月25日凌晨。
(未完,待续。。。)
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糖尿病的福音!加拿大Webber Naturals研发的肉桂胶囊,给受高血糖困扰的亲们带来福音,【韦伯天然肉桂精华】也是北美糖尿病协会推荐的一款专门为糖尿病准备的保健品!肉桂精华作为一种天然的降糖活性成分,能够改善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起到平衡血糖的作用。适用于高血糖,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偏高的中老年人群,一瓶60粒,每日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