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预测】电力经济价值测度的思路和方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Author 王向等
编者按:用电量具有及时、准确、全面等特点,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长期以来,供需所充分发挥用电量的优势,从电力视角看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形成了独特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本专栏将围绕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电力与经济关系、透过电力看经济等内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考与读者分享交流。
文章导读: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在经济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化水平不断上升,未来电在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电力行业研究者及其从业人员都看重电的经济价值的量化分析。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出发,本文总结了测度电的经济价值的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生产法、分配法、投入产出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等,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电力经济价值测度的思路和方法
执笔人:王向、谭显东、金艳鸣
国网能源院
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
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在经济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均超过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时的水平,而且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电在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所以,电力行业的管理者、研究者及其他从业人员都很看重电的经济价值的量化分析。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本文梳理总结了测度电的经济价值的可行途径和思路,具体方法包括生产法、分配法、投入产出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等,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1
以生产法测度电的要素价值
所谓生产,即是劳动者使用各种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得到产品的过程。在传统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劳动者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简单且相对稳定,正如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所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机器设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所以,最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将产出(Y)定义为资本(K)、劳动力数量(L)和技术进步(A)的函数,通常采用的生产函数形式为:Y=AKαLβ。
在国内外文献中,研究者通常根据分析视角,或者对生产要素重要性认识不同,将上述生产函数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变换,如将外生的技术进步内生化为科技创新、知识积累的函数,将劳动力分为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以及将自然资源(包含能源)纳入生产函数等。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电子产品普及、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电能在各个生产领域中显得更加不可或缺。这时候,在生产函数里将电量(E)作为单独生产要素列出,既具有实践意义,也在理论上具有必要性。那么,可以假定新生产函数为:Y=AKαLβEλ。基于该函数可计算电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R=λ*(ΔE/E)/(ΔY/Y)*100。如果GDP增长率为10%,当R为20%时,表明电能要素为经济增长贡献了2个百分点。这种方法的明显优势是,逻辑清晰、容易理解、操作简捷,可以测度电能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从生产角度,直接利用电力消费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得到的度电产值,并以此度量电的经济价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经过基期调整、剔除了价格干扰,度电产值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符合人们的预期,但是,这样计算实质上高估了电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扭曲了地区之间电能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电力只是能源的一部分,电力与其他能源品种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而且度电价值计算公式实际上只是反映电能利用效率的概念。
2
以分配法测度电的经济贡献
政治经济学将全社会的生产关系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上文已经对“生产”进行了讨论;“交换”由于涉及不同个体、不同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缺少总量分析的概念,这里不进行重点分析;“消费”方面,由于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已经充分体现电在消费中的作用,因此,这里没有必要再做分析。下面重点从分配上讨论电的经济贡献。
所谓分配,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产出(GDP)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配置。正如经济产出是众多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一样,产出也应为各生产要素共同所有。在理论上,产出在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应是各生产要素在其中所得的份额,或者各要素按照其边际生产力获得报酬;在实践上,要素的价格及其收入份额往往取决于市场自由竞争中的供应和需求情况。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该报告实际上也肯定了自然资源、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积极作用,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情。电力要素支撑了我国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也当然对应着其收入份额。
然而,如何体现电能要素的收入分配份额?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应当从电力行业为社会提供电能生产要素过程中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角度测算。为了这种测算须特别注意:(1)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与发电、输电、配电、供电所有环节直接相关的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2)电力行业中国有企业较多,而国有企业往往规模巨大、产业多元,需要剔除非电力产业的增加值部分;(3)对于较难区分电力和非电力增加值的企业,可以参考相似企业发电量规模进行增加值估算。
在加总测算得到真实电力工业增加值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该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即为电能要素从分配角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上,前文新生产函数中的指数 ,既是电能要素的经济产出弹性(即电能要素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引起产出变化λ个百分点),也是其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但是,通过电力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到的收入份额可能与 的理论值存在一定差异。
3
以投入产出法测度电的拉动作用
投入产出法指的是基于投入产出表展开的一系列研究,而投入产出表是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它全面覆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在经济研究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有42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包含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之中,没有独立呈现与其他各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若要测算纯电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首先需要根据全国能源平衡表和适时修正法(RAS)等进行拆分,将电力行业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剥离出来,构造新的投入产出矩阵。行业拆分和新投入产出矩阵构造的工作难度较大,是测度电力的经济拉动作用的关键。
其次,基于新的投入产出矩阵,通过计算电力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看出电力行业对前、后向部门的带动作用;计算产出、居民收入、就业等乘数,可以看出电力行业单位产出增加导致其他各部门产出、居民收入、就业的增加倍数;也模拟测算电力行业税收变化、电价调整对其他产品价格、产出等政策影响。
另外,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方法也是基于投入产出数据,但又异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它是基于经济学理论引入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其中各部门生产者根据最优化选择,确定一组商品价格下的中间投入需求和最终产出,形成社会总产出;各要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者根据价格确定要素供给和获得相应收入,进而形成对各部门产品的最终需求,与中间需求构成社会总需求,在均衡条件下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利用该模型可以进行广泛的政策模拟,如光伏补贴、电价调整等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其中,电力行业剥离也是进行相关测算的必要环节。
尽管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提供丰富的研究内容,但由于投入产出表数据更新频度低,平均每五年更新一次,更新时间晚,目前最新为2015年数据,因此,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存在时间不连续、不能反映最新形势等不足。
4
以计量经济模型法测度电的多种经济功能
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据的交叉学科,是当今量化分析变量之间相互影响、模拟政策、验证理论及进行预测的最主要方法,它的模型体系能够应用于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Panel)数据等数据组织类型,宏观、中观、微观等经济变量,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等各类数据的分析。
因此,计量经济模型法最大的优势是,它能够对电的经济价值进行更加灵活、多样、细致的研究。例如,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电网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贡献,特高压建设对清洁能源消纳及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电气化水平提升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电价调整对电能替代、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都可以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得到量化分析。
最后,本文初步对测度电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多角度、方向性的研究探析,大量的具体而迫切的研究题目尚有待深入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尽早为电力管理部门、行业高质量发展及电力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专家介绍
王向,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形势跟踪、电力市场分析预测、重点行业形势及能效、能源电力景气预测预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能源局能源战略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科技项目/战略课题等研究;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能源局软科学奖1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创新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软科学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多项。
谭显东,博士,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经济与能源供需分析预测技术科技攻关团队”核心骨干成员。长期从事电力供需预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东、中、西部能源需求及“西电东送”需求变化趋势研究》《全国中长期电力供需形势研究》《考虑用户行为与行业用电特性的电网负荷特性分析和负荷预测技术研究》等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10余项。曾合作出版电力经济专著一部《2050中国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探索》,合作主编电力需求侧管理系列丛书两部《负荷特性及优化》、《能效电厂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60余篇。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获得国资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管理和智库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金艳鸣,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所能源政策与环境研究室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师、管理科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能源电力规划效益评价、能源环境政策分析、电网环保战略与规划、城市能源等研究,先后负责承担多项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委托的重大课题,主笔编写出版《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等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简称供需所)是一个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研究所,前身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1999年成立),2006年更名为电力供需与节能研究所,2009年更名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能源电力供需、电力需求侧管理、电能替代、电力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供需所内设宏观经济研究室、电力供需研究室、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专业覆盖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经济等。共有24名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其中博士18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国网能源院先进集体”以及“课题攻关党员创新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国内外权威机构及专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预判
◀【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变革助推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