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

刘可亮 对古联今 2023-04-08

2020年5期《对联》杂志精彩导读



“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

□ 刘可亮



近年来,联界对于“老干体”“征文体”对联进行反思后,基于复兴传统文化,接踵前贤的目的,掀起了一股复古之风,“文学类”对联开始大行其道。然而,矫枉须防过正,一群被推崇的高手的作品及相关评判者的价值观,又出现了新的偏失,需引起重视。

试归纳基于“文学类”对联的“联八股”。


一、偏于铺陈,疏其凝炼


眼下,比较流行赋予对联以“绝句、律诗”相当的篇幅,讲究起承转合。似乎不写三至五分句,就不会写联了。须知,作品铺陈成主流,表意腾挪余地大,也就少了惊人之句的出产几率。同时,也少了张贴、悬挂等实用方面的便利。
应该是在高度凝炼的前提下,能短则短,该长则长。参照先贤,一二分句的文学类对联,仍应当是主流。


二、囿于文字,浅其境界


很多作品,是典型的文人小圈子的文字。很多作者,怡然自得于“人与文字”的境界,其思想往往被词藻所绑架。“人玩文字”实则成了“文字玩人”。
“玩文字”不是文学的本来面目,它尚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等境界。
何妨一下楼?真正切入社会人生和人类的命运,方具文字应有的分量。

三、迷于典故,秀其腹笥


似乎无典不足以显示高深,砌典融典成为风尚,啃典谈典成为话题。在价值判断上,不当地拔高了用典化典的评价和赋值,成为较普遍现象。不惜拉远与读者的距离,亦已渐成“现象”。
其实,作品的评价还是要扣住其思想内涵方面的基本指标来进行。何况,用典并不是最高明的手段!比之更高明的,是用“堪为他日之典”的文字来写作。


四、炫于虚傲,缺其底气


书生辈之豪气,初始动机大多是为了扯着嗓门炫出气势来。动辄“千年万里”,借以吓人,其实胆小得很。
真正有气势的文字,往往不著一字豪言,而气概自生。所以,还是应从深入把握理解题材,深有感悟,得体而发,使之有丹田之气。
当然,作品最好是有实功支撑。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觅题材、写作品,不但更切实,还更容易生发真正的气势。曾左彭胡之辈,作品自成气象,人家有实功支撑呀。
应酬之作,若确无实功支撑,不如平实。

五、长于蚕食,惨其吐属


囫囵吞下“桑叶”,而吐出“碎桑叶”,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写人写事写史写景,人们似乎有了创作流水线。其作品无非是对基本资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用文雅的词藻写一个漂亮“导游词”而已。
应当充分“消化吸收”后,再吐出丝,用“自己的话”来写东西。


六、醉于诗意,舍其根本


评价任何文学作品,“思想内涵”应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好词好意境终究不是核心。近年很多作者和评委在评价时,往往大大拔高文学性所占比重,从而引导了实践的偏执。文学性突出的作品很吃香,已成为常态。这当中的高低得失,又有几人客观辨识。
文以载道。风花雪月终究难达“合为时而作”之境。

七、偏于漂浮,失其跳脱


很多高手的作品,特别重视追求风格上的飘逸,却因失之瓷实,而成了漂浮。他们写出来的作品,粗一看也是“诗家语”特征浓郁,氤氲着一团紫气,隐隐然有老庄逍遥之态,实则失却了“地心引力”,根基不固。
真正的高明的跳脱,及由此带来的飘逸,须在“背负苍天”和“脚踏实地”上能找准平衡点。

八、求于产量,忘其杰出


从很多获奖作品和获高评价的作品集来看,人们普遍少了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精神。批产成为常态,打磨已少耐心。很多名家作手,成了“但手熟尔”的高端流水线操作工。其产品文采典故运用自如,整体光鲜,甚至小有特色,却不能代表这个时代,树起足以与先贤比肩的“特色之旗”。
愿“没有‘堪为名句的句子’不出手”的习惯,回归于联界精英圈。



图片视频音乐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对联》杂志

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期刊

投稿:13269221296(微信同号)

征订:13269221236(微信同号)

邮箱:duilian2008@sina.com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订阅《对联》杂志

邮局微信订阅

客户端中华联墨

对联杂志官微

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订阅《对联》杂志的三种方式

《对联》:百万联友的心灵家园

两行文字 品读中华 ——《对联》杂志35年峥嵘岁月速写

楹联在小说中的作用

流水对是怎么“流”的

楹联牌匾的制作与修复

关于“平水韵”的渊源辨析

《金瓶梅》中的对联

水光潋滟 山色空濛福建土楼楹联漫谈名胜古迹的虚词联烟台福建会馆楹联赏析

俞樾胜迹联的艺术特色

戏马台楹联中的项羽形象

趣谈药名联

对联本体论

卅五年来催少壮 二三代后尽芳华 ——专访《对联》创刊人、第一任主编郭华荣先生

经典重读|贴着地面飞行 为什么要在对联界提出“现象写作”

看,龚鹏程这样为对联点穴

对课 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话文化大家楼宇烈先生

名人联话|我来添尔一峰青——话说一代文宗傅山及其对联

“对联学”:曾经的关注与当下的问题

撰联:从情趣类到严肃类

央视《楹联里的中国》1-10集连看

回眸 2019中国对联事业的高光时刻 ——《对联》推出2019年度“十大热点”关注

2019年《对联》杂志·卷首语评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